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噪声作业人员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2024-05-14邓华欣邱景富
许 蕊 邓华欣 罗 渝 胡 彬 邱景富
1.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42;2.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0042;3.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 401100
噪声是广泛存在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在超标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工人约有1000万,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伤的工人有100多万[1]。噪声不仅影响听力,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造成影响[2]。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且是目前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截至2022年,我国患高血压的人群已达到2.45亿[3]。高血压发病机制除了与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职业环境因素也尤为重要。
噪声暴露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机制可能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4]。而国内外研究多数以外耳暴露为主要研究因素,外耳暴露不能正确反映内耳暴露的真实情况,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作为噪声暴露损害听力系统的早期生物标志物,选其作为研究依据更为贴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是基于人群队列研究,利用重庆市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监测数据库,整群抽样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成年在岗职业人群样本,进行随访分析调查。所有受试者都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从基线数据(N=6619)根据制订的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标准的1785名,最终研究样本为4834名。见图1。
图1 研究样本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噪声人员选择标准 ①工作场所噪声8 h等效声级≥80 dB(A);②无耳朵相关疾病史。
1.2.2 纯音听力测定 参照据GBZ49—2014[5],工人在脱离噪声工作24 h后,经过专业培训的听力测试人员对双耳进行纯音测听,测试结果超过25 dB(A)即为听力损失。将噪声人群分为<25 dB为正常组,25~50 dB为低暴露组,>50 dB为高暴露组。
1.2.3 血压测量 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受试者在休息15 min以后保持坐姿,分两次测量上臂血压。选择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用于分析。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6]规定,高血压被定义为:①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②自我报告高血压诊断史;③目前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1.2.4 身高体重测量方法 用身高体重仪测出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7]将BMI分为<24 kg/m2为偏瘦,24~27.9 kg/m2为正常,≥28 kg/m2为肥胖。
1.2.5 资料收集 本研究通过重庆市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收集体检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姓名、性别、年龄、BMI、工作单位、工龄、劳动者所接触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史等;②体格检查;③实验室检查;④企业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构建结构化数据库后,统计分析采用STATA-SE 64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使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三组比较采用R×C表的χ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2×C表的χ2检验。为深入挖掘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潜在关联,应用多时点的Cox回归模型来评估相关性。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数据的人口学分析
从表1可以得出,4834名研究对象男性有4178名(86.4%),女性为656名(13.6%)。年龄分布在24~60岁,平均工龄为(7.89±2.15)年,≥28 kg/m2人数占7.9%,企业规模多集中在中大型企业。收缩压平均值为(119.48±10.48)mmHg,舒张压平均值为(76.97±8.17)mmHg。
表1 基线数据的人口学分析[n(%)]
2.2 不同特征下的噪声与高血压的分析
对噪声作业人员的血压变化进行了持续的监测。结果表明与基线数据相比,噪声暴露正常组、低暴露组和高暴露组的人员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呈上升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个暴露组中,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噪声暴露正常组、低暴露组和高暴露组对血压影响情况
噪声暴露对高血压的影响在小、中、大型企业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微型企业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噪声暴露随着工龄和年龄增加对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不同性别下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分析中,在噪声暴露对高血压影响的三组比较中,女性所受影响程度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间噪声暴露组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n(%)]
2.3 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Cox分析
通过多时点Cox回归分析,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噪声暴露程度越高,患高血压的概率越高。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处于25~50 dB(HR=0.122,95CI%=0.080,0.161)时,对高血压的患病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4。
表4 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Cox分析
3 讨论
结果显示,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研究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随之增加,与谢庆堂等[8-9]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是接触高强度噪声的耳蜗底部外毛细胞可能存在损害,导致听觉功能受损[10]。噪声暴露与收缩压变化无关,与舒张压变化有关,这与Lee等[11]的结果一致,其原因是接触噪声后,噪声作业人员肾素活性及醛固醇水平升高,舒张压升高与二者呈正相关[12],噪声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引起舒张压快速提高,而收缩压受到的影响较小,受舒张压影响身体多在一年之内疾病迅速发展,后期常有较严重的高血压眼型改变。小型及中型企业作业工人噪声暴露对高血压影响更显著,与马计连等[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大型企业有更多的财力、精力去保护劳动者健康,中小型企业个人防护率较低,人员职业健康素养较低,职业卫生管理落后。工龄噪声暴露对高血压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工龄的增加,F值越大。说明噪声暴露对高血压影响是随工龄增加而逐渐增强,与ZHOU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年龄也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作业工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降低,更易受到噪声影响。女性因特殊生理时期(孕期,哺乳期,月经期间)对声音的敏感性相比于男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女性经历妊娠期时,身体机能会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女性更易受到激素变化、敏感性以及月经前后的影响,同时,婚姻生活中的压力、较低的就业率以及长期暴露在噪声作业环境中,这些因素都可能降低机体对噪声的抵抗能力,进而影响身体机能,使其更易出现高血压等症状[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暴露处于25~50 dB时,噪声作业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正常组[HR=0.122,95%CI=0.080,0.161(P< 0.05)],与陈丹等[16]研究结果一致。噪声暴露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机制可能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引起血管阻力增强而导致血压增加[17-19]。
减少噪声对劳动者健康危害,需要企业更加注重工人在执行噪声作业时正确佩戴耳塞,防止造成损伤;减少工人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工厂进行设备改造及更新,采用吸声和消声等新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工作场所噪声暴露情况,这是从根本上消除噪声危害的措施。强化健康教育,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提升职业健康素养,减少高油高盐食物的摄入,使BMI处于正常状态,从个体层面形成自我保护。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女性职工的保护,由于女性对噪声更敏感,因此特殊生理时期(孕期、哺乳期、月经紊乱期间)应采取暂离噪声作业岗位或减少工作时间等措施。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将吸烟、饮酒、家族史纳入研究分析,可能对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仅针对噪声暴露进行分析,未能将工作场所内包含的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纳入分析。
综上所述,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噪声暴露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除了做好工作场所降噪和个体防护和宣传教育外,还应做好噪声作业人员的三级防护,全面保护噪声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