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在中小学体育授课中的应用
2024-05-13刘青
刘青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课程主要目标。田径运动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但传统的田径运动正在逐步淡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舞台。近年来,趣味田径的兴起,有效解决了我国中小学田径运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单调、方法枯燥、学生的兴趣不高等问题,为学生的运动兴趣、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创新趣味田径项目形式,加强学生体能锻炼
趣味田径项目是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出来的以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等田径基本项目为内容的活动游戏,包括短跨接力、十字跳、投掷儿童标枪、跪投实心球、一级方程式、撑竿跳、越过障碍掷准、耐力跑和接力跑等二十多个项目。对于身体情况无法适应高强度训练的学生,参加传统田径项目训练反而会降低身体机能,对健康造成损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运动量,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加强有氧运动,趣味田径项目就是不错的选择。
保障趣味田径项目安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素质造成影响,导致运动能力的明显差异。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锻炼,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因此,中小学体育授课活动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田径运动,逐步提升学生的运动量,确保学生能够维持稳定的运动状态,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日常缺乏运动,平衡力不佳,甚至足底较为平坦,与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采取趣味田径教学,设计开展平地接力运动项目。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将运动距离设定为每组学生100米,以四名学生为一组,进行接力比赛。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情况,避免出现运动过量的情况。教师在学生跑步的过程中,要对学生重心平衡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平衡能力不足的情况,首先需要對学生的运动服饰进行检查,在保证学生安全运动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学生的奔跑速度。
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授课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趣味田径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路径。在授课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田径训练内容,以专业的技能确保学生安全运动,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和锻炼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凤阳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