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火草纤维材料实验及再设计创新研究
2024-05-13宋清滢郭浩东
宋清滢 郭浩东
摘要:目的:火草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材料,因独特的天然性和环保性,在设计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选取云南火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云南火草与创新型材料工艺结合的价值。通过纤维表现技法实验,进一步开展再设计研究。首先,概述云南火草的基本情况以及工艺发展历程,探究火草布编织工艺流程。其次,通过实验探索云南火草与综合材料的创新结合,利用火草叶片纤维进行设计实验、钩针编织以及多种肌理表现纤维的创新性实践。同时,结合植物与化学染色技术,进一步拓展火草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选取不同的工艺与材料,分析火草纤维材料再设计的可能。结果:云南火草材料与精微钩针编织、梭织、综合纤维材料运用、染色等工艺与技法相契合,实验与设计较为丰富。结论:云南火草在设计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相关从业者应深入了解云南火草纤维材料的特性,认识到保护云南火草资源的重要性,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传承发展。
关键词:云南火草;纤维材料;实验;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TS12;TS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03
1 云南火草概述
火草,学名钩苞大丁草,隶属于菊科大丁草属,是一种可复生草本植物,亦被称为“牛耳朵火草”“大叶白头翁”“白地紫菀”。在我国,它主要分布于云南等地,常见于海拔1800 m~3200 m的高山深处及阴湿混交林中。火草的叶片数量介于四五片至十几片,长度为5 cm~10 cm,宽度约2 cm[1]。火草的叶片和根部均密布黄白色细毛,这种细毛正是制作火镰打火用火绒的优质材料[2]。在古代,火草曾作为燧石取火的易燃引物,并因此得名。用火草布制成的衣物不仅透气性好、保暖性强,还具有棉毛混纺的效果。
2 云南火草工艺发展
火草在成为火草线之前,须经过一系列处理工序,这些工序对确保火草线的质量至关重要。在处理过程中,必须格外耐心,以确保叶片的完整性,为后续的织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火草原叶转化为火草线的过程尤为复杂,涵盖采摘、清洗、捂制、撕碎、捻搓、晾晒、整理等多个步骤。目前,火草纺织品主要以火草布料的形式存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服饰的制作中。在男性服饰领域,常能见到火草布料的身影;在女性服饰领域,火草布料更是被用来制作长袖衫和短袖衫等。此外,针对儿童,火草布料也被精心制成小长衫,实现了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完美结合。火草麻布还被应用于竹筐、背带、布袋等日常用品的制作中,进一步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追求更高的经济回报,农户纷纷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导致火草的生长区域逐渐缩减,农户住所附近几乎难以发现野生的火草叶[3]。此外,环境破坏以及外来物种紫径泽兰的大规模扩散,进一步提高了获取火草的难度,使火草叶这一原料显得格外珍贵和稀缺。
3 云南火草纤维材料实验及再设计
3.1 云南火草原材料表现实验
3.1.1 材料捻线实验
对市面上销售的火草线材料进行实验分析,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保存不当,不少火草线受潮,黏性和韧性降低,颜色偏向灰咖色,给后续的染色环节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材料实验分析其原因。选取市面上流通的4种火草线样本(灰咖色、咖色、纯白色、米黄色),控制捻线力度和时长等变量,记录数据,并对比先前火草线宽度。结果显示,当前市售火草线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将剥离和捻线两个步骤合并,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导致捻线部分不够精细。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火草线局部断线、粗细不均等问题。在二次捻线时,无法实现对火草线的有效连接。这些问题会对后续成品制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使用原始现存火草线制作并不可行。而经过二次捻线处理的火草线,精细度和宽度均得到显著提升。采用人工捻线的方式,火草线能够充分展现其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未来,若能引入机械化手段,有望推动火草线制成品朝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1.2 精微钩针编织
笔者运用创新的钩针工艺,将火草线材料转化为火草面料制品。实验采用当前流行的精细钩针技巧钩织,具体包括辫子针、短针、长针、爆米花针、环形起针短针、环形起针长针等(见表1)。通过应用与分析这些针法,深入探讨火草制品的创新空间。
经过特殊处理的火草线展现出更出色的韧性,线条粗细一致,有效提升了编织的速度和效率。与传统木质织布机相比,精细钩针编织的火草线在体积控制上更具优势,携带方便,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3.2 云南火草与纺织纤维材料织制
3.2.1 盘编设计应用
通過盘编这一编绳技术,深入探究火草线与纺织天然纤维材料(如棉)的融合程度,并评估火草线经过编绳处理后的韧性能否达到可量化产品的标准。具体而言,准备长度为60 cm的火草线12根和同样长度的棉线4根,将这些材料的末端固定并塞入有32个卡位的盘编器中。经多次循环盘编,火草线与棉线紧密结合,韧性显著提升,从而克服了易断裂的弊端。
3.2.2 与纤维材料梭织
