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类型及转化策略
2024-05-10胡文祥
胡文祥
在教学工作中,学困生是特别需要被关注和理解的群体。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学困生身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理想。只有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有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本文从学困生产生的各种原因入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提出了转化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学习能力低型学困生
学习能力低型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弱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学生。这类学生记忆力较差,与其他学生相比,学习接受能力较弱。他们常常在学习新知识时感到吃力,难以理解和获得。在教学中,他们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教师在给这类学生辅导时,往往需要多次解释相同的问题,但他们依旧难以理解,或者是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仍旧不会。
针对这类学生,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要对他们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如果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可能会导致他们压力过大,不仅无法达到要求,还可能对他们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自卑和叛逆等。此外,过高的期望值也可能使这类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产生怀疑,进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对教师和家长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时,都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多考虑这类学生的身心状态。例如上课时,教师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这类学生回答,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布置作业时,在某些偏题和难题方面对这类学生不设要求;等等。
二、方法不当型学困生
方法不当型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或困难的学生。方法不当型学困生大都表现为学习很用功,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端正,课后作业也能认真完成,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这类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在学习方法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分享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如何做好听课笔记的方法,在复习记忆及思维方法培养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其次,教师要加强实际操作方法的训练。学习方法只有多加练习,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要指导这类学生不断地实践操作,活学巧练,及时总结学习经验,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这类学生进行思考,必要时可以抛出一些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要求他们勤思多问,追根究底,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便于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心理障碍型学困生
心理障碍型学困生主要表现为抑郁、自卑、迷惘、逆反、焦虑等。对这类学困生来说,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困难所在,包括他们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注意力问题和自信心问题等。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教育。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教学活动是师生情感和思维交流的平台,与这类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振奋他们的学习士气。因此,教师应多关心和理解这类学困生,平时多与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困生传达亲近、理解和信任的信息。
四、贪玩型学困生
贪玩型学困生主要是缺乏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干扰,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学习效率低。贪玩是儿童的天性,但如果因为贪玩而导致了学习困难,就需要介入干预。针对这类学困生,重点是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这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和家长需要在要求和管理上达成一致,做到在学校由教师监管,在家由家长监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挑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满腔热忱不断为之努力。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育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对症下药,积极引导,帮助各类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要根据转化效果及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全面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效率。
【本文系长沙市岳麓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lqkt20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