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2024-05-12游云华
【教学目标】
坚持“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知道并能认出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全过程。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模拟食物消化实验,仔细地观察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探究实践:学生通过模拟食物消化实验及观看食物消化演示视频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人体消化食物过程的理解。
态度责任:
1.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欲望,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养成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
2.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与他人分享,提升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真实了解人体的各个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并能用科学的语言准确描述整个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行吗?
生:超级喜欢!
师:好。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旅行,你们猜猜去哪儿。
生:黄山、天安门、杭州西湖、上海世博园……
师:今天我们既不游山玩水,也不游览名胜古迹,而是让小面包带着我们到人體内旅行。(板书:食物的旅行)
(设计意图:通过旅行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去哪旅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内驱力,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人体消化器官
师:猜,这块小面包被人吃进身体里,它会到哪些景点旅行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探究活动一,猜猜食物去哪了?
1.学生猜测
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思考问题:面包被吃下后在人体内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将按照什么样的路线游览?请画在作业单上。
(教师指名学生将思考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验证猜测
师:老师看大家画得都很好,说得也很好,但要记住,一定要结合生活经验或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测,要尊重科学。我们来观看一个模拟食物消化的视频验证一下。
师:看完视频后,大家觉得自己猜测的对吗?
生:对,完全正确。
师:太好了。小面包在人体内的旅行有趣吗?现在,你们说,我来移动小面包。
3.归纳小结
师: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咽部和食道,再到达胃,紧接着进入小肠和大肠。最后,食物残渣会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这就是小面包在人体内的旅行全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先让学生猜测食物进入口腔后的去处,然后实验验证,最后总结归纳,这是践行“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二)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师:小面包在口腔里是怎样来到食道里的呢?
生1:咽。
师:你能完整表述吗?
生1:小面包从口腔里被咽到食道里。
师:很好,大家同意吗?你来说。
生2:在口腔里用牙齿咀嚼后,再咽到食道里。
师:也是咽下去的,但你表述得更丰富一些。
师: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
生:赞同。
师:面包从口腔进入食道,是通过吞咽动作实现的。其实,吞咽这个动作是由人体的咽喉器官完成的。除了咽喉,胃还有两个小助手,分别是肝和胰腺,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生:不知道。
师:肝会分泌胆汁,胰腺会分泌胰液。胃酸在胆汁和胰液的共同帮助下将食物进行研磨后消化。
师:同学们,这些“景点”在生物学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消化器官。刚刚我们不仅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还认识了人体的消化器官。大家学会了吗?来检测一下吧。
1.指名学生上台,对着自己的身体,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2.指着体内的消化器官,分别说说有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析。
师:刚才大家说的路线,又称为人体的消化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科学探究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在“学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这是建构新知的重要环节。)
(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运动的实验
师:食物在消化道内是怎样进入下一个消化器官的?请大家先猜测一下。
生:肌肉挤压。
师:依据呢?
生:因为我咽东西的时候发现脖子会变粗,所以我认为是肌肉的挤压使食物前进的。
师:看来你的生活经验很丰富。
师:下面,我们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现在每组都分发了可伸缩的塑料吸管和橡皮泥。可伸缩的塑料吸管模拟的是小肠和大肠,橡皮泥模拟的是食物。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让橡皮泥从吸管的一端进去,想办法让它在吸管里面前进,最后从另一端出来。实验前请大家认真阅读实验提示,现在开始吧。
师:(实验结束)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
生1:用“吹”的方法可以使小橡皮泥团从吸管的另一端出来。
生2:我们组是轻轻“挤”出来的。
师:请为同学们演示一下吧。
师:你们的演示证明了你们的方法是可行的。大家想出的吹、挤、压等方式都要利用手、气体等外力才能实现其效果,那在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外力帮助呢?其实,这些器官是通过肌肉的舒张和收缩获取外力使食物在食道内前进的。在科学上把肌肉的舒张、收缩也称为蠕动,所以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探究体内的器官工作情况很神秘。在“学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想方设法使食物前进,是促使学生真正學习的重要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新知。)
(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师:我们体内的这些消化器官对我们重要吗?
生:重要。
师:为什么呢?
生:消化器官要是生气不工作了,我们就得饿死。
师:你太幽默了,你说出了人体消化器官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保护它们呢?请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
生1: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细嚼慢咽易于消化,可减少胃的负担,而狼吞虎咽有可能会噎着,也不利于消化,还会增加胃的负担,非常有害。
师:的确,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谁还有不同措施吗?
生2:合理饮食,不能暴饮暴食,一日三餐时间不能错乱。比如,暴饮暴食会增加胃和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工作量;如果一日三餐时间错乱,会打乱消化器官的工作和休息规律,对消化器官的健康不利。
师:说得太有道理了。谁还有不同措施吗?
生3:要吃温热的食物,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吃过冷食物可能会让消化器官着凉,工作效率变低甚至不工作;吃过热食物,可能会烫到我们的消化器官。也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条等,会刺激我们的胃。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都能从科学的角度建议人们如何健康饮食。希望同学们能够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今天开始合理健康饮食,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探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课堂小结
师:这次的特别旅行即将结束,从中我们知道了小面包进入体内后会到体内哪些“景点”旅行,并且知道了食物在食道内是蠕动前进的。
师:除了这些知识外,你还有什么感受呢?
生1:这次旅行虽不同于我们真实的旅行,但真的太美妙、太有趣了。
生2:探索人体内的器官真有意思,我还想再探索别的人体器官,了解人体世界。
生3:我感觉学这些科学知识真有用,我开始想当医生了。
师:大家收获满满,我也很开心。请同学们课下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你们的家人,让他们也注意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做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及身边更多的人关注身体健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反思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彻底摆脱了被动学习的方式,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有很强的学习获得感。整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智趣导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习欲和学习内驱力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课程导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本课导入我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旅行话题谈起,学生认知中的旅行就是游山玩水、参观名胜古迹等,而本课谈的旅行是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与学生的认知不同,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当说是体内旅行时,学生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内驱力。
(二)坚持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探究新知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清楚地了解了人体的各个消化器官,轻松地达到了学习目的。这一环节彰显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第二个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第二、第三个探究活动均是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及其验证。在第二个探究活动开始时我让学生思考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这就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经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结论是否正确,表述是否准确,再经第三个探究活动实验验证,顺理成章地把学生推向下一个学习环节。
第四个探究活动,教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消化器官的可行措施,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尽情释放学习获得感
“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构建新知,使学习真正发生,获得巨大的学习获得感。在课尾小结时我与学生共同梳理了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尽情去说后面的学习体验和获得感,从而使学生对这种教学理念产生认同感,更愿意在这种理念下学习,实现学习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福州市马尾实验小学)
编辑:赵文静
作者简介:游云华(1988—),男,汉族,福建平潭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