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医意愿的“互联网+医疗”机制研究
2024-05-14薛阳薛宇
薛阳 薛宇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通信手段的革新,“互联网+医疗”成为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面临着很多问题。文章设计了调查问卷,统计了各地病人的就医需求、就医意愿、互联网医疗普及情况、传统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对比情况;分析了“互联网+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流程不便、推广不足、沟通和检查不便等;给“互联网+医疗”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平衡线上线下,推广使用方式,增强交互功能,优化就诊流程,优化药品配送,引入大数据自动化处理等;对未来的“互联网+医疗”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就医意愿;大数据医疗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互联网+医疗”作出释义:医务工作者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具体服务活动包括疾病问诊、治疗及预防、健康评估与教育等[1]。也就是说,“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移动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2]。
IBM于2009年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一理念[3]。作为“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医疗健康”致力于构建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平衡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优化医疗实践成果、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和业务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个人医疗服务体验。“互联网+医疗”是指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环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建设医疗信息完整、跨服务部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等功能。“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通信手段的革新,“互联网+医疗”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可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平台、互联网医院等类型[1]。它打破医疗资源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可为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院改革有机结合后产生的,依托实体医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一般可以为患者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随时随地提供医疗服务、有效分流实体医院需求侧、提高患者就医可及性的应用价值[2]。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医疗”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医疗领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成为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探索的课题[4]。
例如,江苏省“互联网+医疗”发展较快,基本走在全国前列,从智慧医院建设到云医院建设,从医联体建设到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签约医生,从居民健康数据集成到医疗大数据建设,从人工智能诊断到机器人手术,都取了很大的发展,建成了许多示范区、示范医院。但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智慧医院建设不平衡,基层医院还处在信息化建设阶段;远程医疗还无法推广,例数很少;居民健康数据还很难整合,出现许多信息孤岛,标准不统一;医疗大数据建设还各自为政,很难互通互联;“互联网+医疗”定价体系还不完善,医疗人才大量缺乏等,这些都制约着江苏省“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1 研究现状
我国有6万多所医院(包括卫生院),构成了庞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随着人类跨入新的世纪,中国也进入了新的时代,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正在经历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刻变革,对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疗机构将吸引国内外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多种所有制形式与经营方式并存、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将逐步形成。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加快,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阵地,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也必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第一,很多醫院的信息化建设不足,影响工作效率,互联网医疗受软硬件技术制约,功能开发相对滞后。很多医院的互联网医疗系统并未对外开放,仍然需要医生前往医院进行使用,医生无法远程进行使用,使得传统医院和互联网医院对于医生来说区别不大。
第二,医院的医生本身就长期处于人员不足、工作超负荷状态。绝大多数医生只能利用自己业余时间进行互联网诊疗,无法安排固定互联网出诊。
第三,由于各个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不同、接口标准不统一以及对于信息安全的考虑等问题,院际间难以实现跨院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给患者转诊救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平时,转诊患者往往需要携带自身纸质病历前往救治。但由于各家医院系统不一样,电子报告单格式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无法做到在多家医院间传递。患者在转诊时往往也面临着重复检查,导致效率低下。如何在多家医院之间进行转诊,减少重复的问询和诊断,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四,由于药品配送流程麻烦,配送依赖于普通快递,没有专门的渠道,有些快递甚至还无法做到配送上门,只能送达各种驿站或自提点,这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些患者因为病情没有能力去自提点取药,导致“互联网+医疗”开出的药无法及时送到患者手上。这些因素都使得互联网医疗优势下降。
