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题作文“奔赴”导写

2024-05-14雷其坤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3期
关键词:紧迫感人生道路使命感

雷其坤

题  目

请以“奔赴”为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导  写

“奔赴”是一个常用的动词,意思是“奔向(一定的目的地)”,如奔赴战场,奔赴边疆,奔赴抗疫第一线,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文题给了考生“自选文体”的自由,擅长形象思维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讲故事。记叙文要写出谁奔赴?为何而奔?奔向何处?怎样奔赴?要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力求故事情节复杂一些,意蕴深厚一些。诸如:

连续奔赴。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战胜千难万险;南极科考队朝着目的地奋勇进发……

接力奔赴。一个又一个驿卒为传递紧急情报快马加鞭奔赴在驿道;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朝着目标奔赴远方……

转向奔赴。少年时奔赴大城市学习,毕业后奔赴家乡创业;年青时奔赴国外留学,学成后奔赴祖国贡献智慧……

反向奔赴。城里人奔赴乡下欣赏田园风光,乡下人奔赴城里欣赏城市风景;张桂梅奔赴山区办学,让一个个山里的孩子奔赴广阔的世界……

双向奔赴。牛郎织女双向奔赴鹊桥相会,合作双方(企业、国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双向奔赴而达到共赢……

擅长理性思考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讲道理。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中心论点,即以“奔赴”为核心概念确定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论证价值的观点,如明确目标,奋力奔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要勇敢奔赴,勇于担当;双向奔赴,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

奔  赴

北京市十一学校  黄俊尧

鲁迅有言,真正的勇士不惮于奔赴,而敢于直面惨淡、勇毅前行。先驱者也不会惮于奔赴,没有困厄能遏住他们对远方的渴望。奔赴,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态度与生存状态,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奔赴远方。

奔赴,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昂扬的姿态。孔子“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周游列国,传播仁政思想,留得《论语》惠泽万世;鲁迅在“铁屋子”中勇于呐喊,唤醒昏睡的国民,向民族自立自强奔赴;脱贫攻坚楷模带领当地人民向美好未来不懈奔赴,脱离贫困、迈向小康。以这种姿态前行方能成就自我,促进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现实生活中,“躺平”思想泛滥,对此我不能苟同。一位诗人说:“胜利不会向我们走来的,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成就、进步与发展都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唯有奔赴、奋斗方可实现。

奔赴,需有方向。朝着正确方向迈进,才有成功的可能。张瑞敏曾向员工发问:“如何使一枚石子在水面上飞行更远”,答案是在赋予石头一定速度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朝三暮四,难以到达终点;方向错误,则如同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不仅到达不了目的地,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确定了方向,认准了道路,全力以赴,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抵达远方。

奔赴,要讲一个“奔”字,还需有紧迫感。正如毛泽东主席进京前讲的要有“赶考精神”,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行,向着未来行进,不应优哉游哉地踱步漫步,也不应是游山玩水一般的走走停停,而应向着心中的目的地径直前进,带着紧迫感的小跑前行。时光易逝,重任在肩,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生逢盛世,应带着“赶考精神”“恐年岁之不吾与”似的“奔赴”,在时代的大潮前,逐浪而赶,不负韶华。

奔赴,要讲一个“赴”字,亦需有“使命感”。这种使命感,需要我们敢于担当,像疫情中无数白衣天使奔赴前线一般坚定,如在一封封请愿书上按下鲜红指印一般笃定;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像千万劳动者在各自普通岗位上一样日复一日地坚守。我们每个人都是追梦人,无论是各自的理想,还是国家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都与我们有关,也是我们的一份使命和责任。习近平主席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百年大计,征途漫漫,呼唤着我们每个人以奔赴前行的人生姿态汇聚成民族合力,共同铸就民族复兴的辉煌。

“路漫漫其修远兮”,无论是人生道路,还是时代征途,都需要我们每个人奔赴前行,书写人生精彩,谱写时代华章。

点  评

这篇议论文以“奔赴,应成为我们每个人追求的人生态度与生存状态,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奔赴远方”为中心论点,立意积极、健康。第二段论证“奔赴”的意义:“奔赴,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昂扬的姿态。”孔子、鲁迅、脱贫攻坚楷模等事例典型,有说服力。接下来的几段,深入一層,论证怎么做:要有方向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文气充盈,催人奋进。

猜你喜欢

紧迫感人生道路使命感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快活三里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快活三里
快活三里
推动产销对接要增强紧迫感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超级玛丽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任重道不远 更需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