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研究

2024-05-14杨怡陈晨王婷婷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幸福感乡村振兴

杨怡 陈晨 王婷婷

[摘要]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兵团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从“蓝图”变为“实景”,职工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研究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成效的评判标准,反映职工群众自身幸福感的心理直观感受,对于职工群众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第一师阿拉尔市连队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響师市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提升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稳定职工队伍、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D67;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2—0153—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仅要在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农业农村现代化决定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将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意义重大。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兵团,更需要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增强职工群众归属感,为努力形成新时代维稳戍边新优势夯基固本。

一、增强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的意义

(一)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意。兵团党委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2]。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当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处理好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关系,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作出贡献。

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主观评价和感知。张青卫(2021)认为人的美好生活起步于安全感,发展于获得感,落脚于幸福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感为美好生活提供根本动力,幸福感为美好生活提供方向指引,安全感为美好生活提供坚实保障,最终都体现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研究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的身心健康和各项权利的保障,又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及经济长足发展,乃至关系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5]研究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不仅仅局限于研究物质生活条件,还必须高度关注精神生活和其他生活状况条件,注重农村居民精神及心理满意度,并对其幸福感进行合理的衡量。乡村振兴也要满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而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是个体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某种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个体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认知和评价。[6]幸福感恰好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相对应,为了满足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提升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能更好履行兵团特殊使命

兵团是师、团、连一体的特殊行政体制,履行新时代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连队是兵团基本组织单元,是基干民兵的主要来源,是兵团大农业的主力军,也是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的关键。发挥维稳戍边新优势离不开职工群众职责使命的履行。兵团团场连队职工群众来自五湖四海,如何让职工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从而为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师阿拉尔市是南疆兵团主中心城市,是兵团向南发展的排头兵,本文选取第一师阿拉尔市作为研究切口,为兵团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提供借鉴。

二、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在连队的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生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总体而言职工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但距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连队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分为四个维度,包括文明幸福感、经济获得幸福感、公共服务幸福感、生态和安全幸福感。设置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5个,如表1所示。

从研究的需要设计出职工群众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采取随机调研形式对第一师15个团(镇)连队职工群众发放312份问卷进行调研,并随机选取职工群众30人进行访谈。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规则,将幸福感转化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回答,并且分别赋予 5、4、3、2、1的得分,分值越高即代表职工群众幸福感越高。

(一)职工群众幸福感总体水平分析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文中的各级指标进行评价。具体步骤为首先对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打分进行整理,得出职工群众对幸福感的评价,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职工群众幸福感总体水平,然后由李克特量表确定满意度评价结果,1-3为不满意,3-4为满意,5为非常满意。

在调查问卷中设计“您觉得幸福吗”问题,来反映对职工群众的幸福感总体现状水平。如下表2所示。

根据问卷调查,比较幸福的人数占比最多,频数最高,79.81%的职工群众幸福感总体较好。通过计算得出职工群众对幸福感的满意度得分如表3所示:为3.23分,介于3—4分,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结果为满意,说明职工群众幸福感总体较好,但仍有上升空间。职工群众对安居幸福感评价最高,其次为经济获得幸福感、生活富裕幸福感、文明幸福感、生态幸福感。说明对整体幸福感的评价有高有低,需进一步分析影响幸福感高低的具体因素。

(二)影响职工群众幸福感提升的因素分析

影响职工幸福感的因素是繁杂多样的,不能只看当地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情况,必须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依据上文指标体系的构建,对职工群众幸福感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后,分析调查研究对象各指标的满意度以及与幸福感相关的关键因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提高职工幸福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1.预期收入不确定性影响经济获得幸福感。在经济获得幸福感中,对影響经济获得幸福感因素设计问卷题目,涉及当前收入、固定资产、经济发展环境、消费支出、就业状况的满意度。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尽管中国可能存在“伊斯特林”悖论现象,但是,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仍是促进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7]。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收入仍是影响职工群众经济获得幸福感的首要因素。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反映职工群众对收入的满意度。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师近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2022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31元,增长0.85%;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55元,增长3.71%,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为1.5万元。近5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3.97%,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为9.02%,高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但其中202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5.54%,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22.29%;202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0.85%,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3.71%,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降幅大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说明连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具有不稳定性,从客观反映收入不稳定影响职工群众经济获得幸福感水平。

