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解决之道?发掘课堂潜能

2024-05-15王芳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3期

王芳

【摘 要】文章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即包容的人性观、解决之道、成熟的语言技巧和具体一小步,详细阐述该理论生命哲学和实操技巧对中小学心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解决之道 代表性问句 具体一小步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以下简称SFBT)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确立的心理咨询模式,在咨询众流派中历史不长,以“后现代取向”为人所知。该理论温和、务实、细致,得到了很多咨询工作者的青睐。虽说是一门咨询流派,笔者却有意将其用于课堂指导,与心理课堂设计深度融合。几年下来,不仅收获了很多备课灵感,也深感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更加包容和宽阔了。SFBT对于心理课程设计,不管是理论层面的指导,还是实操技术的借鉴,都像是一个百宝箱,若能潜心学习,定能收获满满。

一、課堂底色——包容的人生观

SFBT理论强调,咨询师没有相对于来访者的优越感,他们尊重来访者的生命感悟,不在高处指点人生,有一种对生命的深深的理解和慈悲。相比其他咨询派别,专家“一眼望穿”来访者的问题,给出诊断和治疗,该流派的生命哲学是谦虚的、宽容的。它主张咨询师要有一颗“极简”的心,这点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极简,代表着以一种几近空白的状态去理解对方,那是一种深深的慈悲。试问:生活中有几人能做到不对别人的经历进行点评呢?人们总是那么轻易就对别人的生命下定义。该理论看重当事人“主观”认定的事实,不会质疑其是否正确或者合乎逻辑;也特别呼吁,没有所谓如何过好生活的“正确”或“唯一”的方式,也没有哪一个人理解知识的方式要比另一人更为优秀。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来访者虽是求助者,但也是问题的最佳解决者。既然是自己生命的专家,即便暂时“身陷囹圄”,也拥有解决问题的所有力量和资源。

笔者经常思考: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自己应该如何自处呢?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算“专家”吗?我们可以用深深的理解和慈悲看待生命吗?我们的课程设计是否体现了对生命的包容和尊重呢?

笔者曾经上过一堂关于自我认知的课“魔法帽上的黑点”。魔法帽上有一个黑点,代表着我们的缺点。学生写出了很多黑点的意义。

接下来的难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处理黑点呢?黑点是普遍存在的,它们虽被贴上了标签,属于缺点,却依然是生命中宝贵的一部分。“不擅长学数学”这算不算问题?“比较胖”,是不是一定要减肥?“喜欢欺负妹妹”,大多数哥哥姐姐不都是这样吗?在没有明确引导的情况下,孩子们对黑点的处理方式是严苛的,甚至是残忍的。他们大都主张把黑点消灭,或者至少打败。“一定要努力学数学,一定要减肥节食,一定要爱护妹妹!”学生认为,缺点就是生命的不完整,就是应该改正或者去除的部分。而笔者却觉得这节课是失败的,至少违背了“自我认知”的初衷,这里面有着强迫的味道,有着不真实的味道。如果心理课程的底色如此严苛,那么我们对生命的爱护又在哪里?

笔者对课程的人生观底色进行了思考:缺点的位置在哪里?我们该如何接纳完整的自己?这些人性特点真的需要被消灭或者打败吗?如果用一张太极阴阳八卦图代表人生,黑色的部分是否应该被允许存在?如果白色部分代表优点、高光、巅峰、笑容,黑色部分代表缺点、低谷、失落、眼泪,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更多面,黑色与白色并非对立,而是联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后来笔者在课堂上示范了自己的黑点处理方式,将其变成一只眼睛,希望起到提醒的作用。教师的示范有着强大的暗示作用,学生往往一点就通。教师接受了自己的缺点,那么我们也可以。在笔者的暗示下,学生基本采用了黑点可以共存的解决方式(见表1)。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输赢思想似乎深入骨髓,有时候它会以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侵入课堂,作为老师,我们也经常被其左右而不自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很需要SFBT这种理论的指导,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接纳生命,爱护生命。

