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策略探讨

2024-05-15钟慧

今日财富 2024年11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钟慧

政府会计制度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基础架构,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深远影响。政府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影响;接着详细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期帮助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制度下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从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政府会计制度是政府财政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操作规范。事业单位作为公共资源的重要使用者和管理者,其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实现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在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在政府会计制度下,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并实施有效的优化策略,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影响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而非追求经济利润,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优化内部资源分配,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个关乎公共财务管理的核心框架,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深远影响。其一,政府会计制度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披露平台,这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清晰、透明的会计信息,事业单位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准确把握,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适时进行调整,从而提升预算绩效。其二,政府会计制度强调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公信力。公众能够通过政府会计制度公开的财务信息,了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评估其绩效,从而形成对事业单位的公正评价。这种社会监督机制对事业单位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有助于推动其持续改进预算绩效管理。其三,政府会计制度通过财务报告等方式,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事业单位可以依据这些财务报告,了解自身财务状况,以合理制定预算,设定绩效目标,从而实现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指标与实际脱节,预算执行结果缺乏衡量标准

首先,预算指标的设定往往与实际工作和服务需求脱节。由于事业单位的职能特点和服务性质,其预算指标不仅包含财务类指标,还应包括非财务类指标,如服务质量、社会影响等。然而,很多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时,过于依赖历史数据和财务指标,忽视了对实际运营环境和业务需求的考虑,导致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脱节。其次,预算执行缺乏与预算指标相关联的衡量标准和工具。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衡量预算执行的效果,也难以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不仅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也限制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改进和优化。最后,预算评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机制,导致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预算绩效。例如,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评估仅仅关注预算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率,致使预算绩效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价。

(二)监督评价机制缺位,评价结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不大

首先,监督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表现在事业单位往往缺乏持续、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仅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缺乏预算执行和预算审计阶段的评价,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不足。其次,评价标准的不科学体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和粗糙,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预算绩效。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在评价预算绩效时,过于关注预算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预算的质量和效率,无法反映预算绩效的真实情况。最后,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不大。在很多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地用于人员评价和激励,也不能有效地用于预算管理的改进和优化:一方面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制一般较为固定,难以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另一方面是因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决策往往较为集中,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较为困难。

(三)预算绩效管理手段落后

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手段落后,主要体现在技术工具应用不足、管理方法过时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其一,在当前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许多事业单位仍在使用传统的、手工的预算管理工具,如Excel表格和纸质报表。传统工具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预算管理需求,其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面的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影响预算管理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其次,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法仍停留在静态预算和历史数据比较的层面,缺乏对动态预算、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等现代预算管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过时的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复雜多变的运营环境,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高。最后,虽然信息化是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但许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上投入不足,无法实现预算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实时分析,不仅降低了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降低了预算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四)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表现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高以及人才流动性大等方面。首先,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主要来自财务部门或有经济学背景,但缺乏对预算管理的专业理解和深入研究。此外,预算管理人员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等方面的技能也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复杂多变的预算管理需求。其次,一些预算管理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的工作热情,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一些预算管理人员在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不高,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最后,由于事业单位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一些优秀的预算管理人员可能会选择离职,转向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这也会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才队伍稳定性不足,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续性和深度。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预算指标,科学衡量预算执行结果

预算指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其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预算指标的设定必须基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包括其业务特性、服务对象、资源配置等因素,这样设定出的预算指标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运营情况,以及预算执行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深入分析自身的运营状态和环境,结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的期待,设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预算指标。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需要科学地衡量预算执行结果,以便进行反馈和调整。衡量预算执行结果不仅要看到数字的变化,更要看到背后的含义。诸如,其是否提高了服务质量,是否提高了运营效率,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等。这便需要事业单位能够引入并借助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例如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效果评价等,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价预算执行的效果。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事业单位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的监督和参与。只有这些因素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协调,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首先,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覆盖事业单位的各个工作领域和层级,既包括财务类指标,如成本、收入和利润等,也包括非财务类指标,如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等。同时,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和预算目标,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保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建立定期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事业单位应该定期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如每季度或每年一次,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反馈内容不仅包括评价结果,还应包括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以帮助相关人员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再次,建立公正的奖惩机制。根据评价结果,事业单位应该给予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相应的奖励,如提高工资、晋升职位或给予表彰等;同时,对于绩效不佳的员工,应该进行批评和教育。如此一来,事业单位不仅可以有效强化评价结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还可以促使所有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积极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来。

(三)树立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手段

树立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以及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手段,成为事业单位高效运营和服务公众的重要环节。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的树立要求其全员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研讨会、工作坊和专题讲座实现,使员工深入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模拟练习和案例分析等实战训练方式,可以使员工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发布内部通讯、公告及在会议中强调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可以进一步增强员工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对事业单位来说,借助科技和数据的力量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预算编制阶段,事业单位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预算编制提供更精确和合理的依据。在预算执行阶段,事业单位可以采用企业资源规划(ER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实时跟踪预算执行的进度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预算监控阶段,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可以幫助事业单位构建实时、动态和透明的预算监控体系,提升预算监控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公正的评价标准、激励性的奖励政策和有力的惩罚措施,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样,员工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积极性和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可以得到提升,从而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其社会价值。

(四)加强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预算绩效管理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想为预算绩效管理奠定坚实人才基础,需要通过精心策划以建立和维护强大的预算管理人才队伍。首先,在内部培训方面,事业单位应开展定期的专业预算管理培训,旨在提升员工的预算管理能力,培训课程应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实施。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建立预算管理研究小组,鼓励员工进行预算管理的学术研究,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其次,在激励方面,事业单位应建立与预算管理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这一机制应包括公平、透明的评价标准,依据各员工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表现提供奖励和惩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关注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最后,在吸引外部人才方面,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其公共服务的品牌影响力,吸引预算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吸纳在预算管理领域有研究成果的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在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是事业单位持续进步和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通过对预算指标的合理设定、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的增强以及预算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事业单位可以克服现存问题,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效果,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这不仅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