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调查与研究

2024-05-11王妍柳燕窦晓蕾

经济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

王妍 柳燕 窦晓蕾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书香社会”建设快速推进。高校图书馆分布驻地内各辖区,且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突出,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范围,将有效弥补政府供给能力的不足,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文章选取12所青岛市高校图书馆,调研其对校外读者提供服务的情况。从高校图书館自身建设、校外制约因素两个方面,总结目前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高校、图书馆的不同层面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需求 服务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3;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202-03

“公共文化服务”首次进入党和国家事业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书香社会”建设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市民的文化需求正朝着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方向不断提升。目前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与这种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急需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与补给。目前青岛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图书馆有市馆1处、区馆12处,面向青岛1000余万市民提供服务,显然服务供给能力和规模均不足以满足市民需求。驻青高校分布青岛市内各辖区,且在资源、人才、技术方面优势突出,将其纳入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范围,必将在提高青岛城市居民文化素养水平、社会文化创造能力和创新活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一、驻青高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情况调查

(一)指标选取

青岛市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本文综合考虑学校发展规模、学校门户网站检索的资料情况、电话访谈情况等因素,选取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8所普通高校、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比较具有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驻青高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与现实情况。

(二)对校外读者提供服务情况调查

近几年青岛驻青高校发展较快,青岛市政府也非常重视驻青高校的发展,从土地、资金、政策等各方面均给予较大支持。各驻青高校与高校联盟也在不断加强校地融合,发挥文化辐射功能。

部分高校对校外开放图书借阅服务。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在学校“校地融合”总体发展思路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总、分馆管理模式下,精细配置专业文献和通识文献,配合所在属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制定《校外人员办理读者证管理办法》,面向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及学校签有合作协议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办理校外人员读者证,一次可借阅图书3册,借期30天,到期前可续借一次;近三年已为青岛市民办理校外读者证361个;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及业内同行等参观84批次总计2838人次;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服务,吸引社会读者参与,尤其是线上活动,覆盖面更为广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制定《校外人员办理图书借阅卡注意事项》,面向黄岛区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工作人员、驻区校友、其他校内担保的驻区人员,办理校园卡,开通借阅功能,在馆内可免费查阅电子资源;官网公布来访预约电话和邮箱,方便校外人员到馆参观交流。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制定《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证接待办法》,校外读者可缴费办理借阅证,借阅图书上限为2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09年起就面向社会开放,市民可以凭身份证,交纳押金后办理校外读者证,持证读者可以享受纸质及数字文献阅览、外借服务及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服务。

部分高校图书馆仅提供到馆阅览服务,但书刊不外借。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提供到馆阅览服务,办证范围涵盖在青工作的教育科研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均规定校外读者需要凭介绍信与本人有效证件,与图书馆联系后可以入馆。青岛大学图书馆制定《青岛大学图书馆参访接待管理办法》,接待校外人员到馆参观,部分阅读推广活动,如文化展览等会向校外人员开放。

部分高校依托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对外提供科技查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目前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有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第一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二批)、山东科技大学(第三批);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有中国海洋大学(第一批)、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二批)。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中国海洋大学科技查新与查收查引服务系统”,实现全流程业务在线办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特色与效能,为校内外单位及个人提供专利咨询与培训、专利情报分析、专利检索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将面向科研创新领域的服务职能由校内逐步延伸到校外。

目前未对校外读者开放的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高校与高校图书馆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馆舍空间、读者服务模式等大多按照传统的服务校内师生的模式去建设,但校内读者和校外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不一致,如校内师生更多的需要与研读专业相关的专业类、研究类书刊,但是校外读者会更倾向于阅读人文、社科类图书,以及低龄、科普类读物,对理工类专业书刊需求较小。如果将传统的校内读者服务模式生搬硬套给校外读者,那服务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

图书馆内物理空间有限,校内外人员同时在馆的情况下,需要把握尺度,制定专门规则,安全保障要求也提高了。伴随读者数量的增加,经费、资源、空间都未增加,但对图书馆的使用增加了,此外校外读者到馆次数少,不熟悉图书馆,需要进行读者培训与指导,都会导致馆员的工作量增加,人力资源不足,也增加了馆员的畏难情绪。

学校层面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加强,但内驱力较小,可持续性不高。师生读者层面对校外读者同时空伴随的接受度,也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以青岛市高校目前对外开放的情况来看,线下服务对象不是驻地所有市民,多见于面向与学校有关的单位或者合作单位开放,其它市民无法到馆借阅书刊。线上资源方面,受限于知识产权保护,校外人员在校外无法获取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部分高校允许校外读者入校使用电子资源,但获取效率较低,不夠方便快捷。在资源建设上各高校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资金重复投入。

