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创设灵动课堂

2024-05-14刘萍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42期
关键词:创设法治道德

刘萍

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法律观念正处于形成阶段,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期,通过创设灵动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挖掘课程资源,感悟道德认知

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深入挖掘相关德育点,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的道德认知进一步深化。

如在教学《我参与我奉献》一课时,补充了邻居帮助孤寡老人的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中感受到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老人感到温暖,是和谐社会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接着补充新闻案例《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引导学生交流思考:环卫工人无论什么天气都在为城市的清洁默默奉献着,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愿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道德观念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学不能仅利用文字让其理解案例背后所蕴含的道德情感和法治理念。教学时,要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有效的贴近文本和生活实际的情境,让知识更直观,更加具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的同时切身体会道德情感与法治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讲《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创设“校园的一天”情境,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规则无处不在,进而补充生活中“不遵守规则”的视频,以动态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理解不守规则的危害,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核心素养也能得到发展。

三、善用生活资源,深化道德行为

通过教学,我们发现,道德品质培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很密切。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与生活相联系,开展紧跟时代步伐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让德育课程真正提升实效性。

如,在教学《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在体会和理解精神文明新风尚时,及时补充感人事迹,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新时代好少年”时,借助国家级勋章获得者的事迹,或用身边人、身边事给学生樹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课程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善用生活资源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花。

猜你喜欢

创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