“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高质量课堂构建路径
2024-05-16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弘德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弘德中学 武 含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数学教师改革教学活动、创建高效课堂、强化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支持。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认真研读“双减”政策,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灵活运用知识的目标;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相应的指导,在拉近与学生关系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敢于尝试,及时总结学习经验,最终获得个人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数学学科的特征分析
唯有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特征与教育内涵,数学教师才能以此为依据,创设具有启发性与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他们高效完成预先设计的学习目标。为此,在渗透“双减”理念之前,教师应对数学学科的特征有所了解。
(一)高度抽象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将数学中的空间概念和几何概念进行深入融合,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然而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学概念混淆、计算错误等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以往教师主要采取题海战术,即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在做题中掌握数学技能,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一再增加,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双减”政策的落实,力图使学生在完成数学目标的同时,还能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数学教师应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利用多种策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以便学生熟悉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抽象思维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严密性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相对广泛,包括图形、方程、计算等内容,且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往往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此外,与小学数学学科相比,初中数学在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所增加,比较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创建高质量的课堂,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数学的逻辑性特征,采取因材施教、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不断内化新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基于“双减”政策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举措
(一)善用问题导学法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好的问题可以从本质上拓展学生思维,使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完成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从而内化更多的数学知识,为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数学教师应注重以问题为载体,创建多种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构建思维与学习支架,为其日后学习更抽象的数学知识奠定牢固的基础。
第一,注重引入游戏元素。游戏活动的高效开展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便于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深层次思考目标。在贯彻“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积极改善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断引入有趣的游戏元素,使学生可以带着疑问主动参与到各项数学活动中,一边玩耍一边思考,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切实感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有趣性,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与“丰富的图形世界”有关的知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图形知识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魔方,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魔方属于什么图形。待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基础以后,教师可以开展“传魔方”的游戏,将魔方传给学生,然后让他们相互传递,教师则背过身不断拍打双手,当拍手声停止时,学生的传递也要停下来,拿到魔方的学生要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魔方有几个面?”“魔方的定点指的是哪里?”其间,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则“传魔方”游戏继续进行;如果回答错误,学生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如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较多的数学知识。
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以后,教师可以加大难度,将“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转换为“学生问、学生答”的模式。负责提问的学生要想正确地提出问题,且能对负责回答的学生的答案进行科学判断,就需要深入了解单元内容;而负责回答的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用最短的时间组织语言,这些实践经历对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是较为有利的。
第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感知问题。数学学习绝非单纯地对数学概念、公式等进行机械式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意味着数学教师应及时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创设动手操作任务,促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教学完与“轴对称”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快速裁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会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制作轴对称图形,这对他们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科学的判断依据是较为有利的。活动结束以后,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探究经验,以此为其他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提供参考意见。
(二)适时引入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为此,在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而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布置相同的作业,未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双减”政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适时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长此以往,形成良好的数学基础。
第一,科学划分层次。这是确保分层教学模式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为此,教师应提高重视。为了提升分层的科学性,数学教师可以以中层次的学习难度设计一套试题,让所有学生完成,再根据学生完成试题的情况,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也可以将一周设为观察期,仔细观察学生的状态,如学习表现、课堂发言情况等,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学生层次,以提升划分的科学性。
分层的目的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理念,而非歧视学生,所以,分层应是动态的,当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在层次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立刻做出科学调整。反之,当学生未能完成所在层次的目标时,教师则可以将其划分到下一个层次。这种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能够促使处于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再安于现状,而是积极寻找掌握数学技能的有效方式;可以让高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精益求精的态度,从而朝着更优秀的方向不断努力。
第二,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尤其是后进生。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会选择让优等生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后进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深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与关心,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将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活动中逐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与“勾股定理”有关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对于低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对勾股定理形成基本了解,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将知识阐述出来,同时能够借助勾股定理完成简单的数学题目;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解答一些相对常规的数学题,以打开学习思路,并能够将所学的勾股定理知识应用到学习与生活中;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任务、归纳任务等,以强化他们的数学素养。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且能够在完成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任务中熟知勾股定理的含义,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会对勾股定理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比教师直接告知结论效果要好。
(三)合理应用生活实践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在创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对生活元素进行巧妙设计,使之成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技能的重要工具。另外,教师应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以推动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为其思维品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教学与“数据的分析”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领会数学知识的魅力,感知数据分析方法的内涵。譬如,数学教师可以开展“比赛,用数据说话”的活动,在球类比赛到来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数据分析技巧,对班级的足球队、排球队队员进行相关研究。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要对所有参赛队伍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了解,并科学整理,如身高、学习年限、以往比赛得分等,以此为依据对比赛结果进行初步预判。而后,对每支队伍在比赛中的表现与得分进行准确记录,并以不同的方式,如条形图、线条图等呈现出来。这样的生活化实践活动既增强了数学任务的趣味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从而完成灵活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的目标,又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同数据统计工具的区别,便于他们从整体视角出发去分析搜集到的数据,长此以往,便能够形成全面的数学观念,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四)科学引入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枯燥的数学知识可以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这会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从而把握单元重难点知识的内涵;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内容和知识,使他们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迁移,获得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还可以使几何图像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得以准确把握图形的属性结构,从而探索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为其高效完成核心素养目标提供重要支持。为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与时俱进,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建高质量的信息化课堂,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的内涵,把握数学原理的推导过程。
例如,在教学与“一次函数”有关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的概念,并熟知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写出正确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引入信息技术。比如在导入环节引入相应的动画片,以调动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借助希沃白板的相应功能绘制正确的一次函数图像。其间,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理解与绘制情况,对图像的某个部分进行科学优化,这便于他们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方向、倾斜度等概念,对于其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类型的题目,如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的比赛事迹,让学生分析他离起点距离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把握函数的内涵。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三角形的折叠状态,并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研究,解答相应的函数问题,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一次函数发展史有关的视频短片,使学生直观感受一次函数的由来,便于他们从源头把握一次函数的意义,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与本单元有关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阐述本单元所学内容,对学生漏讲或理解不够透彻的地方,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与优化,以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视角理解本单元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既能强化学生的思维,提升其探索能力,又能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其更好地完成全面发展目标提供巨大的支持。高效课堂历来都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定义有所变化,教师应认真研读“双减”政策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便一改数学课堂的沉闷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同时,教师应与时俱进,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建高质量的信息化课堂,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