2 调查分析
为了研究各地民众在就医特别是互联网医疗方面的意愿、了解情况等,本课题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是撰写问卷的导入语,告知参加调查的人员问卷将严格保密,并对其表示感谢等。第二部分是针对参加问卷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设计问题,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地区等。第三部分是本调查问卷最主要的部分,即了解参加调查人员所在地区的就医需求、就医意愿、互联网医疗普及情况、传统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对比情况等。
本研究调查了上海、南京、镇江、句容等直辖市、省会城市、县级城市、乡镇、农村的人员,共收回调查问卷115份,有效问卷112份,无效问卷3份,已完成数据的初步统计分析,具体如下。
2.1 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男性54人,占比48.21%,女性58人,占比51.79%;30岁以下34人,占比30.36%,30~60岁72人,占比64.29%,60岁以上6人,占比5.36%;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城区人员77人,占比68.75%,地级市和县级市城区人员21人,占比18.75%,乡镇和农村人员14人,占比12.50%。
2.2 就医意愿
71人更愿意去医院就医,占比63.39%,14人更愿意网上就医,占比12.50%,27人都可以,占比24.11%;有34人愿意签订家庭医生,占比30.36%,但仍有42人不知道什么是家庭医生,占比37.50%;有74人愿意网上购买药品,快递公司专门配送,占比66.07%;疫情封控期间有86人选择自行去医院就医或社区安排车辆去医院就医,占比76.79%(见图1)。
2.3 互联网医疗普及情况
有36人曾经使用过互联网医疗,占比32.14%;有85人不了解互联网医疗或互联网医疗就医流程,占比75.89%;有93人熟练或经常使用手机应用,占比83.04%;有75人已经使用过互联网医疗或今后愿意尝试互联网医疗,占比66.96%。
2.4 传统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对比情况
参与调查人员更愿意去医院的前3个原因是可以和医生面对面交流、对正规医院和医生比较放心以及医保报销比较方便等;不愿意去医院的前3个原因是工作日需要请假、人多排队以及人多有感染风险等;互联网医疗的前3个优点是随时问诊、跨城市问诊以及不用排队;互联网医疗的前3个缺点是无法做各项检查、文字沟通很难描述清楚病情以及很难辨别网络上医院和医生的资质等(见图2)。
总体来看,医院就医和“互联网+医疗”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也各自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可以从医院就医的优点和“互联网+就医”的缺点来讨论目前“互联网+医疗”存在的问题。
3 讨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就医流程不便
很多时候,大多数的人更加愿意去医院就医。这有几方面的原因:(1)去医院可以和医生面对面地交流,口语比文字更方便描述病情,可以非常高效率地进行沟通。(2)实体医院比较正规,令人放心,而互联网医院给大家的感觉还是比较虚。(3)医保报销比较方便,去医院就医只要刷医保卡就行,但目前互联网医疗的报销还比较麻烦,特别是一些商业医疗保险,对互联网医疗报销的要求比较高,如必须在指定的医院列表中,该列表要比实体医院列表少得多;对就医流程要求也比较高,如初诊是不可以在互联网医疗进行的。
3.2 推广不足
大多数人其实是熟练或经常使用手机应用的,微信、抖音、支付宝等手机应用已经家喻户晓,甚至已经是大家离不开的应用。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即使是一个新的手机应用,也能很快地掌握。即使对于老年人,经过几次使用和指导,也能一定程度上掌握应用。虽然大多数人不了解互联网医疗或互联网医疗的就医流程,但还是有很多人已经使用过互联网医疗或今后愿意尝试互联网医疗,如果能加以指导和推广,相信互联网医疗的普及程度会更高。
3.3 病情检查和沟通
互联网医疗的优点是随时问诊、跨城市问诊以及不用排队,未来可以更加发挥出这些优点。同时,互联网医疗的前3个缺点是无法做各项检查、文字沟通很难描述清楚病情以及很难辨别网络上医院和医生的资质。
4 建议
针对上述的一些调查和讨论,“互联网+医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4.1 平衡线上线下
目前,很多患者在就医时,更加愿意去大型综合性医院就医。而综合性医院往往人满为患,因此,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几乎将所有的医生资源都放在了线下。很多医院虽然开通了互联网医院,但并没有很多医生特别是专家医生在线问诊。这使得该医院的线上医院形同虚设,并没有患者愿意在线问诊。久而久之,互聯网医院用的人越来越少,大家更加去线下就医,医生资源更加无法从线下抽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医院可以倾斜一部分资源至线上,如安排一部分医生,特别是部分专家,定期开设在线问诊,逐渐引导患者选用互联网医疗。患者愿意去线下就医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网上的医生资质很难辨别,如果从综合性医院出发,线上和线上是一样的医生,那么患者会更加愿意使用线上医院。
4.2 推广使用方式
大多数综合性医院虽然开设了互联网医院,但并没有配备专门的推广人员和指导人员,只在诊室门口或墙上贴出了医院App的使用方式和流程图。患者很少特地去学习如何使用,特别是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来说,更是无法看懂整个就医流程。建议医院能够配备专门的推广人员和指导人员,一是推广互联网医院的使用方式,二是指导患者怎么使用互联网医院。当患者发现使用互联网医疗更加便捷时,便会更加愿意使用。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应该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医院标准。各个医院的App或就医流程应该尽可能差不多。患者在一家互联网医院学习过整个就医流程后,去另一家互联网医院就医应该无须再重复学习。学习成本的降低,也会大大促进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的意愿。
4.3 增强交互功能
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院仅有简单的挂号、缴费、药品配送等功能,在交互方式上离真正的互联网医院还差得比较远。很多功能都可以放到网上去做,如病情描述、预约检查、与医生的沟通、随诊、医保报销等。对于病情描述一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描述病情,如文字、语音、图片、视频,配合语音识别等互联网技术,将病情综合展示给诊疗的医生。患者甚至可以上传过去一段时间病情变化的图片以及可穿戴设备记录的历史健康数据等,给诊疗医生提供更多的病情数据用于病情诊断。在诊疗完成后,也可以定期上传恢复情况。
4.4 优化就诊流程
