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2024-05-10高长花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靠天吃饭”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智慧农业”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改造,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对于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智慧农业的必要性出发,分析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智慧农业;路径选择
“智慧农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为支撑,运用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管理。现阶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传统农业也逐渐向信息化转变,从而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但目前来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究现代“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
1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智慧农业的必要性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摆在首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稳定在6 000万t以上,棉花、油料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肉类、禽蛋、牛奶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133元,是1978年的150.69倍[1]。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等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亟需进行科技创新与改造,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形态,通过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对土地和劳动过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现阶段,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继融入智慧农业体系,发展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发展“智慧农业”面临的瓶颈
2.1 产业发展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目前,我国的智慧农业产业规模仍较小,市场集中度不高,产业发展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农业信息化产业方面,虽然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农业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领域[2]。同时,我国智慧农业市场相对分散,难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在农业物联网产业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目前,我国的农业物联网产业以政府推动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同时,由于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市场缺乏对智慧农业项目的长期投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智慧农业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2.2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足
“智慧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8.8%,远低于城镇地区的82.91%[3]。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导致农村地区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受限,同时导致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2.3 智慧农业人才严重缺乏
“智慧农业”发展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学科领域。智慧农业建设离不开科技人才和农业管理人才的支撑,但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仍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智慧农業人才培养机制与智慧农业发展需求并不匹配,缺少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经营管理、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智慧农业装备研发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也存在专业不对口、技能不匹配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等情况,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严重阻碍了智慧农业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和应用。
3 “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3.1 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顶层设计
国家政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部门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强化对“智慧农业”的战略性引导与整体规划,实现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最优匹配,避免市场调控失灵,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同时,要持续优化智慧农业的发展机理,并加强顶层设计:一是要构建健全农业保障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补偿机制,以减少耕地撂荒;加快农地流转,实行集中连片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二是要加大对农业科学研究的投资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的转变,引领农业走向现代化与智慧化。三是要构建省级、市级、县级农业物联网集成应用服务平台,增强农业信息服务的效能,推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为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建立一个基于科学技术、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体制,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推动农产品在诸如制造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3.2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为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信息化基础
“智慧农业”建设要以农民为中心,以农业信息服务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政府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化网络,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模式,加快建立以基层供销社为主导、以农资企业为骨干、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格局[4]。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并加快整合现有农业信息资源,建立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涉农企业和专业市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农业信息的预测预警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农民的公益性网络服务,扩大网络覆盖面,完善移动信息终端建设。同时,健全农业信息发布制度,促进政府农业网站与社会专业网站的有机结合机制,加强对农业农村网站的动态管理和考核评价,促进农业农村网站健康发展。
3.3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构农业产供销网络
“智慧农业”在破解“三农”信息服务壁垒、市场流通难、供需不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深度集成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提高农户收入。现阶段,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都已加快乡村布局,推动乡村电商的发展。因此,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对农村电商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是实现乡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同时,要积极推动多部门协同,提倡“多元参与、多平台合作、多模式发展”的战略,构建完善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体系,推动大数据、云等可溯源技术在农产品供销网络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完善农产品品质标准,并应用大数据以及云存储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记录与追溯,在此基础上,加强与电商平台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头部电商平台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实现精准营销,提升农产品营销推广效果,同时需要以品牌化战略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努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技术应用,赋能农业生产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要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二是要加快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传感器技术应用,利用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PH值、土壤温度等参数,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送到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并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三是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利用无线传感网络将数据传送到云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四是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环节中,要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植物生长环境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及病虫害监测等方面,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5 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数字化驱动智慧农业发展
农业大数据体系建设是智慧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应从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的总体目标出发,以推进智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构建完善的大数据共享机制为重要抓手,以增强大数据采集处理能力为主要措施,以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为重要基础,着力推进我国农业大数据体系建设[5]。在数据采集方面,应构建从国家到省、市、县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大数据采集网络体系,实现对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快速高效的采集与整合;在数据分析方面,应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及时高效的分析;在数据共享方面,应建立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开放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数据应用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应用机制,实现农业大数据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有机对接,发挥大数据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6 加快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撑
培育一大批具有农业科技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推广专家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头人的培育,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為“智慧农业”建设提供扎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同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提升农民受教育程度与知识层次,提升其对于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技能,让农民能熟练使用先进科技与智能装备,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推进农民职业化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尤其要发挥乡村青年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乡村青年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
3.7 加大农业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为智慧农业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引入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现阶段,我国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信息采集终端价格高、设备性能差、覆盖范围小、终端的稳定性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业”在农村的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农村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农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宽带接入等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体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重组,鼓励各种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应放在提高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可及性上,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降低信息采集终端的成本,提升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并拓宽其覆盖范围。通过提供高效能、低成本的技术设备,确保农村区域能够接入和利用智慧农业技术。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了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需要深入分析现阶段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完善顶层设计,并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从而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转型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晓东,肖惠玲.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1-4.
[2]李惠文.智慧农业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机市场,2023(10):70-72.
[3]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05):12.
[4]陈轶丽,何晓.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智慧农业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10):10-13.
[5]叶兴艺,谢闯.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问题与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2023(12):3-6.
作者简介:高长花(1977—),女,汉族,山东博兴人,大专,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