同时如表4所示,根据职工群众对经济获得幸福感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中感到“很不满意”的占比为7.37%,“不满意”的占比为27.24%,“一般”占比最多为44.55%,“满意”占比为12.18%,“非常满意”占比为8.65%,“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的20.83%,说明职工群众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评价一般,仍需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众的收入水平。在对当前收入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反映收入渠道不多,依靠农业收入为主,受自然影响较大,而其他的收入来源较少,容易造成收入增加的不稳定。

职工群众对固定资产的满意度评价中,“很不满意”的占比为1.6%,“不满意”占比为4.49%,“一般”占比为31.73%,“满意”占比最高为41.03%,“非常满意”占比为21.15%,“满意”“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62.18%,说明职工群众对固定资产的满意度评价较为满意,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经济发展环境满意度评价中,感到“很不满意”的占比为8.65%,“不满意”的占比为11.22%,“一般”的占比为28.21%,“满意”的占比为34.94%,“非常满意”占比为16.99%,“满意”“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的51.93%,说明职工群众对连队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满意,但仍有上升空间。在消费支出的满意度中,“很不满意”为18.59%,“不满意”为33.97%,“一般”为12.5%,“满意”为17.95%,“非常满意”为16.99%,“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总样本的34.94%,说明职工群众觉得物价水平高,消费支出比较大,对消费支出的满意度不高。在就业状况满意度评价中,“很不满意”占比为0%,“不满意”占比为0.96%,“一般”为35.58%,“满意”占比最高,为51.92%,“非常满意”占比为11.54%,“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数的63.46%,说明职工群众对连队就业状况比较满意,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以多种就业形式增加收入,但仍有提升空间。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职工群众在经济获得幸福感中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评价最低,访谈交流进一步了解职工群众对收入满意度“一般”的具体原因,反映出职工群众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定性是影响职工群众经济获得幸福感满意度首要因素。对预期收入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受天气、农产品价格、产量、农产品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市场环境、政策补贴等因素影响收入的稳定性。而连队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是影响职工收入不稳定、幸福感不强的根本原因。

2.自然环境影响生态幸福感。生态幸福感能够满足职工群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包括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生态治理、环保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因素中影响生态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密度、气候、空气状况、噪声等。如表5所示,在生态幸福感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中,“很不满意”为5.3%,“不满意”为7.8%,“一般”为33%,“满意”为38%,“非常满意”为15.9%,“满意”“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的53.9%,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有待提高。在人口密度的满意度评价中,“一般”为29.3%,“满意”为36.8%,“非常满意”为33.9%,职工群众对人口密度的满意度比较满意。在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5.6%,“不满意”为17%,“一般”为32.7%,“满意”为33%,“非常满意”为11.7%,“满意”占比最高,“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44.7%,对气候的满意度评价仍有待提高。在空气质量的满意度评价中,“一般”为16.5%,“满意”为53.9%,“非常满意”为29.6%,“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83.5%,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非常高。在噪声满意度评价中,“满意”为25.9%,“非常满意”为74.1%,对噪声满意度评价非常高。

连队良好的生态环境能让职工群众拥有更高层次的幸福感,能让职工群众留下“乡愁”,增强使命责任感。生态幸福感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对人口密度、空气质量、噪声的满意度非常高,但对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评价偏低,其中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最低,是影响职工群众生态幸福感最主要因素。

3.生活心态影响文明幸福感。职工群众幸福感来源于自身对幸福的认知,自身主观认识决定着幸福感强度。出于研究需要,将身心健康、自我实现、生活心态、家庭和谐、社会融入作为影响家庭和睦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分析如下:

