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24-05-13郁璐倩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智慧城市以人为本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相关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单一的设计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经济运营模式等,因此设计行业要积极推进变革,以更好地满足全新的社会需求。文章通过分析设计发展历史、参考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列举古今中外设计案例以及研究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等,从人性化、自然化、智能化三个宏观方向分析环境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专业发展出路、新兴设计研究方向以及相关设计如何更好地处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环境设计未来发展趋势。结果: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与城市、建筑、景观息息相关,设计过程要考虑地理自然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科技因素等。目前传统领域已经饱和,环境设计要在服务、体验、交互及可持续设计等方向持续发力。结论:在社会不断发展、设计学发生大变革的背景下,为迎合环境设计新的发展方向,设计师必须加强与各个专业领域的合作,主动适应社会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从专注于造型功能的设计者转变为处理非物质设计的开拓者。

关键词:环境设计;以人为本;发展趋势;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3

作為设计学科中覆盖面最广、系统性要求极高的一个专业,环境设计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整个专业的具体内容是围绕建筑内外部空间进行设计,其中基于室内家具等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为室内空间设计;基于地形、水体、植被、建筑物、构筑物等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为景观设计,以城市开放空间为设计对象。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因而环境设计大致涉及三个方面,即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还可细分为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室内景观设计等[1]。虽然环境设计的细分专业方向较多,但作为一门系统性学科,其总体呈人性化、自然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 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凸显人性化设计

1950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的理念逐渐流行起来,强调产品的舒适度、使用便捷度等,主张产品适应人体工学原理。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在工艺美术运动中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后通过艺术家威廉·莫里斯的继承与实践,最终形成相应的设计理念并沿用至今。这些设计趋势与理念深刻影响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让环境设计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包含造型、功能、照明、色彩、材料等硬核的工程设计,注重探索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21年,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未来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老龄化问题。随着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增长,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迫在眉睫。从物理角度来看,设计将重点考虑老年人的行动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室外公共空间、室内家具等用品;从满足精神需求的角度来看,考虑到老年人有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综合征等,以及易怒、悲观、害怕孤独等心理特征[2],设计出社会互动性强的活动空间、疗愈空间,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与幸福指数。以人为本的设计侧重从各个具体的人的需求出发,满足个性化需求,比如获得IF设计奖的作品——社区教育系统。传统教育往往不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性格的培养,因此使用联想智能学习引擎,与当地社区合作,设计建立一个可持续和健康的学术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系统,学生能以个性化的方式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课堂外的扩展知识和技能。

设计必须考虑人的需求,是一整套服务系统。比如,宜家推出了一款设计软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选择装修风格、家具配置等,这不仅对家具、产品、室内空间设计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还对服务设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颠覆了传统家装行业。当前,不少人对落地的城市环境设计项目并不满意,说明目前城市环境设计对群众需求缺乏关注和深入探究,群众对设计项目的参与度偏低。譬如,一些具有公共交通属性的景观绿道,设计者主观臆断,采取相关设计手段拉长人流动线,但不注重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忽略了人的使用需求,引发践踏草坪等行为,破坏了景观效果。因此,提高人的参与度成为环境设计的大势所趋。未来,服务设计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这也是环境设计未来主要的发力方向之一,其将不再一味追求艺术性、技术性,而是会更加注重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探讨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2 绿色自然化发展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有机设计”概念是一种建筑哲学,致力于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家具和产品,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创造“有机建筑”一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宾夕法尼亚州乡村住宅“流水别墅”,背靠悬崖,生活空间靠着几层平台,临空于溪水之上,住在屋里的人能够沉醉在瀑布声中,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将建筑与溪水、大山、石头、树木自然融为一体,好像这座别墅就是从地下生长出来的,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如今,城镇化率越来越高,城市新兴建筑逐渐增多,建筑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随之而来,城市逐渐丧失独有特色和地域文化风情。有些建筑打着彰显文化特色的旗号,行浪费资源、劳民伤财、破坏环境之实。比如2021年9月,湖北荆州一座造价近2亿元,高近60米的巨型关公雕像正式开始拆卸,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设计师没有综合考虑,盲目耗费巨资打造所谓的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标,最终得不偿失,不仅违背了设计初衷,还破坏了地域风貌和历史文脉。任何设计都要考虑受众的感受、现实因素的限制,不能急于求成,滥建项目。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建筑建设虽稳步推进,但也引发了原生态的、有机的乡村肌理消失等问题。乡土建筑天然具有有机性,是人类生存繁衍等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原生的乡土建筑逐渐消失。因此,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设计都要因地制宜,保有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不应套用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应结合周边环境,使建筑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另外,设计也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避免打着彰显文化特色的幌子滥建、泛建。总而言之,未来环境设计将朝着更加自然、有机的方向发展。

