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学程式作业单”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

2024-05-15崔兴君

新课程 2024年7期
关键词:古诗作业课堂

文| 崔兴君

在“双减”政策下,有关作业的优化革新,更应该与课堂教学的实施紧密结合,从教学实施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的情境性与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出发。下面笔者就自己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分析。在本课中笔者立足优化作业设计,从课堂预学环节到课堂共学的设疑、辅学、探究,再到课后的延学,用好作业单,力求体现作业设计的全面育人功能。

一、案例描述

(一)突破难点当堂预学,增强古诗教学的关联性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的第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想想上节课学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中的“河”的意思,推测一下诗题中“河南”“河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这里的“河”是“黄河”,“河南”“河北”就是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师:你能迁移前面学习的知识,真是会学习。这首诗比较长,但是我们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注意作业单上提示我们,诗中的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特别留神,大家要根据诗句的意思想想怎么读。(相机出示图1)

图1

(学生自学)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

师:你为什么把“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读作“cháng”?

生1:我知道“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应读“cháng”,这里指眼泪流得满身都是,所以应读作“cháng”。

师:是的,古人穿衣是分开的,上面称“衣”,下面称“裳”,合起来为“衣裳”。下一句谁接着读?

生2:(朗读)“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我知道这首诗里的“妻子”指的是两个人,妻子和儿女,所以读第三声。

师:是的,像这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就叫“古今异义”。再读读全诗,其中还有没有古今意思不同的词语呢?

生3:我找到了“青春”!这里的“青春”指的是美好的春光,而现在的“青春”指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少年时光。

师:你理解得特别准确。我们读诗时一定要边读边想,根据意思读准字词。

(二)立足重点课堂共学,指向古诗学习的思维深度

师:作业单上有一个特别有价值的问题。(相机出示作业单,见图2)你觉得是哪一个字?

生1:喜。

师:喜到什么程度?你能想到哪个四字词语?

生1:欣喜若狂。

师:回到诗句中,再看着这个字,你最想问什么?

生1:诗人为什么“喜欲狂”?

(三)基于学情锦囊辅学,创设古诗学习的真实情境

师:读读诗,你能找到令诗人喜欲狂的喜讯是什么吗?

生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师:读读注释,蓟北是哪里?

生1:叛军的盘踞地。

师:这里叛军指的是谁?

课堂进行到这里,出现了“意料中的冷场”,因为“安史之乱”是学生的知识“盲点”。这时,教师请同桌合作共读作业单上的“知识锦囊”(见图3),体会“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

图3

师:读完“知识锦囊”,你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痛苦吗?

生1:我读出了杜甫的痛苦,他的儿子竟然活活饿死了。

生2:我读出了老百姓的痛苦,到处是尸体和无家可归的人。

师:一听到忽然传来的喜讯,杜甫的表现怎样?

生4:他的表现是“涕泪满衣裳”。

师:这满脸、满衣、满裳的泪不仅仅是为自己,也为所有老百姓结束了苦难而高兴。(齐读前两行)

(四)活化情境表演探学,激发古诗学习鲜活的情感体验

教师迁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方法,请学生在诗中圈画出能表现杜甫“喜欲狂”表现的动作,体会杜甫此时喜悦的心理。

师:“漫卷”是怎样的卷?

生1:胡乱、随意地卷。

师:请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演一演,说一说,感受杜甫当时的情感。(出示作业单,见图4)

图4

(学生即兴扮演)

师:子美,你怎么把书全掉地上了?

生2:我太激动了,看不进去了。

生3:我太高兴了,收复了叛军的老巢,我就能回家了。我巴不得马上收拾行礼回洛阳!