如表6所示,在身心健康的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对身心健康的满意度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0.96%,“不满意”占比为9.94%,“一般”占比为25.00%,“满意”的占比最高为37.5%,“非常满意”为26.60% ,“满意”“非常满意”的占比占样本总数的64.1%,说明职工群众对自身身心健康的满意度比较高,但更有上升空间。在自我实现的满意度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0.64%,“不满意”占比为15.71%,“一般”占比为31.73%,“满意”的占比最高为33.65%,“非常满意”为18.27%,“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比占样本总数的51.92%,说明连队职工群众对自我实现的满意度偏高但仍有上升空间。在生活心态满意度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1.28%,“不满意”占比为1.60%,“一般”占比为12.50%,“满意”的占比最高为20.51%,“非常满意”为64.10% ,“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的84.61%,在文明幸福感评价指标中满意度最高。在家庭和谐满意度评价中,“非常不满意”占比为1.92%,“不满意”占比为21.15%,“一般”占比为31.73%,“满意”为37.82%,“非常满意”为7.37%,“满意”“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的45.19%,说明职工群众对家庭和谐的满意度仍有期待。在社会尊重满意度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2.88%,“不满意”为5.14%,“一般”为31.09%,“满意”为45.83%,“非常满意”为15.06%,“满意”“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60.89%。

从分析结果看,生活心态是影响文明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职工群众在家庭和睦幸福感中对自我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尊重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上升空间;对身心健康的满意度最高,对生活心态的满意度最低,而自我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尊重、身心健康在实际生活中受生活心态影响,从而决定文明幸福感的评价。因此需加强对职工群众主观幸福感的引导,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4.基层治理水平影响安居幸福感。安居幸福感来源于职工群众对外部所处环境的满意度,包括人际交往、社会治安、社会和谐、基层治理、职责使命。如表7所示,在安居幸福感中,职工群众对于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评价中,“很不满意”为2.88%,“不满意”为5.14%,“一般”为31.09% “满意”占比最高为45.83%,“非常满意”占比为15.06%,“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数的60.89%,说明职工群众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偏高,但仍有上升空间。在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评价中,“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比为98%,职工群众的满意度评价非常高。在社会和谐的满意度评价中,“很不满意”为0.96%,“不满意”为0.64%,“一般”为4.81%,“满意”为60.26%,“非常满意”为33.33%,“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93.59%,说明职工群众对社会和谐的满意度评价非常高。在基层治理满意度评价中,“很不满意”占比为9.62%,“不满意”为14.1%,“一般”占比最高为50.32%,“满意”为17.63%,“非常满意”仅为8.33%。说明职工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评价一般。在职责使命满意度评价中,“不满意”为1.92%,“一般”为2.88%,“满意”为10.9%,“非常满意”为83.97%,“满意”“非常满意”占比为94.87%,说明职工群众对职责使命满意度非常高。

通过上述分析,职工群众在安居幸福感中,对社会治安、社会和谐、职责使命的满意非常高,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上升空间,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一般,成为影响安居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需要继续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在访谈中了解到职工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评价“一般”的具体原因。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连队“两委”职能、工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连队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增加连队管理的制度化、公平化、透明化,职工充分参与到连队管理,但在连队管理中,也存在着职工参与连队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连队“两委”依法办事的能力欠缺、引领连队经济发展能力不足等情况,因此要持续加强提升连队“两委”能力。

5.基础设施影响职工群众生活富裕幸福感。生活富裕幸福感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职工群众幸福感高低,包括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医疗条件、文化活动等方面。如表8所示,在社会保障满意度评价中,主要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两个方面反映职工群众满意度。问卷显示职工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中非常不满意的为1%,不满意的为3%,一般的为15%,满意度的为38%,非常满意的为43%,“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的81%,说明职工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较高。在基础设施满意度中,“非常不满意”为13%,“不满意”为12%,“一般”为33%,“满意”为19%,“非常满意”为22%,“一般”占比最高,“满意”“非常满意”占总样本41%,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一般。在教育水平满意度中,“非常不满意”为3%,“不满意”为8%,“一般”为36%,“满意”为31%,“非常满意”为22%,“一般”的占比最高,“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总样本的53%,说明职工群众对教育水平的满意度不高,有待提升。在医疗水平的满意度中,“非常不满意”為10%,“不满意”为13%,“一般”为38%,“满意”为32%,“非常满意”为7%,“一般”占比最高,“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总样本的39%,说明职工群众对医疗水平的满意度一般。在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中,“非常不满意”为5%,“不满意”为18%,“一般”为36%,“满意”为28%,“非常满意”为14%,“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样本总数的42%,说明职工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一般。

生活富裕满意度评价中,职工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最高,兵团连队职工群众全面参保率达95%,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较高,对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医疗条件、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一般,其中基础设施的满意度相对最低,基础设施的期待感相对更加强烈。同时在访谈中也了解到,连队基础设施已不断完善,但职工群众对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的期待更高,尤其对水、路、电、气、暖、管网铺设、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需进一步提升生活富裕幸福感。