自然化设计的实现也离不开一系列生态修复手段、绿色环保材料的运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更是肩负着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环境设计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不能让设计变成消费主义的工具[3],设计不是一味满足无限的需求欲望,而是应关心人的可持续发展,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因此,环境设计要朝着绿色化方向前进。

绿色环保材料的运用将成为主流。如今,传统建筑中使用的涂料、油漆等会挥发有毒有害气体,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还会加剧温室效应,污染生态环境。通过研发新技术和新型环保材料,更多地使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建筑材料,使建筑设施等更加环保,减少环境污染。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主要采用当地拆迁的建筑废料建造宁波博物馆,这有利于较好地保留当地文化,体现当地的历史积淀,引发当地人的情感共鸣。另外,还呼应了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主题,为建筑设计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在代表设计主流趋势的5个“F”中,王澍的这个建筑案例就体现了“Feeling”——引起情感共鸣。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体现当地人文风情,关注各个细节,既能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又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智能化发展

从1980年新加坡总理提出“智慧岛”计划、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智能化理念越来越受世人关注。在这方面,我国一直积极推动智慧环境、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的发展,以实现科技强国、质量强国。2019年底,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超过700个,其中大部分省级城市、地级市在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此项目投入近2亿元的资金。未来的智慧城市将进一步提高服务大众的水平,加强人与环境的交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成都宽窄巷子在内的商业步行街的经济消费受到巨大打击。通过融合与运用新技术,宽窄巷子依托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摄像头,建设智慧商圈大屏,实时观察街区客流及密接异常情况,提高街区人流管理效率。这种智慧管理手段使密接风险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情对经济消费的影响。未来环境设计要积极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借助大数据的力量,运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创造更多的功能价值,打造服务水平高、居住体验优的社区以及优美的建筑和景观[4]。

当然,智慧城市建设只注重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是远远不够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交互性设计也尤为重要。在代表设计主流趋势的5个“F”中,“Fun”指要将设计变得有趣好玩。在环境设计中,要把周围建筑、景观、城市社区变得有趣好玩,必须考虑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优化用户体验。例如,国外设计师设计的“梵高之路”是智能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它的目标是利用光、能源和与交通状况互动的信息来打造智能道路。这条智慧道路采用的是白天在阳光下充电、晚上发光的涂料,能让人获得有趣的体验。每当夜幕降临,这条如梦似幻的“梵高之路”能为行人提供照明服务。再如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用尖端科技赋能《金陵图》,以全长110米、高3.6米的超高清LED屏幕放大这幅被誉为“最能代表南京的传世长卷”的画作,同时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智能手环,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古代角色,以第一人称视角走进画卷中,探索六朝古都的文化,感受金陵的市井烟火。其用科技赋能傳统文化,鼓励观众参与探索,不仅创新了传统文化传承方式,还激发了人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新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趋势对环境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VR技术迅猛发展,这也对环境设计专业未来发展走向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淘宝、抖音等平台店铺层出不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VR技术设计充满科技感的虚拟店铺空间,能让买家在线上获得类似逛线下实体店的感受。同样,可以设计出虚拟公园、虚拟城市社区、虚拟雕塑等,还能设计出受各种现实因素影响而难以落地的项目。如此设计能够摆脱资金、天气变化等的影响,设计者拥有自由创作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甲方可以获得更直观、更全面的效果图,深刻理解设计师的想法,感知项目实际规模。与利用基础软件制作出的效果图相比,其具有压倒性优势[5]。

除VR这种虚拟交互体验方式外,数字孪生城市是基于现实城市的精确模型,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指导真实设备的运行。这项技术已从传统制造业转向城市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精确映射城市中所有物理存在的事物,并实时感知突发情况,科学合理地干预。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行业人才的大力培养,我国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完善。

4 结语

当前,环境设计不只是追求技术性、美观性的专业,而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设计工作者要综合考虑地理自然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科技因素等,加强与各个领域的沟通和合作,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从专注于造型功能的设计者转变为处理非物质设计的开拓者。此外,本文展望了环境设计的发展前景,认为优秀的景观建筑设计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不会助长人类无穷的欲望,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庞鹤鹏.环境设计的现状及展望[J].农家参谋,2017(23):302.

[2] 全惠民,赵彬.试析我国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J].雕塑,2020(3):82-83.

[3] 陈苏鲁.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科教文汇,2021(2):65-66.

[4] 李群.智能化发展趋势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出路探索[J].艺术教育,2019(7):212-213.

[5] 娄永琪.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新环境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1):3-9,224.

作者简介:郁璐倩(200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智慧城市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以应用型为驱动的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