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探国粹之美,传承文化之根
——以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为例
2024-05-15高毅斌
文| 高毅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强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以新课标为指引,语文学科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领学生实践探究,还要通过真实具体的探究情境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幸福儿童。语文教学要坚守本位,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魅力,更要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广泛学习趣味探究。现以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京剧趣谈》为例,通过恰当任务的设计,引发学生审美期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表演、品鉴、欣赏活动带领学生欣赏国粹之美,唱响传统文化传承新旋律。
一、课前趣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以新课标为指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能直面学生学情,通过综合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着急向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输出,而是要贴近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先导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乐趣,进行多元资料的广泛搜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语言表达提供足够的空间,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京剧趣谈》这节课为例,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京剧艺术,感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风采,教师可以从“趣”入手设计课前导学活动,抓住学生的心理。导学任务设计可以涵盖以下几方面:
任务一:认真研读课文,试着通过《马鞭》,品味京剧道具之美。
任务二:结合后半部分《亮相》,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京剧表演之趣。
任务三:结合日常生活所见、网络等渠道,从多个角度探寻京剧之趣。
这些任务本身都不难,尤其是第三项任务,学生完成得非常精彩。有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信息,获得京剧的剧照,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经典舞台角色,还有京剧的脸谱与服饰。有学生寻找了一折自己最喜爱的京剧,并对其中一小段进行了模仿,直观感受京剧唱、念、做、打的魅力。还有学生整合剪辑京剧名家演唱的选段,配上解说词,以小导游的方式介绍该曲目。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课前预热,既锻炼了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又围绕语文要素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另外还融入了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文本解析,师生共谈京剧之美
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接触,而针对京剧的艺术之美,如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研究得并不深入,所以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对话,带领学生与作者一起品味京剧的趣味,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师:读读题目,你们觉得哪个字或哪个词最关键?试着说一说为什么。
生1:我觉得“趣”最关键。在这个题目中,“京剧”是主语,“谈”是动词,而“趣”则奠定了文章的整体基调,所以最为关键,也就是文章主要谈论京剧的趣味。
生2:我觉得“京剧”二字最重要。文章的“趣”和“谈”都是围绕京剧而展开,所以京剧才是文章的中心。
生3:我觉得“谈”最重要。“趣”是一种表现方式,“谈”才是作者想要描述的核心内容,只不过在这里谈的主要内容做了省略。
师:大家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只看题目,我们就能知道文章的信息量非常大。文章围绕京剧而展开,“京剧”是文章的主线,“趣”是它的核心特色,“谈”是主要内容。那么,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看一看文章到底围绕京剧说了哪些内容。
师:先来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题目是《马鞭》,作者只写了马鞭吗?还写了哪些方面?
生:作者写到了好多,马鞭、马、鞋底、针线、饭碗、酒壶酒杯……
师:作者是不是跑了题?
生:没有,在京剧中马鞭不只是一根小小的鞭子,它是京剧的重要道具,文章写了实物道具,也写了虚拟道具。马鞭是其中典型的一种。
师:非常好。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虚拟道具的?
生: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师:能不能举个例子?
生:鞋底是实的,针线是虚的。酒杯是实的,饭菜是虚的。
师:那么京剧是如何做戏的呢?
生: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小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这一“舔”就是戏。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京剧中道具的使用产生了深刻的理解。因为学生自己在吃饭的时候遇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也会出现舔筷子这类动作。所以一句话就将京剧表演之美、表演之趣传神地体现了出来。)
同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一起去解读《亮相》这篇文本,让学生进一步去欣赏京剧造像的奇特之处,教师由“趣”入手,带着学生审读《亮相》中的动态亮相,再品读分析雕塑式的静态亮相。
三、媒体融合,品味京剧造像之趣
《京剧趣谈》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描述的京剧场景非常典型,如“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还有“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这些语言的描述非常精彩,但是对对京剧了解并不深入的小学生而言,这样一些道具的运用和形象塑造,已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学生无法透过文字捕捉到京剧表演形式的精彩,也不能被其中的纵马驰骋、对打酣畅、杂技般的武艺所吸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尝试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让学生品读文字的同时,观看一些京剧的精彩片段。真实的影像呈现,将直观的语言与京剧艺术化表现形式有机融合,能为学生构建想象台阶,降低学生审美阅读的难度。
以《马鞭》这部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京剧中马鞭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深刻感知马鞭实物道具及戏曲中马鞭运用的装饰之美。
接着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问题:
图1
师:请大家展开想象,讨论京剧演员用马鞭进行了怎样的表演,并结合自己日常观看京剧的一些体验,加入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这几个句子。
生1:奋勇对敌时,马鞭高扬;丑角逃走时,跑半天还在家门口。
生2:英雄疾走时,马鞭高扬!
生3:车马缓行时,马鞭低垂。
生4:大军疾驰时,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
一段精彩表演的穿插,让学生生动直观地认识了马鞭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应用,体会了马鞭的装饰美。教师再结合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认识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景下使用马鞭所展现的优美姿态。教师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进行精彩解读,抓住人物动作,关联具体场景,让学生进行想象创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到台前尝试加入自己的动作,给大家带来一段自由的表演。如马鞭可以高高举起,还可以加上回旋的动作、飒爽的手势。动态展示,既让学生体会了表演之趣,还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发挥空间。
在《亮相》部分品读时,为了让学生对动态亮相和静态亮相进行对比,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生动性,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段精彩的影像。将紧张而刺激的对打,还有仿佛定身术一般的静态亮相绝妙呈现,让学生深刻体会京剧如何运用亮相来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画面一: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图2
画面二: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制服了。
图3
画面三: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图4
这段视频的呈现,将《亮相》中的一些经典动作有效汇总,学生看得目不转睛,深刻领悟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接着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见图5),对本节内容有效回顾。
图5
四、比照关联,领略京剧文化之美
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满满,对京剧的认知达到了更高的层面。如果说以前学生观看京剧,满足了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的过程,那么在这节课学完后,学生对京剧的道具使用、舞台呈现、人物塑造的理解更为深刻。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延伸探究,对京剧艺术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自选主题,开展拓展性探究,可以围绕京剧的四大行当,分析京剧的脸谱;也可以研究京剧的服饰。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地方曲目进行分析。在福建传统剧种闽剧中就有折扇的运用,其中既有大家闺秀应用折扇的翩若惊鸿;也有英雄人物的扇骨铮铮;还有一些扇风惊声、扇面对拼等精彩表演。围绕传统戏剧表演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品味戏剧之美,尝试进行关联信息的搜集整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理解中华传统戏剧表演方面的特点。
总之,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育人,关注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审美多方面的均衡发展。通过课前趣学任务的开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指引,围绕文本从语言、结构方面有效分析,给予学生思维方面的启迪,辅以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的学习体验。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探究戏剧艺术的审美,将语文之美、京剧艺术特色赏析与学生主体探究有机融合,为学生带来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