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功能的路径

2024-05-16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民路小学

天津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法治道德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民路小学 刘 杨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面对日益丰富多元的社会需求,单纯的理论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需求,要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创新的路径,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心、有法治观念的公民。本文从融合校园文化、开展实践活动、采用信息技术等角度入手,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创新路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价值体现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育人方面的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道德教育的作用愈加显著,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规范、法律法规,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集体等良好的品质,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与法制观念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制观念。小学阶段,学生开始逐渐接触法律法规,了解社会的法制结构。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形成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观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具备正确的法治思维,不仅自觉遵守法律规定,还能主动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育人方面的功能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个体行为对社会和集体的影响,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在学习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强调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促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学会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功能的路径

(一)拓展生活教育,丰富德育资源

1.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引入生活资源可以减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贴近他们的实际经验,以学生周围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真实发生的法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性。通过生活资源的丰富运用,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切、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小故事、名人事迹等,使学科内容更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道德法治知识。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网络新世界”教学中,在当前的社会中,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学生的日常娱乐,都离不开“网络”,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学生明确如何有效使用网络,并遵守网络规则,讲究网络道德,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网络游戏,避免沉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案例,讲述某学生如何受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影响而产生不良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对学生家庭来说也是致命伤害。挖掘生活资源,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科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道理,为其终身法治观念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探寻生活热点,联结课堂内外。

热点具有实时性和高信息量的特点,将生活热点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内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内容。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以社会热点和法治新闻为切入点,将法治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抽象的法治知识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通过联结课堂内外的活动,使学科内容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更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这种联结课堂内外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同时提升学科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知道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并说明这些污染现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次,教师可以引入人们为了扩大农业耕种和房屋建设,砍伐大量树木而造成的荒漠化现象,不仅对农业、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后,教师引入九寨沟景区被破坏事件,让学生以生活常识代入对环境污染的理解,从而助力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探寻生活热点、联结课堂内外的举措,可以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更有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3.走进生活现场,提升教学实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生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现场,将学科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真实案例、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直观感受到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和道德原则的实际应用。例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加社区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感知法治知识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生活现场的教学手段,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道德与法治知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现场”亲身体验法治知识的实际运用。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对法治概念的理解。此外,走进生活现场能够提升教学实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既提高了学科的实用性,又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领会抽象的法治理论,强化自身理解。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教学中,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立足于当前班级管理需要去制订班规,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今后的学习中遵守制订的规则。在进行本课内容的教学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中,以真实的班级生活安排教学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制订规则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规则既要考虑其高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制订完有关规则后,教师要进行统一整理,并让学生针对规则发表建议,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场的参与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高效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共同制订的规则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学生更愿意遵守和落实。通过走进生活现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效,有助于使学科内容更具体、更有深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采用信息技术,打造育人情境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一个强有力助手,通过其创新应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打造更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育人情境。多媒体教学形式使抽象的法治理论具体而生动;幻灯片、互动视频等媒介可以将法治原理呈现得更形象,为学生创造一个视觉丰富的学习环境。例如,借助虚拟实景技术,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法庭现场,亲身感受法律的庄严和公正,从而激发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信息技术还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搜索、在线学习平台等,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真实的法治案例和社会道德相关信息。这种学习资源的多元性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面认知。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正确认识广告”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确广告的特征和功能,并学会如何理性识别广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立体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情境中逐步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的视频,让学生分析是否是“广告”,并说明理由,同时自主或者分组讨论广告的目的,思考其中是否涉及虚假宣传。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各种广告形式,并进一步强化理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乐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创新性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育人情境,使学科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引人入胜,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三)融合校园文化,培养集体意识

融合校园文化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的目的。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使学科内容更具体、更有深度。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校史故事、优秀校友事迹等,引导学生认识法治与道德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中,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融合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科内容更具有亲和力。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嵌入学校的日常文化,可以通过校训、校规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科内容深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了学科的实际操作性。

教师可以通过学科内容传递团队协作理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教学中引入合作项目、小组讨论等活动,强调道德与法治对集体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相互尊重、协同发展的集体意识。另外,借助校园文化的力量,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校内法治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对法治知识的认同感,培养其集体意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法治学科的兴趣。融合校园文化,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有助于使学科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好地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开展实践活动,落实育人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实践,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不仅需要理论教育,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付诸实际。例如,引导学生参观法庭、了解社区法治建设,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知识的存在,使抽象的法治概念更具体、更有深度,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践行道德原则。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家庭低碳新规范”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制定一份“家庭低碳新规范”,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遵守并践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明确低碳生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反思生活中的哪个环节可以进行低碳规范。有的学生提出,家里的插座一直是待用状态、爸爸出门都是开车、妹妹在家总是玩水等,通过这些日常行为习惯的反思,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落实低碳理念。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使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效果更具实质性,不仅让学科内容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让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再局限于课堂,真正影响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三、结语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功能是一项全面而长远的任务。通过融合校园文化、开展实践活动、采用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手段,可以使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创新路径的实施不仅能够丰富学科教学内涵,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共同努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更好地育人,落实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