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
2024-05-10侯红云
侯红云
(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 渑池 472400)
白内障为中老年群体多发眼科疾病,且发病率呈优势流行趋势。该病具有疾病进展缓慢特点,发病早期对视力无明显影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视力逐渐模糊。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盲人中因该病致盲的人数占50%以上,已成为导致失明的重要因素之一[1]。临床参照Emery 分级将白内障患者核硬度分为5 级,其中Ⅳ~Ⅴ级患者称为硬核白内障,该类患者病情相对严重,若未得到有效治疗,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2]。现阶段,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案,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SIMNCE)均为临床主流术式。其中超声乳化具有术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备受眼科医师青睐。但其不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首选手术方式,主要原因为术中超声能量高,且作用时间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角膜内皮,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影响恢复[3]。而SIMNCE 与超声乳化相比具有费用低、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在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中也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4]。但相比于超声乳化而言,SIMNCE 治疗的优势具体如何,临床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110 例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其疗效,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眼科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接收的硬核白内障患者共110 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行超声乳化治疗的55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SIMNCE 治疗的55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6 例,女29 例;年龄56~82 岁,平均(68.75±4.23)岁;患病时长2~5 年,平均(3.14±1.11)年;患处:左眼24 例,右眼31 例;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级36 例,Ⅴ级19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7 例;年龄55~83 岁,平均(68.94±4.03)岁;患病时长2~5 年,平均(3.28±1.08)年;患处:左眼21 例,右眼34 例;晶状体和硬度分级:Ⅳ级32 例,Ⅴ级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本研究已获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伦理字2023004012 号)。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存在暗影、浑浊等表现;符合手术适应证;凝血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先天性视力下降;以往有眼部手术史;视网膜、玻璃体病变;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2 d 均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国药准字H20203092)滴患眼,6 次/d;术前0.5 h 进行散瞳,应用相同的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对照组予以超声乳化治疗:使用3 mm 穿刺刀取巩膜隧道切口,在前房注射粘弹剂,在3 点方向角膜缘取辅助侧方切口,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超声乳化能量为40%~70%,应用拦截劈核法乳化吸出晶体核,吸净皮质,再次向前房注射粘弹剂,囊袋内置入人工晶体。观察组予以SIMNCE 治疗:自角膜缘后方2 mm 处作反眉弓形巩膜切口,切入巩膜一半位置,弦长约4 mm,进入角膜1.5 mm 位置,保持外口<内口,使手术切口形成“梯”字形。使用15°刀自2 点方向进行辅助,注射粘弹剂,然后使用穿刺刀穿刺,确保内口直径>5 mm,持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增加直径至6~7 mm,随后在前方内纺织晶体核,再次注射粘弹剂。根据患者眼部具体形态选取碎核器进入前方,将核后面作为垫板,再实施碎核,使用圈匙取出碎核,吸出皮质。前房应用粘弹剂填充,囊袋内放入人工晶体,水密切口。两组术后均常规换药。
1.4 观察指标 (1)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角膜散光度:分别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7 d 的BCVA(应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及角膜散光度(使用角膜曲率计测量)水平。(2)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与术后7 d,分别应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定六角形细胞比率与细胞密度。(3)泪膜状况:术前与术后7 d,分别使用抗生素滴液湿润荧光素试纸,贴敷在眼睑边缘,患者连续眨眼5 次,确保眼表粘到荧光素,使用YZ5FI型裂隙灯照射,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4)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两组术前、术后7 d 各抽取0.2 mL房水,常规分离后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5)并发症:记录两组角膜水肿、囊膜破裂、前方积水发生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角膜内皮细胞及BUT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7 d 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密度均降低,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术后7 d 的BUT 较术前均延长,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更长(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及BUT 对比()
