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替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及其对龈沟液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
2024-05-10唐晓悦张怡萱
唐晓悦, 闫 虹, 张怡萱,2, 曹 灿
1.北部战区总医院 口腔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6;2.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慢性牙周炎主要由牙龈炎向牙周深层组织扩散形成,表现为牙周附着丧失、牙周袋形成及牙龈出血,可能进展至牙齿松动或移位、牙槽骨吸收,为牙齿丧失的主要风险因素[1-2]。炎症反应是慢性牙周炎的关键诱因,并伴随病程始终[3]。超声龈下刮治是慢性牙周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可除去牙石和菌斑,但可能遗留毒素及炎症代谢物,影响恢复[4-5]。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 chemokine ligand 1,CX3CL1)、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均与牙周炎病理过程紧密相关[6-8]。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替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龈沟液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及MMPs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满足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条件[9];年龄<70岁;牙龈指数>2且牙周袋深度>5 mm。排除标准:3个月内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针对治疗者;口腔余牙数<20颗者;长期用药所致牙龈增生者;伴有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及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67)与B组(n=66)。A组: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51.24±4.28)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2.65±0.34)年。B组:男性43例,女性23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51.18±4.32)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2.68±0.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龈上洁治、抛光治疗。治疗后7 d,行超声龈下刮治。治疗前,首先对患者的全口牙龈炎症范围、程度及牙周支持组织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采取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通过超声龈下刮治将牙石刮除,并继续刮除患者的软化牙骨质层,随后实施根面平整术至根面光滑,刮治完成后使用探针对根面再次探查。确保根面光滑坚硬、龈下牙石去除干净后,采用1%过氧化氢对牙周袋进行清洗。A组患者采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治疗,B组患者应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替硝唑冲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龈沟液中趋化因子(CX3CL1、RANKL、OPG、RANKL/OPG)、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MMPs(MMP-2、MMP-8、MMP-9)、牙周状况[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疗效评价标准[10]: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冠周肿胀消除,无明显疼痛;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冠周肿胀明显改善,有不同程度疼痛;无效,患者症状和肿胀未改善,疼痛未缓解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趋化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X3CL1、RANKL、OPG、RANKL/O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X3CL1、RANKL、RANKL/OPG均低于治疗前,OPG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CX3CL1、RANKL、RANKL/OPG均低于A组,OPG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趋化因子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IL-8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s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MP-2、MMP-8、MMP-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P-2、MMP-8、MMP-9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s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M、PD、SBI、PL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M、PD、SBI、PLI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29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B组:显效32例,有效28例,无效6例。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60/66),高于A组的79.10%(5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的致病因素包括牙菌斑、口腔卫生不良和牙龈类杆菌感染等,不仅会导致牙周问题,还可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心血管疾病等相关[11-12]。虽然机械治疗如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是慢性牙周炎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疾病复发率高,可能对牙组织造成损伤[13]。超声龈下刮治通过振动清除菌斑和牙石,改善口腔微环境,但独立使用时疗效有限,常需联合药物治疗[14-15]。龈沟液中的趋化因子CX3CL1、RANKL、OPG及RANKL/OPG均与病情严重性密切相关,其中CX3CL1参与细胞粘附和免疫损伤,RANKL与OPG的平衡影响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16]。有研究报道,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OPG降低、RANKL升高,RANKL/OPG失衡,均与慢性牙周炎的发展存在关联[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治疗后的CX3CL1、RANKL、RANKL/OPG均低于A组,OPG高于A组。这说明,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替硝唑冲洗治疗能有效降低趋化因子释放水平,减少牙槽骨吸收和骨量丢失。牙周炎可激活免疫反应,提高TNF-α、IL-1β、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MMP-2、MMP-8、MMP-9的升高均与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与MMPs水平均低于A组。这提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替硝唑冲洗治疗在抑制炎症方面更为有效。此外,B组患者的牙周状况与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可能是因为替硝唑有效抑制厌氧菌生长,减少炎症和趋化因子分泌,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牙周组织损伤,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替硝唑冲洗治疗牙周病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