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症伴失眠的研究*
2024-05-15樊晶晶王丽亚杨常青
樊晶晶,李 盼,陈 飞,王丽亚,杨常青
(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2; 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2)
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分为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失眠,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睡醒后状态疲乏等一种或多种症状。研究[1]表明,失眠的发病率在国内高达30%。心理和躯体健康往往与睡眠关系密切,若长期被失眠困扰可增加患心理疾病的概率。研究发现,长期失眠者并发焦虑症的概率约是健康人的2倍[2]。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部分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效果[3]。rTMS以其不同的治疗模式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目前,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广泛采用rTMS治疗,无创无痛,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但有关该方法在焦虑症伴失眠治疗中研究相对较少[4]。中医治疗焦虑症伴失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少[5]。2021年10月—2023年8月,笔者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低频rTMS治疗焦虑症伴失眠2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焦虑症伴失眠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30~70岁,平均(51.80±15.45)岁;病程3~7个月,平均(4.65±1.30)月。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48.75±13.24)岁;病程3~7个月,平均(4.70±1.38)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号202401)。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失眠的诊断标准按照参考文献[6],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重者彻夜难眠。②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按照参考文献[7],以担忧、紧张为主要症状,分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的情绪焦虑或紧张,可伴随头晕、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各种躯体症状。
2.2 中医辨证标准
①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不寐》[8]中不寐的诊断标准。主症: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严重者彻夜不寐。次症:急躁易怒、神疲乏力、头晕头痛。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②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郁病》[9]中郁证的诊断标准。主症:气郁化火,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头痛目赤。次症:精神不振,手足心热,头晕,心悸。舌脉:舌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认知交流正常,能自主完成调查问卷者;②年龄18~59岁者;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8分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颅内有金属物及心脏起搏器者;②有助眠药物及精神药物滥用史者;③嗜酒者;④已接受焦虑或失眠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变化需要调整或增加药物剂量者;⑤不能坚持整个治疗疗程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取穴:印堂、攒竹、太阳、风池、神门、膻中。用拇指指腹在印堂、攒竹、太阳穴位中心点按、轻柔使局部产生热、胀、酸等感觉;两手中指指腹轻力按揉膻中和神门穴;一手固定头部保持不动,另一手拇指指腹按住对侧风池穴,在两侧风池穴5 cm范围内用手指缓慢按揉。每个穴位按摩5 min,每日1次,每周5 d。
治疗组在穴位按摩治疗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采用VISHEE Magneuro 60 c伟思磁刺激治疗仪,VCB001 “8”字型线圈。所有患者治疗前先进行运动阈值(motor threshold,MT)测定,即10次单脉冲刺激中最少出现5次静息状态下拇短展肌产生超50 V的波幅,此时磁刺激强度为MT值。治疗过程中磁刺激线圈中心位置为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并与之相切,线圈向外侧偏转45°,刺激强度为80% MT,频率1 Hz,每次治疗10 min,600脉冲/次,每日1次,每周5 d。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睡眠改善评估
治疗前后,采用PSQI评估治疗前后睡眠情况,包含19项条目,每条目包含7个内容,每个内容计0~3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10]。
5.2 焦虑程序评估
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程度。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11]。
5.3 生活质量评估
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20~100分)、心理功能(20~100分)、躯体功能(20~100分)、物质生活态度(16~8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12]。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不寐》[8]中相关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等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χ2检验,χ2=8.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8.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症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焦虑症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 分,
8.4 两组治疗前后GQOLI-74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GQOLI-74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焦虑症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GQOLI-74评分对比 分,
9 讨 论
研究发现,导致失眠的因素主要包括其他疾病伴发或受生活环境、遗传基因的影响,体内与睡眠有关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激素如褪黑素等失衡或分泌不足[17]。rTMS可刺激焦虑症伴失眠患者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诱导神经细胞放电,同时可调整不同的刺激模式和频率,进一步调节皮层代谢和脑血流[18]。≥5 Hz的rTMS治疗对人体大脑神经元起兴奋作用,其中对运动皮层、感觉皮层、视觉平层等多个脑功能区的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有重要作用,≤1 Hz的低频rTMS治疗对大脑各功能区皮质神经元兴奋性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大脑血流、各种神经递质的代谢也都受低频磁刺激调控[19-20]。大脑左右背外侧前额叶分别负责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而焦虑症伴失眠的患者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过于兴奋,使负性情绪显著。有研究报道,在对焦虑症伴失眠患者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进行低频刺激后联合药物能迅速起效,对患者情绪及精神状态进行调节,促使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的脑电信号波正常化,提高全周期睡眠质量;低频磁刺激后可良性调控大脑中的5-羟色胺、褪黑素、多巴胺,进而改善患者焦虑伴失眠症状[21-22]。rTMS治疗还能改变大脑神经递质,重塑神经元,使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增高,对治疗可起到促进作用[23]。
中医学认为,大脑为“元神之首”,失眠的关键病因为惊恐多梦,元神不安,决断无权,不能安神定志[24]。气瘀不通、阴阳失调、情志不舒等均可发生焦虑等情绪的改变,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会进一步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使患者情绪问题和睡眠情况加重。头为精明之府、百脉之宗,是全身众多脉络汇聚的地方。印堂穴、风池穴善于治疗神志之病[25]。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机、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代谢水平,使阴阳平衡,改善睡眠质量[25-26]。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按摩刺激头面部穴位,可使气血归于阴经,头部经脉气血流畅,阴阳平衡,使患者最终“阳气静,阴气生,阴阳和,夜寐安”,缓解大脑及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27-28]。有节律的头部穴位按摩可调节大脑皮层的生理作用,包括兴奋和抑制等,使脑电图α波增强,进而缓解紧张、焦虑等状态,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29-3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PSQI、HAMA、GQOLI-74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头部穴位按摩联合低频rTMS治疗可改善焦虑症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