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对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5-14刘伟民于兴祎
刘伟民, 王 辉, 于兴祎
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精神分裂症(SP)是好发于青壮年的精神疾病,以幻听、幻视等感知觉障碍,情感活动异常,思维松散为主要临床表现[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转变和工作压力的加重,我国SP 患病率逐年增加[2]。SP 病程长,且隶属于身心范围内疾病,不仅会使患者产生情感障碍,还会使患者丧失社会功能,对家庭、社会治安有巨大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对控制病情发展,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胡雪梅等[3]研究指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SP 患者自我效能,减少激越行为,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大有裨益。较多国外研究[4-5]表明,自我角色认同对SP患者精神状况、社会功能均有着较好的改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对40 例SP康复期患者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探讨该干预方法对SP 患者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SP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2 年2 月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收治的80 例SP 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23~52 岁,平均年龄(45.12±5.62)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5.17±2.3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或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15 例,女25 例;年龄28~56 岁,平均年龄(46.35±4.97)岁;病程2~9 年,平均病程(5.68±2.4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 例,高中或中专16 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符合SP的相关诊断要求[6];近2个月病情稳定,处于病情康复期;可正常语言沟通;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心、肺、肾功能不全,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视、听觉障碍,智力低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规定,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包括饮食、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适当休息和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自我角色认同护理。选择精神科专业护士成立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小组,所选护士均经验分丰富且熟练掌握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相关操作。在小组成员全面掌握患者临床资料、病情后,对患者及家属展开访谈,评估患者的自我角色认同,根据访谈结果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通过座谈会、口头宣教等形式,向患者详细讲解角色认同的概念,帮助患者树立自我角色认同观念,同时告知其坚持服药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家庭角色:护理人员通过家属提供的家庭成员相册、视频,引导患者辨认家庭成员,回忆相册、视频中的故事,此过程要求家属共同参与,通过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整理床务、折衣服等)帮助患者重温家庭角色。(2)职业性角色:模拟患者过去的相关工作(如针对教师类职业患者,可为其提供白板和写字笔,护理人员扮演学生,模拟课堂教学;针对售货员类职业患者,可为其提供日用商品,护理人员扮演客户,模拟商场交易等),让患者感受到自身角色的魅力。(3)成就性角色:鼓励患者回忆其个人成就,如1例患者职业为老师,曾多次获得学校或省/市颁发的优秀教师称号,引导患者回忆获奖时的感受,护理人员及家属以崇敬的态度反复翻阅获奖的奖状、证书,帮助患者提升成就感。(4)兴趣爱好角色: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给予对应的角色模拟体验(如音乐爱好者可播放其喜欢的乐曲;绘画爱好者可为其提供白纸、画笔,鼓励其画画等),促进自我角色认同。(5)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讲述,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调节的正确方法。(6)小组成员分享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对医疗行为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干预效果。干预前后使用住院精神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7]。IPROS 包含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5 个维度36 个子条目,采用Liket 5 级评分法,0 分为正常;1 分为轻度;2 分为中度;3 分为较重;4 分为严重。总分144 分,分数越高,表示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2)人格特质。同一时刻,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评估患者的人格特质[8]。EPQ-RS包含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性4个分量表共48个子条目,各条目是为1 分、否为0 分。神经质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情绪越不平稳;精神质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倔强性越高;内外向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倾向于外向人格;掩饰性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掩饰性越明显。(3)心理韧性。同一时刻,使用Corner-Davidson 韧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的心理韧性[9]。CD-RISC 包括坚韧、自强、乐观3 个维度共25 个子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来不为0分、偶尔为1分、有时为2分、经常为3分、总是为4 分。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韧性越好。(4)生活质量。同一时刻,使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10]。SQLS 包括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3 个分量表共30 个子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即从来不为0 分、偶尔为1 分、有时为2分、经常为3分、总是为4分。