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进程

2024-05-11余璇编辑刘光林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4年3期
关键词:风电分布式发电

■本刊记者 余璇/ 编辑 刘光林

2023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占比过半,人均装机突破1 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三成,人均发电量突破2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占全部电源工程投资近80%。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

“双碳”目标下,我国非化石能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绿色发展线路图更加清晰明了,能源低碳转型正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步前行。

绿色发展多点开花持续巩固良好态势

在藏语中,拉西瓦的意思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拉西瓦水电站就“镶嵌”在“世界屋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一处V 字形的“无日之谷”中。虽然没有阳光的恩赐,但“无日之谷”却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狭窄的河谷和巨大的落差为储蓄水能、建造水利枢纽创造了绝佳条件。

目前,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流域单机容量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每年可贡献102.23 亿千瓦时的绿电。源源不断的绿电从“无日之谷”出发,沿着“特”字号外送大通道,点亮了我国东部大小城市,推动着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类似拉西瓦水电站的项目比比皆是,清洁低碳的“绿色血液”流淌在全国各地。

对于未来水电的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应通过对梯级水电及不同规模的常规水电进行改造,形成混合抽水蓄能电站,不仅改造周期短、投资小,还能提高现有电网利用率,是未来抽水蓄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同样是因“水”而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建设持续向深远海挺进。

2023 年7 月19 日,全球首台16 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据测算,该机组年均可输出超过6600 万千瓦时的绿电,可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2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

同年11 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18 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下线,成为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直驱风电机组。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启海上风机“18兆瓦”时代的企业不止一家,机型产品相较之前也更为丰富。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捷报频传,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发展海上风电既可以优化省内能源结构,又可以通过融合创新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延伸,带动陆域先进生产力下海,推动海洋传统生产力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公司设备部继电保护专业工程师任佳炯表示。

再将目光投向人迹罕至的“沙戈荒”地区,谁曾想不毛之地居然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广阔绿洲。

在传统意义上,“沙戈荒”地区光照强、风力大、降水少,土地利用率较低,但也正因如此,风能、太阳能在此成为宝贵的资源。

数据显示,我国“沙戈荒”地区面积广阔,荒漠化土地面积261 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覆盖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陕西6省区。据测算,如果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1%用于新能源发电,其装机容量将超过目前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

面对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基地化开发。其中,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总规模达到4.55 亿千瓦,相当于20座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截至2023 年底,我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已陆续建成并网,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并陆续开工建设。而从国家级的第一、二、三批风光大基地到“沙戈荒”基地再到水风光一体化基地以及采煤沉陷区基地,国家级大基地规划达到了4.5亿千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表示,2024 年,中国华电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主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紧密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疆、内蒙古、甘肃等“沙戈荒”大基地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开发,新疆天山北麓戈壁基地新能源项目有望建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第一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项目。

一系列耀眼成绩印证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保持着良好态势。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4.5 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风电光伏装机连续突破9 亿千瓦和10 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翻番,接近全球年新增装机的60%。

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人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000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从2023 年4 月开始超过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突破15%,人均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1000千瓦时。

“加快推动前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制定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方案,编制藏东南(玉察)、澜沧江上游、金沙江上游等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指出。

项目建设火热推进资源受限引发关注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超预期,占全部电源工程投资近80%。其中,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投资分别达到712亿元、2020亿元和3209亿元,风电和太阳能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3.7%和60.5%。2023年,全国新能源投资快速增长,新能源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34%。2024 年,新能源项目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放眼全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进度条”正不断刷新。

在青海,玛尔挡水电站正在下闸蓄水,为投产做好最后的准备。该水电站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73.04 亿千瓦时,可满足182.5 万个年用电量为4000 千瓦时的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20 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81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04万吨。

在新疆,华电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正在火热建设中。该基地是“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新能源项目,采取风能、太阳能、火电、光热等多类型能源相互补充发电,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绿电142 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72万吨。

在云南,澜沧江水风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全年计划开工新能源项目超327万千瓦,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提供超过6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东部沿海,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多家企业海上风电项目陆续获得核准,开工、建设、并网节奏明显加快。海南、福建等沿海地区相继公布2024 年重大海风项目投资计划,依托海上风电资源,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建设。

在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不断推进过程中,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面临着现实困境。

“重大项目建设面临诸多资源要素制约。集中连片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空间不足,水电、核电、输电通道等工程建设与生态敏感区协调难度大。”章建华表示。

“双碳”目标下,我国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平衡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2022 年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保障,通过明确用地管理政策、规范税费征收、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等措施,推动解决制约新能源发展的用地困境。

《方案》明确提出,应完善新能源用地、用海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建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能源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将新能源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统筹安排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还提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地,布局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

此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统筹好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立足各地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细化土地管理政策单元,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发挥优势地区示范引领作用。面对能源转型进程中的用地挑战,必须科学全盘谋划用地政策,增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起草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于2024 年2 月8 日至29日向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

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提出,自然保护地、重点国有林区以及沿海基干林带,为风电场项目禁止建设区域。上述区域内已有风电设施原则上不进行改造升级,严禁扩大现有规模与范围,运行期满后,各地可结合实际,逐步有序退出。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风电场建设使用林地限制范围、道路和临时用地管理、使用林地手续办理等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和说明。

“建议应统筹源网荷储规划衔接,在国家及地方层面明确分布式光伏的建设规模、布局及时序,分省份科学制订分布式光伏发电规划,确保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规划有序衔接。”全国政协委员、南瑞集团二级顾问冷俊表示。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大新能源项目复合用地用海相关政策研究,促进新能源复合项目发展和高效节约用地,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消纳、入市仍需协同发力

2024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聚焦落实“双碳”目标任务,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发电成本大幅降低,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了经济性基础。但新能源消纳、入市问题也逐渐成为制约“双碳”进程的主要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认为,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序管控、合理疏导”原则,通过市场和管理双重手段合理安排分布式光伏备案规模、建设时序和并网容量,引导分布式光伏深度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行,稳步提升消纳水平。近期以优化分布式光伏备案和接网等管理政策为主,逐步引导分布式光伏独立参与电力市场;远期逐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通过虚拟电厂或其他聚合形式参与市场交易、电网调度等,形成多元化互动应用场景。

“配电网接入改造是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的迫切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目前迫切需要制定全国各省配电网接入改造的总体规划、实施进度、任务分工和费用承担机制,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破除瓶颈。

针对新能源消纳问题,记者了解到,在政策方面,国家能源局将印发2024 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配合有关部门分省明确风电光伏合理利用率,以消纳责任权重为底线,以合理利用率为上限,有序推动风电光伏发展。

同时,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开展全国风光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底数,更好推动风电光伏开发利用。抓紧推进第二批、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力争第二批基地按期建成投产。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评估,修订并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光伏电站升级改造和退役研究并适时出台有关政策。

此外,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参与交易同样成为关注重点。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一次性投资项目,其出力存在随机性、间歇性,也没有燃料等原材料进项,现行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主要针对常规火电机组制定,没有体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特性,因此与常规火电‘无差别’竞争,可再生能源投资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经常承担超额偏差电费风险,收益难以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认为,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每年根据各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度电成本加配套储能成本及合理收益原则核定当年新建项目的发电上网价格。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亮表示,应健全科学疏导能源转型成本的市场机制。统筹衔接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价格政策,推动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成本分摊机制和价格传导机制,加快推动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

记者了解到,国家能源局将在与新能源保障性消纳政策做好衔接的基础上,组织研究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

猜你喜欢

风电分布式发电
“发电”
柠檬亦能发电?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重齿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