在纺织品制造中,常见的纤维材料主要有天然纤维(如棉花、亚麻、大麻和苎麻)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因其独特的性质在纺织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苎麻,又称中国草,拥有天然白色和丝质光泽,与亚麻相似。实验可选取苎麻为主要材料与火草线进行梭织,做到回归自然,纯天然无污染,材料环保可持续,根据经纬线来回梭织,从线到面。实验选用小型梭织机代替传统大型织布机,其易携带,占地面积小,是制作织物的首选工具。
3.3 云南火草与综合材料的创新运用
羊毛毡材料在当前市场有较大优势。其一,火草作为附着物与羊毛毡结合,轻便且适用于设计,佩戴时不会损坏衣物表面;其二,火草与羊毛毡材质具备良好的耐水洗性能,且防水效果较为显著。火草结构独特,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形成各种形状和纹理,给设计师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选择火草与羊毛进行毡化实验(见表2)。实验成果可应用于火草相关产品的开发。例如,将火草与羊毛毡结合真丝围巾进行产品设计,延续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3.4 云南火草植物与化学染实验
植物染色和化学染色都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植物染色能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使首饰更加自然、有机和环保;而化学染色则为首饰带来了更多的色彩选择和快速上色的可能。这两种染色方式各具特色,为设计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和创意。
3.4.1 火草原料植物染色
筆者在实验中共选取21种染材,并加入不同的媒染剂进行染色实验,每种染材熬煮时间为180分钟,中间不断搅拌防止粘连,最大限度保留染材的原始颜色(见图1)。例如,火草与桑叶植物染色共3种表现样式,染色时长为180分钟,染色方式为先染后媒。桑叶上色较容易,染色程度高。对火草线进行植物染色,能实现火草与染料植物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回归大自然的理念,同时做到环保无污染。与常规线材相比,植物染制的火草线具有独特的色彩体系,适用于各类火草制品。
植物染色以天然环保的特性,赋予首饰独特的亲和力。植物染料源于自然,经过精心提取和加工,为各种材料赋予了天然的色彩。同时,植物染色的耐久性相当出色,火草能够长久保持鲜亮的色彩。
3.4.2 火草原料化学染色
化学染料可以轻松地染出各种鲜艳的颜色,为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化学染料对人体有害,容易引起过敏等反应;其次,化学染料的耐久性相对较差,容易褪色。
3.5 小结
本文通过4个实验探讨云南火草与多种材料结合的可能。首先,采用钩针编织方式,通过调整钩针的形态与尺寸,达到了预期的韧性和强度。其次,火草纤维的独特性和质感在这种结合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借助纺织线性纤维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耐用性和稳固性。第三,云南火草纤维材料与其他多种材料的结合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如金属、布艺、羊毛毡等。这种跨材料的结合在设计上实现了自然美与现代感的完美融合,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触觉体验。最后,分析植物染色与化学染色的优劣,实验表明火草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进一步拓展了其设计应用领域。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云南火草纤维材料的多样性与应用潜力。结合捻线、钩织、梭织、综合材料等,对造型、色彩进行多角度探析,分析了其在设计中的适用性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火草纤维不仅具有出色的物理特性,如柔韧性、耐用性等,还能与多种材料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产品。火草与纺织纤维材料结合,能有效提升产品的韧性和稳固性,同时创造出丰富的纹理和色彩效果。此外,火草纤维在染色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无论是植物染色还是化学染色,都能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和效果。这些发现不仅能增进人们对火草纤维特性的理解,也能为火草的创新设计提供有力支持。云南火草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天然纤维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纺织和设计领域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钰瑾.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火草布的当代适应性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20:3-4.
[2] 谷宝福,郭彦汐,何佳霓,等.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延续保护研究:以云南省祥云县白龙潭傈僳族自然村为例[J].度假旅游,2018(12):76-77.
[3] 王俊颖.彝族火草布外观设计及其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D].重庆:西南大学,2017:7-8.
作者简介:宋清滢(1999—),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设计。
郭浩东(1998—),男,湖北十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地区火草原叶的纤维表现技法重构与现代再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Y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