二、课堂的方向——“解决之道”思路

也许“包容的人性观”并非SFBT独有,大多数咨询理论都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和包容,这是心理学共同的生命哲学。但是,“解决之道”却是SFBT的专利,只要你说出这个词,熟知心理学各流派的人就会立马脱口而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FBT强调,治疗师与当事人是共同建构解决之道的。这里面包含两个非常重要和独特的思想:第一,建构解决之道。大多数咨询模式的惯性思维是遇事喜欢刨根问底,分析原因,然后再围绕原因工作。SFBT是特殊的,它更倾向于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比原因重要,未来比过去重要,梦想比抱怨重要。这样的观点,对于一些很难找到原因,或者即便清楚原因也很难干预的情况,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每个人都是自身生命的专家,拥有资源和力量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来访者只是被问题卡住了,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是可以解决的。而这两个方面,对于心理课堂的定位和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用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来介绍课堂上的解决之道,这是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创作的绘本,书中传达的正面管教理念和“解决之道”模式可谓异曲同工。主人公杰瑞为爸爸准备了生日礼物,却不小心摔倒打碎了,杰瑞发起了脾气,情绪很崩溃。杰瑞的妈妈是一位“解决之道”的高手,她没有质疑杰瑞的坏情绪是否合理,也不深究事情发生的原因。她完全理解接纳杰瑞的当下,并且引导他如何让自己感觉好起来。杰瑞在妈妈的引导下,在家里建造了一个“冷静太空”,情绪也好了起来。这是一个解决之道的典型案例,也是此模式下心理课程的基本模式。当问题来临时,我们的课堂方向在哪里?就像杰瑞的情绪问题一样,妈妈引导的出口在哪里?故事中,智慧的妈妈引导孩子照顾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处理问题。

设计一节课,重要的思考任务便是课程目标,即解决了什么问题。坏情绪来临,如何让自己好起来?友谊出现了问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和解?考试紧张时,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在解决之道的指导下,心理课似乎永远可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推进,再绝望的境况也有曙光。现在,“解决之道”已经成为笔者对课堂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课程的目的在哪里?发掘了什么潜能?解决了什么问题?如果课堂上不能明确回答这些问题,那就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课堂的强大工具——语言的力量

SFBT非常注重语言的能量,认为我们使用的语言将会激发我们在无限的机会中找寻到无限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它还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语言句式,如何真诚赞美、如何总结晤谈,以及各种成熟的代表问句,如应对问句、奇迹问句、评量问句、关系问句等。这些无疑为心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课堂是一个师生沟通的场域,类似于将咨询室里的一对一变成了教室里的一对多。若能将咨询室里的谈话技巧运用得当,迁移得当,便相当于开拓了一池宝藏。

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情境变幻出五花八门的问题,重要的是要先有这样的意识。不同的提问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思考方向。例如,如果教师提问:“你为什么会伤心?”这是一个关注原因的问题,学生的回答自然围绕事件的起因展开。如果教师提问:“当你伤心时,用什么方法照顾自己?”这是一个关注解决之道的问题,也是典型的应对问句,关注情绪的调整。一个简单的应对问句,就大大发掘了学生情绪调节的能量,他们会说出很多照顾自己情绪的方法,而这就是课堂巨大的潜能。

SFBT流派要求咨询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沟通”语言,它们坚信,语言的能量是巨大的,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系统学习SFBT时,笔者经常感慨,这个问题怎么可以问得这么好,这么柔和,这么到位,这么引人深入思考?而这些,无疑是坚持和岁月的馈赠。

四、课堂的立脚点——具体一小步

SFBT作为一门咨询流派,特别强调具体化、行动化、情境化、正向化的小步骤。它是一种务实的、细致的理論,凡事说十不如做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脚踏实地”,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这个具体的小步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可操作、可衡量、可评价的,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在咨询中对来访者意义重大。举个例子,有个学生认为家长应该和自己礼貌讲话,其实礼貌就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家长可能领悟了孩子的意思,但对接下来该怎么做还是一头雾水。如果家长追问孩子:“你认为怎么样就代表礼貌?”孩子可能会回答:“就是不说脏话,或者说话声音小一些。”至此,谈话就有了具体的一小步的感觉,家长不仅明白了自己改变的方向,也知道了具体的行为,即不说脏话和小声说话。

课堂上,经常需要像在咨询中那样,对学生进行追问,直到出现具体的一小步为止。如果课堂上一个学生表示朋友可以带给自己温暖,教师追问:“朋友做了什么让你觉得温暖?”这就是一个倾向于具体化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她的笑容,或者她会陪伴我。”这样具体的答案,不管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是对她的朋友无疑都是一种鼓励。一个问题让他们明白,打动人心的是笑容和陪伴,这代表着温暖,代表着友谊。应该说,具体的、行动化、情境化、正向化的小步骤就是进一步充分发挥语言能量,将课堂潜能开发到实处。

SFBT温厚的人性底色、解决之道的独特视角、成熟的语言技巧和具体一小步的细致思维,都为心理课堂的建构和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操技巧,值得我们持续深入研究、探讨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