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PRO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IPRO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PROS 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PROS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PROS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工疗情况干预前3.26±0.52 3.30±0.49 0.354 0.724干预后1.55±0.43a 1.78±0.40a 2.477 0.015生活能力干预前2.94±0.45 2.95±0.48 0.096 0.924干预后1.50±0.24a 1.67±0.29a 2.856 0.006社交能力干预前3.21±0.39 3.18±0.41 0.335 0.738干预后1.81±0.35a 2.02±0.37a 2.608 0.011讲究卫生能力干预前2.91±0.40 2.87±0.38 0.459 0.648干预后1.68±0.29a 1.91±0.30a 3.486 0.001关心和兴趣干预前3.20±0.48 3.24±0.45 0.384 0.702干预后1.61±0.42a 1.89±0.40a 2.617 0.01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PQ-R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EPQ-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PQ-RS 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PQ-RS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PQ-RS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神经质干预前11.35±1.82 11.42±1.75 0.175 0.861干预后7.32±1.12a 7.97±1.29a 2.406 0.019精神质干预前10.31±1.20 10.30±1.25 0.036 0.971干预后7.93±1.02a 8.61±1.15a 2.798 0.007内外向干预前7.35±1.20 7.29±1.17 0.226 0.822干预后7.24±1.00a 8.12±1.21a 3.546 0.001掩饰性干预前8.46±1.25 8.42±1.30 0.140 0.889干预后6.58±0.66a 7.27±1.03a 3.567 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D-RISC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坚韧自强乐观干预前23.27±3.35 23.39±3.41 0.159 0.874干预后35.53±4.56a 32.24±4.54a 3.234 0.002干预前11.78±3.31 12.05±3.35 0.363 0.718干预后19.45±4.13a 16.57±4.20a 3.092 0.003干预前4.27±1.33 4.32±1.35 0.167 0.868干预后10.52±2.39a 8.93±2.53a 2.889 0.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QL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SQL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QLS 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QLS评分情况(±s) 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QLS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心理社会干预前38.65±5.71 39.12±5.77 0.366 0.715干预后27.35±5.15a 30.05±5.60a 2.245 0.028动机/精力干预前22.59±4.50 23.20±4.65 0.596 0.553干预后15.30±4.27a 18.20±4.51a 2.953 0.004症状/副反应干预前19.38±5.61 19.66±5.67 0.222 0.825干预后16.69±4.49a 19.30±4.53a 2.588 0.012
3 讨论
SP 的发病机制复杂,多与环境因素(高压工作环境、恶性社交关系等)、某种生化物质缺乏、脑部神经系统异常、遗传等因素相关[11]。SP 康复期是指患者经过系统药物治疗后,情感、认知、行为、思维、社会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得到基本控制和缓解,处于病情稳定、康复的阶段,临床针对此阶段患者通常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认知行为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控制病情发作。自我角色认同护理通过深入了解患者自我角色认同类型,实施个性化干预,使患者更好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提升自我认知,同时在干预过程中给予患者个性化理解、接纳与尊重,能够增进患者积极情感反应,增强患者的心理归属感,从而增强临床干预质量[12-13]。本研究应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一般情况、病情进行具体分析,再根据患者的自我角色认同,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其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缩短康复进程。既往研究[14-16]证实,受生理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SP患者往往存在人格异常,这不仅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还会对患者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产生影响,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 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IPROS、EPQ-RS 评分更低,CD-RISC 评分更高,这提示对SP 康复期患者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可显著改善其人格特质、心理韧性,提升干预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前,医护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确定自我认同角色,再根据不同的角色认同,从家庭、个人成就、职业、兴趣爱好各方面入手,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强化患者内在意识,可帮助患者提升自我认同水平,并以健康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维系自身角色,消除精神症状,从而提升社会技能。同时,该方法强调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并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纠正消极的人格特质和心理韧性,激发其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干预效果。另外,SP患者由于意念功能受损,在执行力、注意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依从性较差,导致生活质量不高[17-2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QLS 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提升SP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分析其原因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通过角色认同和情景模拟可以提高患者的思维和工作学习能力、家庭归属感,并按照角色要求规范行为,使其精神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能力也随之提高。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学会情绪自我调节,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SP 康复期患者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干预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和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