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学术类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4-05-12唐小红
唐小红
摘 要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将《经典常谈》纳入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必读书目有着深远影响。从教学实践出发,《经典常谈》的教学策略有:教师导读推荐,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结合文化实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等。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整本书阅读 《经典常谈》 教学策略
《经典常谈》作为专门介绍我国文化经典作品的学术著作,能够纳入整本书必读书目之中,意义非凡。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学生能够经由《经典常谈》的介绍亲近经典,深入了解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教师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经典作品阅读水平,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一、前置学习阶段:教师导读推荐,激发学生兴趣
知人论世,助力学生理解文本。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资料辅助阅读学术类著作,会帮助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更好地理解作品。如在阅读《经典常谈》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与作者、经典作品相关的资料来促进阅读。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当时“废经”与“读经”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撰写《经典常谈》的缘由,由此更好地理解该书的写作体例为何是以导言为主。学生积极了解古代文化经典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主动亲近经典,既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又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降低阅读难度。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经典常谈》这样的学术作品,常常会遇到一些陌生化的概念和术语,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整本书的篇幅长、内容多、阅读耗时长,需要学生阅读的专注度高,阅读难度较大。笔者在《经典常谈》的教学初始,梳理了学生已学过的能和朱自清或经典相关联的作品,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介绍背景,铺垫情感,降低阅读难度,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航向经典之海。
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推荐辅助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提前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哪些领域的经典作品感兴趣,喜欢哪些阅读方式等,由此推荐和提供适合学生的辅助阅读材料,助力他们更好地走进学术著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经典常谈》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方式,推荐不同的辅助阅读材料。如有的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历程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朱自清别集》《欧游杂记》《略读指导举隅》等书籍;有的学生对古代经典文化感兴趣,可以推荐经史子集各经典原本、《文心雕龙》及《人间词话》等文本;有的学生想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可以推荐《中国古代文论选编》《中国文化通史》《历代诗学经典导读》等著作。
二、阅读学习阶段: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效果
设置分级阅读任务单:记录阅读疑问和感悟。在通读整本书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单,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比如,在进行《经典常谈》阅读任务单设计时,可以分为基础级、提高级和拓展级三个层级。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设计“基础级任务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批注摘抄等方式了解自己的阅读兴趣点及阅读难点;针对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但缺乏深度思考的学生,可以设计“提高级任务单”,让学生在阅读后能用自己的话语简要概述章节内容,并能从中有所收获,如能以阅读笔记的方式呈现出来更佳;针对能够进行一定深度思考但缺乏阅读迁移能力的学生,则设计“拓展级任务单”,让学生能针对所阅读内容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结合实际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评析相关内容,如能以学术阅读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好。
阅读问答:加深文本理解。在不同阅读时期,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提问策略,引领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究作品。在初始阅读时,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让学生复述文本内容,如阅读《〈说文解字〉第一》时,让学生讲述“仓颉造字”的传说,从而引申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在精细阅读时,可以通过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閱读《三礼第五》时,让学生探究“礼制于儒家意味着什么”。在拓展阅读时,可通过对比和参照其他文献或音视频内容提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阅读《〈尚书〉第三》时,可以播放《典籍里的中国》等影视作品,让学生深入阐述《尚书》在流传过程中的变迁,熟悉经典作品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我们现在读到的模样的。
阅读分享会: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音视频、手抄报、阅读报告、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分享阅读体会和感悟。如有学生通过说书的形式录好每期音频,上传至喜马拉雅app,让师生共享其阅读成果。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明白读懂精奥的学术著作并没有那么难,增强了他们的阅读自信心;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学术作品,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三、读后阶段:结合文化实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传统文化,加深文化理解。《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文化指南书,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经典作品的浅显了解上,更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用现代的、科学的观点分析这些作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在阅读《三礼第五》后,可以分析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和无数“记”及这些文献中所记录的古代礼制和文化变迁的历史;阅读《诸子第十》后,除了解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的大变动外,还可以深入分析一些才智之士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观念;阅读《辞赋第十一》后,可以重点阅读《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和《九章》,分析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此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组织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丰富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精奥的学术作品,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在阅读《经典作品》后,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专题讲座,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和探究经典作品的传承和发展。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行编著《经典作品导览手册》、拍摄《我做经典作品宣讲人》视频、录制《我们的文化我传承》节目等形式诠释经典文化。可以根据《经典常谈》中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比如结合诗词文赋组织古代诗文演绎朗诵活动,结合《周易》开展占卜实践活动,结合《尚书》进行古代礼仪规范的展演活动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与经典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
在教读学术类整本书尤其是《经典常谈》这种既介绍经典作品且其本身也是经典的著作时,教师应以文化自觉的意识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赓续下去。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23年度科研课题“学习素养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023ctwh02)、广州教育学会2023年教育科研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整本书阅读作业优化设计实践研究”(编号:20231645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