三、乡村振兴视阈下增强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的建议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升连队职工群众幸福感,要立足于职工群众幸福感的现状和兵团特色,以五大振兴为实施路径,以总要求为目标,做好连队建设、连队发展、连队治理,有效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最终实现连队全面振兴。

(一)做好一二三产融合,为提升幸福感奠定物质基础

1.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和多种价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催生“农业+”的新业态,跨界融入现代要素和时尚元素,拓宽跨界就业、增加增收机会。围绕“土特产”做文章,不断挖掘农业与生态、科技、旅游、文化的联系。一是发挥农业食品保障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消费者吃饱、吃好、吃安全、吃健康、吃愉悦。二是发挥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开发富有绿色生态、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绿色高效的绿色循环经济。三是发挥农业文化传承功能。为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和胡杨精神铸魂,以红色屯垦文化之力,为链条赋能,讲好兵团故事,赋予兵团农产品文化价值。四是拓展產业增值增效空间,让职工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充分发挥塔里木大学农业优势学科和大学城建设等师市高等院校优势,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以及育种公司、农资供应、科研团队、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和贷款担保等主体一体化打造,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此为载体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让职工多环节就业增收[9]。

2.树立带动职工群众就业、促进职工群众增收的发展导向。一是立足师市、团、连整体资源与优势,统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带动作用,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连队、增值收益更多留给职工群众。二是营造良好的投资兴业、创业环境。为连队产业发展做好政策倾斜,吸引更多工商资本投资兴业,营造职工群众创业就业环境,激活连队各类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在团镇和连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职工群众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三是培育产业融合的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连队职工”模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能够就近转化从而达到增值增效的目的,同时方便职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壮大,加强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引导,提升合作社的规范运营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更好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用好“百企助百连”行动,发挥工商资本自身优势,形成与连队职工合作共赢的格局,带动职工致富增收。四是树立质量和品牌观念,种植优质农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塔里木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中来,提升农产品价值,用品牌开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

3.培育打造特色小镇。依据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10]。以合作社为载体,让职工群众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农业+”“互联网+”的新型农业。

(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筑牢职工幸福感的生态屏障

1.提升连队生态环境质量。统筹连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一是不断运用新技术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加大科技投入与研发,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运用,引导职工对新技术的运用观念,提升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二是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鼓励职工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减少投入品使用,控制农药、肥料用量,增施天然有机肥。三是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使用,在招商引资、监管使用上进行引导与政策鼓励,从主观意识上树立并践行绿色农业发展行动。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运用高效节水技术。不断加大高效节水技术的投入与使用,引导职工运用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节约水资源。五是进行多种绿化行动和生态修复工作,推进连队绿化美化。加大连队盐碱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地力,做好连队林带、农田保护林工作,加强连队绿化美化、防风固沙治理,保护生产、生态环境,提升职工群众生态满足感。

2.持续提升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一是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改善连队公共环境、持续推进连队绿化美化亮化、持续提升连容连貌,为职工群众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二是持续推进连队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完善“三大革命”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连队垃圾处理能力、排污、治污能力。三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行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监督与考核、连规民约道德约束以及全民参与的机制,形成常态化、持续化氛围。

3.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连队职工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投身到生态保护之中,自觉履行好生态卫士职责。一方面对连队“两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树立榜样意识、带头意识,以实际行动带领、影响职工群众积极主动、自觉的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将环保理念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卫生整洁,形成自觉参与并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引导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为提升幸福感增强主观能动性

1.加强连队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加强对幸福的宣传和引导。利用师市、团场、连队等官方媒体账号、报刊、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宣传引导以勤劳致富、勤奋创业、勤俭持家、家庭和睦、向上向善等正确的幸福观,以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增强主观能动性。二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优良家风家训、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加强连队连规民约的道德约束作用。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连规民约的制定执行,加强连规民约的宣传和推广,让连规民约成为职工群众日用自觉的行為准则。四是树立典型,带动示范。弘扬和树立身边的道德模范、德行高尚的典型人物以及典型事迹,潜移默化的影响职工群众的行为处事,营造连队良好的风尚美。五是结合职工群众喜好,坚持群众活动群众办的原则,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农事节庆、兵团精神相关的接地气、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振职工群众精气神。

