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于细微处见精彩
2024-05-14王妍清
王妍清
微写作的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有话可写。微写作篇幅较短,学生更易完成,既能收获愉悦的写作体验,也能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能满足格式准确、书写规范、语句通顺等基本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同时,教师批阅起来更便捷、高效,有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微写作内容丰富,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教学变得轻松而高效。
一、合理规划,构建微写作教学体系
1.制定计划,让微写作教学常规化
为了让微写作成为语文常规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并按学期、单元、课时进行详细计划,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进度等方面。微写作教学也要纳入课堂教学中,在读写融合、拓展环节运用,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微写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围绕计划循序实施,通过常规化的教学构建微写作的教学体系,形成良好的写作效果。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的写作主题分别为“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教师要围绕单元主题,将语篇内容与微写作活动结合起来,确定目标与内容。如通过《邓稼先》这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学会运用对比、正侧结合的方法,将人物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精神联系起来。
2.合理设计,构建系统的写作体系
系统化的微写作教学,能让各环节彼此连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围绕教学计划创设真实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情境创设的方式多样,有微故事、微视频、图画、对话等。当学生融入情境后,教师要根据写作材料指导学生,通过循序引导帮助学生指明方向,明确写作思路。进行作前指导时,要考虑班级学生现有水平,对写作主题、立意加以解读,提出写作要求,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个别学生不知道怎么写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确定思路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素材、组织语言,完成微写作作品。微写作篇幅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及时修改。在互评后总结,引导学生针对“通病”进行反思,提出“避坑”指南。针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挖掘其作品中的闪光点,以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3.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之源,写作如果与生活脱节就如同无源之水,就会出现编假话、编空话、情感虚假等不实现象。命题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会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避免出现写作脱离现实、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只要用心留意生活点滴,就会形成自我感受。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体验,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细节,养成勤观察、爱思考的良好习惯。在观察与体验中,学生的情感会变得更真挚、丰富、细腻,而且记录生活点滴,写作素材也会不断增多,再也不用编故事了。如学习《散步》一文后,教师可布置微写作任务: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此时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与同学分享;或写一则50字左右的温馨短信,发给你的亲人。
二、方法多样,按情况实施微写作教学
1.读写结合,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微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以教材为依托,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文本安排有层次、有梯度的读写训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微写作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聚焦训练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训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让训练变得有层次。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四种类型,其中“定篇”是完整的一篇经典作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经典的熏陶,感受其情感与价值。教师可针对作品中的人与事拟定题目,让学生在研读作品的基础上写作。“例文”或完整或片段,夹杂一些知识点,教师要借助这些知识开展微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样本”具有典型性,学生能在情境中取材,揣摩读写的方法,从而实现写作技巧的掌握。“用件”是教师介绍资料,提供信息,让学生围绕文本介绍的事物进行写作训练,进而获得类似的写作经验。如在学习《社戏》一文后,学生感受到社戏的环境、人物、人情、民风之美,通过品味语言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师依此设计微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需要,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写一篇小练笔。
2.联系生活,安排微写作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家庭与社会生活,借助一切生活资源构建微写作教学体系。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或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或参加唱歌、演讲、跳绳、球类等竞赛活动,写出体验和心得。学生要观察家庭生活,通过对家人言行举止的观察,记录一件难忘的事,用心感受亲情和家庭的温馨。在上学、放学的途中会看到不同的景物、遇到不同的人、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可以开展叙事、描写类的微写作训练。微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母亲》这两篇文章同是赞美母子情的诗歌,学生可联系生活参加“歌颂母亲”的微写作活动,运用叙述的方法与情感表达的技巧,写出自己成长过程中被母亲照顾、保护、关爱的经历。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围绕“我和妈妈”进行分享交流活动,说出母爱的故事。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写作的方法开展微写作活动,让他们的情感得到自然流露。
3.依托文体,开展微写作教学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微散文则要求语言更精炼、生动,内容更有内涵。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可通过赏析佳作积累词汇,进而掌握微散文的写作技巧。微评说侧重于对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进行点评、议论,在表述时要做到观点简洁、有理有据;微说明文侧重于解释某一对象,要求做到表述准确、有条理,对学生的概括与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微诗歌字虽少,但意蕴深长,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提升他们精炼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简短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关注寫作对象、写作情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尝试写活动解说词、演讲稿、邀请函、广告语等应用文本,锻炼微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安排写作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作品进行匿名评价与推选,由小组汇报人上台朗读佳作,并陈述推选理由,最后大家共同讨论,教师做总结。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评选标准,同时也拓宽了写作思路,丰富了写作知识,掌握了写作技巧。
4.举办活动,激活写作热情
学生只有对微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乐于投身其中去体验、思考,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在安排写作活动前,教师要把握活动课程与课外时间的关系。以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为例,教师在课前可指定人选,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读书心得、社会热点话题等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结束,可动员学生点评演讲内容。通过课前演讲,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用“每日一记”的方式记录所见所闻,将摘抄的好词佳句作为“每日一记”的素材。要分层设定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完成每日摘抄即可。“每日一记”不限制体裁,主题自由,能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能驱动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在日积月累中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生都期待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可,渴望展示自己。在微写作活动中,可以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分享大会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微写作作品,让同学去评价、交流,并提出修改的建议。教师要利用好班级文化墙,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还要通过丰富的“微写作”创意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思考、感悟,从而增强写作信心。
三、多元评价,提升微写作教学效果
1.及时评改,发现作文的闪光点
教师是微写作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有着专业的评改水平,既可以自主评价学生的微写作作品,也可以组织学生批改他们的作品。教师的反馈要及时,否则时过境迁,不能达到应有的指导效果。微写作的评改必须做到有效,不能简单地打个等级“走过场”,也不能精批细改,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会失去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意识,形成不良的写作态度。教师在评价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之处,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2.相互评价,实现共同进步
互评既有两个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也有小组内的相互评价。学生通过互评,能相互探讨,找出微写作作品中的优点与缺点,并给出合理的评改意见。学生对同伴的作文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度,能在阅读、欣赏中发现闪光点和不足。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可以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要在评价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熟悉评价标准,让评价变得有理有据。还要营造愉悦的氛围,提供能促进学生讨论、表达的空间,让他们轻松地沟通、评价。在学生评价时,教师要通过巡视,了解学生是如何交流、评改的,并适时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与他们一同探索评价、修改的方式。评改结束,教师可让每个小组展示一篇佳作,由全班同学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3.家长评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教师要让家长参与到作文评价中,判断孩子所写事件是否真实,发挥督促作用。由于微写作的篇幅短小、内容相对简单,阅读起来耗时短、难度低,更易于家长评价,同时还能拉近亲子关系,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让他们能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4.学生自评,提升评改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正确掌握评改方法,获得自我评价与修改的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微写作任务。教师要正确地解读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恰当评价,并进行修改。微作文语言精练,对学生的用詞有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反复推敲、琢磨,选出最形象、最生动、最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抒发情感。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对微写作活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在修改与完善中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