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法在“学习之道”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12赵锋
赵锋
摘 要 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单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学习之道”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结合助读系统设计前置学习任务,利用任务驱动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创设真实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辩论,拓展逻辑资源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渗透传统文化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整体法 单元教学 应用
在“学习之道”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体现整体性、全局性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一、结合助读系统,前置学习任务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的助读系统包括单元导语、课文注释、学习提示几个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助读系统,设计前置学习任务。借助“单元导语”,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利用“课文注释”,可以通读课文,消除阅读障碍。借助“学习提示”,可以重点探讨若干难点和重点。
教学可以分三步走,指导学生利用助读系统展开前置学习。第一步,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导语,找出本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他们发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如何展现观点,表明态度,人文要素则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二步,要利用課文注释阅读作品,尤其是解读《劝学》《师说》等文言文作品,以便消除阅读障碍、总结作品的主题。第三步,要结合学习提示自主分析作者是如何阐述观点的。如《劝学》《师说》的“学习提示”谈到要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学生可以按照提示,借助知人论世的方式解读作品,总结作品中关于学习的观点。如《反对党八股》的“学习提示”是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要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学生则需要了解时代背景。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提示”,学生发现解读作者的观点不仅需要通读全文,更需要自己拓展阅读作品的背景信息,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答案。
利用助读系统能让学生的预习更有针对性,可以快速把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快速有效抓住关键信息。
二、利用任务驱动,解决阅读问题
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时,教师要运用任务驱动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设计若干任务,让学生依托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提升其学习水平。
教学“学习之道”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三项任务,指导学生逐一解决。任务一是“思辨阅读”。学生要对比《劝学》《师说》两文中关于学习的观点,分析作者在论述学习问题上的异同点。该任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挖掘作品主题。任务二是“对比论证”。学生要深入阅读课文,探究两文中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对比论证法阐述学习的观点。该任务的重点是以读促写。任务三重点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要学习本单元课文关于“学习”的观点,结合实际找出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通过这三项任务,学生逐步体验了读写融合、以读促写的学习过程。他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探究和梳理文章的写法,深入体会并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用掌握到的方法自主创作,阐明自己的学习观。这三项任务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困扰,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驱动法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合作性和真实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他们结合任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有助于他们梳理并解决问题。
三、创设真实情境,开展主题辩论
基于单元整体内容,创设具有真实性的情境,指导学生参与到主题辩论中。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进入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说说围绕学习有哪些值得辩论的主题。如“在当今社会,要提升学习水平,应该先了解外界,还是先认识自我?”“勤奋和天赋,到底哪一个对提升学习成绩更为重要?”这些主题都有一定的可辩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参与到小组互动讨论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辩论。一是要引导学生阅读《师说》等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阐明观点、驳斥他人观点的,总结适合自己的辩论方法。二是要预测推理对手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到反驳的观点或论据。三是在辩论前准备好辩论稿,并和同伴互助修改,学习课文语言表达的效果,提升辩论实效。四是小组讨论,借助逻辑学知识分析辩论稿中存在的逻辑问题,修改并完善辩论稿。如果能完成这几点,学生参与主题辩论活动的成绩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在辩驳中体会学习之道,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论证方法的基础上,参与主题辩论活动,助力他们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四、拓展逻辑资源,对比建构观点
教师要拓展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增强议论的针对性,提高辩证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给学生提供拓展阅读资料。一是从逻辑思维入手,给学生推荐一些和逻辑分析有关的文章。学生要对照这些资料,尝试分析《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等文章,思考作者的逻辑分析方法是什么,是否运用了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比较与分类等逻辑方法。同时,要思考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提升逻辑分析能力。二是从“学习方法”入手提供资料,如展示一些社会新闻,让学生看到目前社会上存在“学不可以已”“终身学习”“学习无用论”等各种矛盾的观点。学生可以结合这些新闻,说说这些观点是否正确,自己支持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这样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料,兼顾了语文性和人文性,既让学生掌握了逻辑思维的方法,又帮助他们建构了自己的学习观,促进他们对比分析各种不同的学习观。
这是一种具有拓展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在拓展资源、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提升了对逻辑问题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另一方面在总结自己的“学习之道”时能产生新的思考。
五、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健康成长
教师在设置单元教学任务时,要适当渗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关注作品的思想性,自觉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之道”时,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传统文化,如可提出问题:“《劝学》中谈到了‘勤的重要性,你还知道哪些古诗文讲述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呢?能否举出一些例子来?你认为在现代社会,勤学苦练是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呢?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快速查找、整理、打印信息,是否意味着就不需要勤学苦练了呢?”学生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如有学生认为现代社会人们可以轻松获取知识,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勤学”了,只是说“勤学”的方法或表现形式和古代不一样了。在现代社会,人们要勤于思考,探索如何能高效地和他人合作,如何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思想信息。这样才能帮助人们掌握适合信息时代的全新的勤学方法。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小论文,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单元课文的整体特点,认真研读单元导语的内容,分析单元选文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单元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体现出单元内容的系统性、协调性,激发学生整体探究的欲望,进而提升单元教学的整体效果。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