师:公元763 年的春天,这应该是杜甫一生中最喜悦的一个春天。这个“漫卷”你们演得好、品得好,透过诗句我们能感受到他洋溢于文字之外的喜悦之情,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读这首诗,再次感受他的这首“生平第一快诗”。

(五)依标设练,延“短”为“长”,提升古诗学习的课外张力

师:中华古诗长廊里的爱国诗何止本单元的这三首,还有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相机出示以上古诗)这些爱国诗词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诵读这些古诗,就是在传承爱国情、报国志。下周我班将举行“爱我中华——‘最燃’爱国古诗”诵读大赛,比一比谁会诵读的爱国诗篇更多,谁诵读得更好!(见图5)

图5

二、案例反思

作业既是师生交流的工具,又是古诗教学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更是古诗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探索。

(一)把握“时度”:作业仅仅在课堂以外完成吗?

古诗有其本身的独特性:文本篇幅短小,诗句意境深远;识记作业不多,重在感悟;重在诵读积累,了解诗句大意。古诗教学的“减负增效”尤其适合进行作业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1.利用当堂预学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作业完全可以把原本“预习性”的前置性作业放在课堂40 分钟里完成:用好课前3 分钟,利用过程性评价策略,让学生朗读正音、理解字义,建立起良好的“当堂预学、当堂固学”的学习链。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与教学设计时,要提出明确的古诗朗读要求以及对古诗语言积累的要求,增强学生的操作性。

2.强化学习支架关联,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古诗教学的难点就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距离较远,学生理解困难。所以,传统古诗教学低效的原因是:课前教师让学生大量搜集资料,课中教师大量灌输资料。既然学生能力达不到,为什么不直接设计成递进式作业,供学生在课堂最适合的时机阅读呢?所以,笔者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组织学生利用“知识锦囊”共学体悟诗人所处情境,这是把教师的单方面传授间接经验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筛选直接经验,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真正规律。这样,省下来的时间做真正能体现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真作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把握“宽度”:作业仅仅是“纸上谈兵”吗?

“双减”背景下的古诗教学和古诗作业都应该随之变革,形式不应该局限于“纸上谈兵”式的复习型作业,应该向更深处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性作业

蒙台梭利认为,作业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开始。为了缩短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生活与古诗的学习相关,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把书面练习与口头表达相结合。本课例中布置“最燃爱国古诗诵读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天生爱表达、爱表现。诵读诗会,就是搭建舞台,让学生把语言习得内化再到外显的过程。比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第1 课《古诗三首》,开展“田园诗会”;学习《示儿》编撰《陆游诗集》……这样的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始终,起到不断稳固课堂学习的作用,也将旧知与新知、课本内所学的诗篇与课本外延伸的诗篇进行“经纬编织”,让古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精粹得以真正传承。

2.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日常,针对古诗学习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从课内走向课外,如何从语言理解走向语言积累,是古诗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作业要激发学生心中探究的欲望。本课中,笔者从“欣喜若狂”这个词语出发,从学生生活中“欣喜若狂”的真实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一个五十多岁的诗人为何会如孩童般欣喜若狂?”,点燃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学其他古诗时,教师也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如学《墨梅》时,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队,探究“为什么王冕不爱白梅、红梅,独爱墨梅?”,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探究诗人为什么以“冰心玉壶”来比喻自己的内心?

(三)把握“深度”:作业只是巩固和检测知识吗?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所以,从实践探索中,笔者深思:“双减”背景下的古诗作业还仅仅是巩固和检测知识吗?古诗教学的高效作业,一定要体现在古诗学习的思维深度,甚至是对中华文化脉络的把握上。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笔者围绕“喜”字对学生一步步地引导其思维。课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诗人听闻喜讯后流下喜悦的泪水,呈现出种种喜态,盼望着能喜还乡”的逻辑线索,把零碎的教材信息串成了有结构的知识。这大大改变了传统古诗教学零散地灌输知识的现状,融会贯通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加工,把教学从对内容的理解上升到表达、审美的高度,把目标提升到落实树人立德的根本任务上。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遵循“厘清逻辑结构—分析人物精神—概括民族传统—落实树人立德”的古诗学习规律。

立足“学程式作业单”的古诗文教学,能够守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把握古诗教学的实质,这样中华民族文化的脉络才会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最美妙、最丰厚的风采。

猜你喜欢

古诗作业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快来写作业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品读古诗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