患者不愿意去线下医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需要各种排队以及在各个场所来回奔跑,包括挂号、预诊、问诊、检查、缴费、治疗等。真正诊疗的时间要远远小于在其他这些流程上的时间。通过优化互联网医疗的就诊流程,可以大大节约患者的时间。
首先,就诊流程可以改为异步。当挂号完成后,就可以上传病情描述,等待医生进行预诊和推荐检查,对于常见病情,也可以由系统自动预约检查,患者只需要按照时间去附近的医院(不一定是就诊医院)进行检查即可。患者无须在诊室门口苦苦等待,从排队问询变成了异步等待。
其次,需要实现数据共通,所有的病历、检查单、处方、医嘱等都可以在网上共享,不同医院的检查单采用同样的标准进行互通。患者无须在指定医院进行检查,也无须重复检查。患者在转诊时可以非常方便。就医流程如图3所示。
4.5 优化药品配送
目前,大多数药品配送仍然采用普通快递,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时效性无法保障,二是无法保证送货上门。然而,在其他行业,如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护照等的配送,是有专门的配送渠道的。药品配送可以借鉴这些行业,与快递、物流、外卖等公司达成合作,建立专门的配送渠道,保障时效性和可触达性,能够最快、最安全地将药品送达患者的手中。同时,通过报销机制的完善,药品配送也能够方便地加入医保进行报销。
药品可以集中仓库保存,由多家医院共享,或由药厂直接发货,挑选最近的仓库,可以最快地将药品送至患者手中。对于跨城市远程就医的情况,可以短时间内收到所需的药品。对于医院来说,减少了库存的费用。
4.6 引入大数据自动化处理
对于某个科室来说,大多数病患的病因都是重复的。每个医生每天都要看非常多重复的病,说同样的话,开同样的药品。使用互联网医疗后,可以利用大数据和AI来分析患者提交的病情描述及检查单,进行归类和整理,方便医生进行批量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诊疗的效率,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看更多的病。
5 展望
“互联网+医疗”目前在我国还不是很成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就医习惯,还需要持续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瑞利,王刚.“互联网”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比较及优化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22(3):32-37.
[2]周忠良,“互联网+医疗”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J].人民论坛,2021(8):88-91.
[3]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3):26-28.
[4]祝振华.“互联网+医疗服务”助力疫情防控的探与思[J].中国医院院长,2020(13):80-81.
[5]努尔比耶·阿卜杜热合曼,赵健霖,张文涵,等.老年人群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认识和利用情况分析[J].卫生软科学,2022(4):92-96.
[6]李杨,冯源.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制度环境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4):296-297.
[7]丁胜,申刚磊,杨庆有,等.“互联网+”与医疗深度融合在改善医疗服务中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9(3):78-80.
[8]宋晓英,余永丰.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及监管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9(5):461-465.
[9]周莉,吴琴琴,廖邦华,等.互联网医院运行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医院管理,2019(11):58-60.
[10]马弘新.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及有效性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8.
[11]張婷,何克春.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241-243.
[12]吴英姣,赵飞.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建议[J].智慧健康,2016(3):29-35.
(编辑 姚 鑫编辑)
Research of “Internet+Medical” mechanism based on medical preference
Xue Yang, Xue Yu*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6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revolution of communication method, “Internet+Medical” has become a new kind of service system for medical and health, and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We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and collected some data, such as the demand and preference of patient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Medical”,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medial and “Internet+Medical”. Then it analyzed the medical problems such as inconvenience of medical process, insufficient popularization and inconvenience of communication. It also gave some advice for “Internet+Medical”, such as balancing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edical, popularizing “Internet+Medical”,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medical and distribution of medicine, and introducing Big Data medical. At the end of this research, we looked ahead the future of “Internet+Medical”.
Key words: “Internet+Medical”; medical preference; big data medical
作者简介:薛阳(1986—),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卫生政策。
*通信作者:薛宇(1972— ),男,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卫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