(二)校外制约因素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鼓励支持政策相继出台,但政策内容多是纲领性、指导性和原则性的,对于高校如何具体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明确[1]。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各个文化机构分属于不同行政管理体系,高校馆与校外公共文化机构合作方面存在着体制上的障碍。高校图书馆除了可以提供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和读者服务之外,天然具有学术和文化的氛围,校外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同时可以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这是与公共图书馆最大的不同。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目前高校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许多校外读者根本不了解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服务内容和举办的读者活动,合并体制机制等其他一些因素,导致高校开放后校外读者的实际参与度并不高[2]。

(三)优化路径

1.从政府层面强化政策引导。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法律制度和政策框架下,不断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形成完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使法律和政策落实落地。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在高校或者高校图书馆评估、规范制定过程中,加入参与驻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内容的指标,作为评估或者考核标准,强化政策导向。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弥补当地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不足。该项工作的政策文件最早见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3],对此问题理论研究热度较高,能够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较多,但实践中,现阶段多见于政府购买民办美术馆、博物馆等[4]。考虑到因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造成经费支出增加,如果政府可以出资购买服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压力,提高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2.加强高校图书馆与驻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协作。《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图书馆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组织、指导区域图书馆联席机制建设,加强政策互惠互享,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区域图书馆服务力和影响力,共筑图书馆发展高地[5]。良好的高校图书馆区域协作可以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特色和优势资源互补、人才交流和培养,可以缓解区域间各馆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形成合力助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2017年成立的“青岛图书馆联盟”,由驻青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行业系统的30余家图书馆组成,联盟成员馆秉承“合作发展,资源共享,联合服务,互惠互利”的理念,向市民提供书刊借阅、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服务,搭建“青岛图书馆联盟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馆舍、文献、服务和人才等各种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青岛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文献信息保障。

参与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高校图书馆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共建共享”云服务平台——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支撑成员馆间的“文献、数据、设备、软件、知识、人员”等多层次共享。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由中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其他高校馆、图书情报机构自愿参加,通过规范引进资源集团采购行为,为成员馆引进数字学术资源,谋求最优价格和最佳服务。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向签有馆际互借协议的国内图书馆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可以弥补本馆馆藏资源的不足。

通过加强社会合作,引进社会资源,促进全民阅读率持续增长。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掘利用驻地优秀社会资源进行跨界合作,与青岛市文化馆、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博物馆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通过与校外文化单位的合作,实现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愿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高校图书馆做好自我提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前沿,持续优化馆藏结构和布局,创新服务方式,认真研究和把握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图书馆的需求,实现新时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研究驻地校外读者的群体特征和需求,建立多层次、特色鲜明的馆藏资源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总、分馆馆藏分布、纸质和电子文献馆藏结构;针对校外读者可能使用较多的图书借阅、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制定专门的读者培训计划,做好馆内标识和导读,加强宣传引导,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提升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英国学者伊安·约翰逊指出:“除了智慧的图书馆员,没人能创造出智慧图书馆。”[6]图书馆员是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建设和提供读者服务的主体,其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全局,因此馆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在人员引进阶段,应当建立健全准入机制,综合考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从源头上确保人员质量。对在职人员,要不断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除通过参加业界业务交流、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到馆讲座等多种渠道提升馆员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在业绩考核、职称评审等重要环节,加入社会服务内容和效果作为考核评估指标。此外,需要引导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走出去和主动服务的观念,通过对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开阔自身的眼界和服务范畴,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和能力提升[7]。

三、结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高校图书馆理应利用人力和资源优势,发挥文化教育职能,大力加强传统优秀文化、主流文化宣传和教育,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虽然目前青岛市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的体制机制建设尚未成熟,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创新,驻青高校图书馆定能有效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青岛市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本文系2022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驻青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调查与研究”(编号:QDSKL2201029)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王妍。]

参考文献:

[1] 万坤,崔婷.高校图书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2,8(33):30-34.

[2] 王文莉,陈朋.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索——以武汉市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1):102-104.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EB/OL].(2015-5-11)2023-6-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

11/content_9723.htm.

[4] 黄丽茵.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对策研究[J].文化产业,2022(11):95-97.

[5]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EB/OL].(2021-09-09)[2023-6-20].https://www.lsc.org.cn/cns/contents/1299/15358.html.

[6] 约翰逊,陈旭炎.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3,32(1):4-7.

[7] 黄丽茵.南宁高校图书馆参与周边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22.

(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山东青岛 266100;2.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图书馆 山东青岛 266100)

[作者简介:王妍(1981—),女,山东青岛人,副研究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文献信息服务研究;通讯作者:柳燕,(1980—),女,山东青岛人,副研究馆员,硕士,主要从事阅读推广、读者服务研究;窦晓蕾(1983—),女,河南新乡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
浅析如何做好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