2.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一是要讲好兵团故事,将兵团故事深入人心,形成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职工群众尤其是新职工的归属感、使命感。向新职工多渠道讲好、宣传好兵团“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故事与兵团职责,加强对新职工兵团精神的专题教育,加深对几代兵团人的形象认识,潜移默化中影响新职工身份转变,成为新时代兵团人。二是举办人人讲兵团、人人爱兵团的讲故事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知晓兵团故事的氛围。三是将兵团精神专题课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学生专题课、研学、体验式教学等过程,培养好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的接班人。

3.持续提升连队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提升连队职工群众现代化水平。一是利用“冬季大培训”,开展与职责使命、职工切实需要为导向的职业培训,加强职工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思维以及各项专业能力提升。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工,提升连队职工群众综合素质,带动乡村振兴,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以爱兵团、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为目标,培育壮大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带动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市场思维能力、经营管理意识,带领职工群众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充分认识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等;发挥“田秀才”“土专家”、连队技术员等提升职工群众种植技术,为农业增值增效。

(四)持续提高连队“两委”管理服务水平,为提升职工幸福感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要抓住连队党组织这个关键。提升连队党支部建设,提高连队基层党建水平,为连队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引领连队发展,实现组织振兴。二是加强“两委”队伍建设与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两委”服务群众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整体综合能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真正融入职工群众中去,更好地服务群众。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积极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与参与感,共同管理连队事务。三是加强对“两委”的监督,保证清正廉洁。加强对“两委”的监督和考核,激励“两委”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推进“三治结合”的基层治理方式,强化连队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深化连队自治实践,建设法治团场连队,提升连队德治水平,提升连队治理效能,提升职工群众安居感。

(五)持续改善连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供给,为提升幸福感改善外部因素

一是加强连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职工群众切实需求,不断提升连队硬质化路面的覆盖率,方便职工群众出行。二是保障连队职工休闲娱乐文化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提升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氛围。定期检查健身器材的铺设与维护、休闲广场的建设与使用、室内文化活动场所的保障与使用、农家书屋的开设与维护等。三是加强连队各项管网铺设。一方面完善连队取暖工程建设,改善连队取暖方式,让职工群众冬天也能留在连队,住得舒心舒适;同时提倡职工群众煤改电观念,保障连队电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逐步推开连队污水管网铺设,继续实施连队“厕所革命”,加强水冲式厕所改造与推进;再者加强连队天然气管道的铺设,继续推进连队通自来水工程,切实提高连队通自来水覆盖率,保障连队职工群众的生活用水便利。同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连队网络线路铺设,为职工群众提供良好的数字化服务,比如为连队农产品推广与营销提供网络保障,职工休闲娱乐活动提供网络保障等;完善师市、团场(乡镇)、连队(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改善连队物流条件,破解农产品和消费品出和进的堵点,更好满足职工群众物流服务需求。四是满足连队托育服务需求。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连队职工农忙时节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照看困难,可以探索在中心连队实行幼儿托管服务,通过连队、团场构建平台,组织有意愿增加收入的职工群众、未就业人员和退休职工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季节性托管服务,或幼儿园可设立“小小班”托管等方式,为职工群众专心从事农业生产解决后顾之忧。五是保障连队医疗人员与基础医疗设施。中心连队居住的职工群众人数多,应当为职工群众解决看基础病的人员与药品的配备,在连队就能就近看病拿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2]李邑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 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兵团日报,2022-6-16.

[3]张青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3).

[4]中共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2018.

[5]吴亦伦.社会质量是否让农民更幸福? [D].华侨大学,2020.

[6]赵桃敏.江苏居民幸福感调研概述——以南通地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7]罗明忠,陈晓杰,魏滨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03).

[8]谢超凡.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幸福感研究—以广东湛江市郊农民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9.

[9]李丽群,黄大星.文旅特色小镇与返乡创业契合逻辑研究[J].甘肃农业,2021(6).

[10]刘永发.坚持内外发力“提振农民精气神”[N].科学导报,2022-12-20.

责任编辑:刘昌龙

猜你喜欢

幸福感乡村振兴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