表1 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及BUT 对比()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n六角形细胞比率(%)术前术后7 d BUT(s)术前术后7 d对照组观察组细胞密度(个/mm2)术前术后7 d 55 55 tP 57.49±4.82 57.96±4.20 0.545 0.587 43.68±5.01*47.89±4.31*4.724 0.000 2 780.36±132.25 2 781.06±132.81 0.028 0.978 1 563.25±201.15*2 258.34±243.17*16.335 0.000 8.11±1.15 8.05±1.20 0.268 0.789 9.78±2.20*11.51±3.08*3.390 0.001
2.2 房水细胞因子水平 术前两组房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 的bFGF、IGF-1、IL-6 水平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对比(ng/L,)
表2 两组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对比(ng/L,)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nbFGF术前术后7 d IL-6术前术后7 d对照组观察组IGF-1术前术后7 d 55 55 tP 7.65±0.40 7.59±0.43 0.758 0.450 5.26±0.36*3.10±0.25*36.549 0.001 7.89±0.48 7.86±0.45 0.338 0.736 5.61±0.38*3.20±0.30*36.916 0.001 58.35±5.26 58.89±5.37 0.533 0.595 53.18±4.81*45.56±3.05*9.922 0.001
2.3 BCVA 及角膜散光度 两组术后7 d 的BCVA比术前高,角膜散光度比术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BCVA 及角膜散光度对比()
表3 两组BCVA 及角膜散光度对比()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nBCVA术前术后7 d角膜三光度(D)术前术后7 d对照组观察组55 55 tP 0.45±0.12 0.46±0.10 0.475 0.636 0.98±0.52*1.30±0.20*4.260 0.000 0.85±0.25 0.84±0.22 0.223 0.824 0.77±0.09*0.63±0.10*7.717 0.000
2.4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例(%)]
3 讨论
白内障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眼部组织老化、营养缺失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晶状体代谢异常。因此,发病后视线会因晶状体浑浊,导致光线无法直接投射在视网膜表面,主要症状为视线模糊。大部分白内障患者在就诊时,核硬度已达到Ⅳ级,临床将其称为硬核白内障,晶状体多呈深黄色或深棕褐色,已严重影响视力[5]。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该病,但对于选取何种手术方式治疗更为有效、安全尚存在一定争议。
超声乳化治疗的优势主要为时间短、散光小、切口小等,但其对硬核度具有一定限制,在治疗Ⅳ~Ⅴ级患者时,术中需加大碎核能量,极易损伤眼球内组织,影响眼部功能恢复[6]。且随着能量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性也随之增高,不利于术后恢复,且治疗费用较高。而SIMNCE 实施不受硬核度限制,可通过扩大切口、核碎裂方式处理各种硬度,临床应用较为广泛[7]。SIMNCE 中应用“梯”字形切口,保持囊外手术,术中通过持续环形撕囊手法,使用圈套器取出碎核,可有效减轻对角膜组织、前房、玻璃体等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 d 的BCVA 比对照组高,角膜散光度比对照组低,证实SIMNCE 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在改善视力方面疗效更佳。并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SIMNCE 治疗安全性较高,这一结果与杨阳等[9]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手术属于入侵性治疗,会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一定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会增加角膜厚度,扩大面积,影响疾病预后[10]。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术后7 d 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密度均较术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SIMNCE治疗对硬核白内障患者与超声乳化相比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小,究其原因可能为:超声乳化术中劈核、碎核等操作产生的震荡,加之能量转换灼热等因素会直接影响角膜内皮细胞;而SIMNCE 治疗多在囊袋内操作,可有效避开角膜内皮层,进而减小接触损伤[11]。此外,由于泪膜自身的稳定性较低,眨眼后能够遍布在眼膜表面,为眼部神经提供营养,而白内障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泪膜,进而引起眼部不适症状[12]。本研究对此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术后7 d 的BUT 较术前均延长,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更长,提示SIMNCE 治疗该病患者在稳定泪膜方面效果更明显,利于改善预后。
硬核白内障发病是一种复杂的阶段,伴随多种细胞因子改变。白内障手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残留的细胞会自主修复,导致bFGF 释放、合成;IGF-1 为IGF 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在房水细胞中,能够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作用,组织细胞出现损伤时会快速分泌;IL-6 属于促炎因子,主要由角质细胞、T 淋巴细胞分泌,可加重应激反应[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7 d 的bFGF、IGF-1、IL-6 水平均较术前低,且观察组更低,提示SIMNCE 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可有效降低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与SIMNCE 创伤性较小有关,可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因此,术后房水细胞因子呈低表达水平[15]。
综上所述,相比超声乳化,SIMNCE 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疗效更佳,可有效提高视力,保护角膜内皮细胞,改善泪膜状况,降低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