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视域下农村惠民设施助推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2024-05-11胥丁齐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马克思理论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数字经济的崛起为农村惠民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有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从数字经济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农村惠民设施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探讨数字经济与农村惠民设施建设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推动农村惠民跨越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数字经济 农村惠民设施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162-02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惠民设施的建设和提升是关键的一环,对于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惠民设施作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其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村惠民设施的创新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数字经济视域下农村惠民设施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一)数字鸿沟问题
在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利用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地区受到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的限制,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现象。
首先,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与城市相比要低得多,很多地方甚至没有稳定的网络连接,导致农村居民难以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限制了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也使得他们在农业生产、市场对接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的情况下,农民只能盲目地生产,出现了产销不对路,经济效益低下的现象。
其次,数字鸿沟还表现在农村居民的数字技能水平较低,尽管智能手机等设备在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大多数农民对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获取、交流和处理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制约了他们的生产效率,也使得他们在参与数字经济活动时面临更多的障碍。
最后,数字鸿沟的存在也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地区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而农村地区则因为数字鸿沟的制约而逐渐落后,这种不平衡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社会矛盾。
(二)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压力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过程中,劳动结构和劳动方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为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地区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经济结构相对单一。
在数字经济时代,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农村地区想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加强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然而,调整经济结构并非易事,一方面,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另一方面,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有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引导,还会出现失业、收入下降等现象,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无法深得农民的心,导致农村惠民设施助推乡村振兴受到限制。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农村地区的企业和产业面临着来自城市和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生存和发展压力加大,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农村地区必须面对的挑战。
三、数字经济视域下农村惠民设施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提升农业生产力与效益
在数字经济时代,农业作为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惠民设施得以优化和升级,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的生产力和效益。首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赖于大量的劳动力和手工操作,而现在,借助智能化的农业装备,如自动化种植机、无人机植保、智能温室等,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预测,农民能够及时了解作物的生長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实现精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民的收入随之增加,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与经济多元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惠民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产业之间的壁垒,推动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例如,农业与电商、旅游、文化等产业的结合,形成了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和价值,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农村惠民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基础条件,例如,智能化的农业装备和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释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催生了一批新的农村经济主体和业态,如农村电商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经济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实现产销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农民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为农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数字经济视域下农村惠民设施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经济关系,资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积累实现财富的积累,而工人则因为劳动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工资之间的矛盾而贫困化。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农村地区具备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这不仅是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普及和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数字基础设施作为现代生产力的代表,能够极大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通过建设高速互联网、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基站,农村地区能够获得更好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能力,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提出,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此外,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能为企业和社会资本创造更多投资机会,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农村地区具备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时,企业和社会资本更愿意进入该地区投资,吸引外部资本的进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内生增长。
(二)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是生产商品的过程,是人们为了创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人们通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通过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人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在数字经济时代,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其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农民数字素养较低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马克思强调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数字技能培训的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操作活动,培训课程要涵盖互联网基础、数字农业、电子商务等方面,帮助农民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提高他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培养农民的数字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提升数字素养的核心,马克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数字技能培训,农民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字工具和平台的使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字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农民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和农村电商产品。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村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和实践活动,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为农民提供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三)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和企业的金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马克思在其经济理论中强调了货币与金融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认为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满足农民和企业实际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政府应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等,形成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这些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经济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和企业在生产、生活、投资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其次,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农村电商、普惠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可以有效拓寬金融服务渠道,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例如,通过电商平台为农民提供线上销售、支付结算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精准信贷支持,这些创新举措都能够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进一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和发展,支付结算需求日益旺盛,政府应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优化支付结算流程,提高支付效率,并加强农村支付环境的建设,推广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体验。马克思指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特点,研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开发灵活的贷款产品和还款方式,这些创新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和企业的金融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要深刻认识到数字经济对于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作用,数字经济不仅为农村惠民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思路,更在深层次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的运作模式,使得农村地区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数字经济的崛起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农村的繁荣,只有通过精心规划和有效实施,运用马克思理论指导,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最佳结合点,将数字技术与农村惠民设施建设紧密结合,真正释放出数字经济的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冯伯豪,王晓红.数字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及政策建议[J/OL].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01):119-129.
[2] 李洪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典型应用为例[J].商展经济,2024(01):79-82.
[3] 张金肖.数字经济赋能农户生计韧性提升的路径探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4(01):40-43.
[4] 李涛,廖晓霞,陈金锐.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OL].开发研究,2024(01):1-17.
[5] 于越.农业会展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4,36(01):79-83.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作者简介:胥丁齐,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