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对比观察*
2024-05-10钟伟兵熊玲兵刘衍冬
钟伟兵 熊玲兵 刘衍冬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 南昌 330009)
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原发性高血压也是房颤、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血脂药物总称,主要用于降低血清、肝脏内胆固醇,其调节血脂作用显著,在治疗慢性心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2~3]。随着医疗水平发展,他汀类药物种类繁多,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不同药物之间疗效、安全性、药动学特点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4]。庞广辉等[5]的研究证实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肾功能保护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高质量研究较少,故本研究拟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8 月至2023 年8 月于南昌市第三医院就诊的68 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 组23 例(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22 例(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C 组23 例(予以辛伐他汀治疗)。A 组男15 例,女8 例;年龄26~70 岁,平均(54.18±8.35)岁;病程2~18 年,平均(9.16±2.08)年;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23.72±1.68)kg/m2;心血管危险分层[8]:低危17 例,中危6 例。B 组男13 例,女9 例;年龄25~72 岁,平均(55.49±7.96)岁;病程1~17 年,平均(9.35±1.83)年;体质量指数19~27 kg/m2,平均(22.68±1.75)kg/m2;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14 例,中危8 例。C 组男17 例,女6 例;年龄24~73 岁,平均(55.16±8.73)岁;病程2~16 年,平均(9.08±2.15)年;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22.94±1.65)kg/m2;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15 例,中危8 例。三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所有受试者权益均符合《赫尔辛基宣言》[9]内容。本研究已由医院医学伦理审核并批准通过(伦理编号:2021056)。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性别不限,年龄≥18岁,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6~7];(2)入组前血压血脂水平基本得到控制;(3)对本研究所用他汀类药物无过敏或合并用药禁忌;(4)患者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入组前3 个月接受相关干预治疗;(2)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多系统疾病,急重症感染或恶性肿瘤;(3)有高血压危象疾病史;(4)妊娠期、哺乳期或计划妊娠女性;(5)依从性不佳。
1.3 治疗方法 三组均予以高血压基础治疗,包括饮食、运动指导,并根据不同患者情况予以降压药(如沙坦类、地平类等)控制血压,持续治疗8 周。
1.3.1 A 组 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193144),初始剂量20 mg/d,之后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单日限量<80 mg。
1.3.2 B 组 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80482),初始量5 mg/d,之后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单日限量<20 mg。
1.3.3 C 组 予以辛伐他汀治疗,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片(国药准字H20000009),20 mg/d,晚餐时服用,用药剂量可个体化调整,单日限量<80 mg。
1.4 检查指标 (1)三组临床疗效比较:根据相关标准[6],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总胆固醇(TC)水平下降≥20%为显效,≥10%至<20%为有效,<10%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三组血压及血脂情况比较:统计治疗前后三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约5 mL 空腹静脉血,静置离心处理后吸取上层血清备用,采用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3)三组不良反应比较:统计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痛、血糖升高、转氨酶升高、横纹肌溶解等。(4)三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心血管健康评分,评分涵盖饮食、身体活动、戒烟、睡眠,以及肥胖、胆固醇、血糖、血压,总分范围0~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心血管越健康[1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Statistic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有统计学意义,则两两组间比较行q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与分析方法分别为%及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 组较A 组、C 组高(P<0.05);A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三组血压情况比较 治疗前三组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血压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且B 组低于A 组和C 组(P<0.05);A 组、C 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压情况比较(mmHg,)
表2 三组血压情况比较(mmHg,)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A 组、C 组相比,#P<0.05。
组别 n收缩压治疗前治疗后舒张压治疗前治疗后A 组B 组C 组23 22 23 FP 164.84±7.62 161.30±7.10 163.25±6.94 1.352 0.266 149.38±6.14*140.77±6.25*#148.30±6.23*12.756 0.000 101.79±5.14 103.42±4.20 103.06±4.43 0.782 0.462 94.57±4.18*90.36±3.25*#95.33±4.27*10.330 0.000
2.3 三组血脂情况比较 治疗前三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 均下降且B 组低于A 组、C 组(P<0.05),HDL-C 均升高且B 组高于A 组、C 组(P<0.05);A 组、C 组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脂情况比较(mmol/L,)
表3 三组血脂情况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A 组、C 组相比,#P<0.05。
组别nTC治疗前治疗后TG治疗前治疗后LDL-C治疗前治疗后HDL-C治疗前治疗后A 组B 组C 组23 22 23 FP 5.88±0.47 5.73±0.52 5.79±0.56 0.556 0.576 5.26±0.49*4.85±0.38*#5.28±0.57*5.528 0.006 2.16±0.41 2.15±0.53 2.08±0.35 0.230 0.795 1.78±0.38*1.69±0.44*#1.88±0.31*1.413 0.251 3.76±0.39 3.84±0.32 3.80±0.37 0.275 0.761 3.47±0.22*3.28±0.26*#3.50±0.32*4.362 0.017 0.93±0.23 0.98±0.20 0.96±0.21 0.312 0.733 1.15±0.31*1.38±0.32*#1.16±0.26*4.264 0.018
2.4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43%、18.18%、26.09%,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2.5 三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评分均上升且B 组高于A 组、C 组(P<0.05);A 组、C 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三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分,)
表5 三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A 组、C 组相比,#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A 组B 组C 组23 22 23 FP 48.39±5.72 47.58±6.16 48.71±5.35 0.230 0.795 60.15±4.04 65.50±5.33*#59.69±5.60 9.200 0.000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且发病逐渐年轻化[11],高脂血症作为其常见合并症,主要表现为血脂水平的异常升高,二者正向反馈,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影响认知功能[12],因此需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他汀类药物是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限速酶从而起到降低胆固醇的疗效,是临床降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提供科学客观依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B 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说明相较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分析原因在于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能够定向作用于肝-降低胆固醇靶向器官,能有效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吸收分解,降低TC、TG 水平,同时瑞舒伐他汀为亲水性,少部分经肝代谢,不易受肝药酶影响,故同等剂量下药物疗效更高,降脂强度更大[13]。而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呈亲脂性,经肝代谢且与剂量相关,故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更显著,相关研究还表明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有关[14~15]。本研究结果中,B 组收缩压、舒张压降幅明显大于A 组、C 组,且血脂指标改善效果更优,提示瑞舒伐他汀降压降脂作用更明显。分析原因在于其能促使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帮助血管扩张,同时对血管内皮损伤较小,血液供应正常,故高血压症状改善[16]。本研究中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他汀类药物对人体安全性较好,但从药物理化性质而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均为脂溶性,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更易发生不良反应,瑞舒伐他汀则为水溶性,不易透过脂质层,对肾上腺、心脏、大脑等的影响较小,故风险程度相对较低。本研究中分组样本较少,故统计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后续将扩大样本进行调查。本研究还比较三组心血管健康评分,B 组评分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分析原因可能与瑞舒伐他汀降脂降压作用显著有关。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且未统计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之后将设置随访周期进一步收集相关数据。
综上所述,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瑞舒伐他汀的降血压降血脂效果相比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更显著,且安全可靠,有利于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