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一体化:高校全面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选择
2024-05-10刘慧婷熊媛媛李怡梦
刘慧婷,熊媛媛,李怡梦
(暨南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高校肩负着育人育才的崇高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和指示批示。聚焦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推进“三全育人”改革的时代要求,对高校各级党组织以系统性思维抓好顶层设计,统筹做好各机构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最广泛地把师生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对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领导提出了新要求。
一、党群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与核心要义
(一)回望与启示:党群一体化的发展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征程中,群团组织一直被作为广泛联系各方面群众、巩固党执政根基的重要依靠力量。党始终围绕中心任务对群团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形成了党领导群团的重要经验。有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群团工作进行了研究梳理,从革命年代的组织群团、发展群团,到建设时期的壮大群团、依靠群团,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加强群团、开发群团,再到进入新时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党的群团工作实践证明,做好群团工作关键在党,党组织必须把群团工作纳入总体布局,抓好党群工作的顶层设计。[1]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党中央对基层党建和群团工作加强全面部署,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的群团工作原则和举措陆续出台,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的一体化趋势逐步形成。
“组织起来”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把党群组织整合起来,把党员和群众力量组织起来,是党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党建工作整体效能的优先选择。“党群一体化”作为一种党建工作模式进行试点实践,先是出现在党群工作基础薄弱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如珠海市在新经济组织中试点实行“党群一体化”的党建模式,形成了党群工作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2]再如有研究者基于苏南地区的基层党建实践经验,论述了“党群一体化”的建构路径、运行机制和实践成效。[3]由于高校党组织自上而下的“校-院-系”组织体系严密、结构清晰、运行畅通,群团组织的“存在”具有坚强的政治保障。检索中国知网可以发现,高校党群关系和党群建设的研究大多以促进党建质量提升为目标对党群组织的联动建设进行探讨。有的从实现高校党组织整体功能的角度提出党群组织系统性、整体化运作的重要意义,如陈荣武认为党建工作系统要向“党组织+”转型,高校党委既要协同上下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又要处理好党群组织和党群干群的关系。[4]有的从提升组织力的角度阐释了包括密切党群关系、统筹形成合力等在内的具体路径,如郭方等认为由于部分师生不是共产党员,以及高校师生存在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特点等情况,高校党组织必须通过与学校其他工作协同推进、融合发展等方式实现组织力的有效提升。[5]在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的要求下,党群共建在党建工作中取得的积极成效,为其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研究和实践基础。
(二)“三个重视”:党群一体化的核心要义
党群一体化,概括来说,就是构建涵盖党群组织建设同布局、党群工作同推进、党群阵地同建设、工作实效同考核等在内的多元一体化工作格局,以党的组织建设带动群团组织建设与发展,以群团组织建设服务党的组织建设,实现党群组织共谋共建、党群工作互促共进。回顾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群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固有特征。
第一,重视统筹布局,共同“搭好台子”。“一体化”是合为整体、集聚力量,其中任何一方单独运转或互相拆台,都会使得整体力量减弱甚至消失,多方力量的协同互促才能形成超越各自效能总和的新力量。推进党群一体化,首在提高对群团组织建设和群团工作的重视,健全党群工作开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组织共建和工作推进搭建平台,为一体化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如刘戈认为要在部署、落实、检查和考核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步调一致,建立健全履责问责的长效机制。[6]
第二,重视党建引领,确保“走对路子”。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7]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党群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党组织要有效发挥政治功能,以党建引领抓好群团组织建设,强化群团组织政治性的鲜明特征,确保群团组织工作目标与为党育人的中心任务保持一致。在吴少进等看来,围绕组织建设、工作队伍、工作落实和榜样引领等方面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对群团工作的整体带动效果。[8]
第三,重视活力激发,齐心“迈好步子”。有研究者通过对党的群团工作历史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从群团组织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论视角论述了群团工作保持独立性、创新性的重要意义和科学依据。[9]党群共建过程中的“党建带群建”不能成为“党建代群建”,更不能“一揽子”解决群团组织的组织生活和业务工作。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构建要注重激发群团组织活力,督促和指导群团组织结合自身联系的群众特点和实际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党群一体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大思政”教育观作为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观”为哲学基础的工作理念,其基础和关键在于整合一切资源和力量,最广泛地联系和凝聚师生,形成向心性力量,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10]。作为一种具有系统性思维的党群建设与党群工作思路和实践模式,党群一体化与“大思政”教育观的核心内涵高度契合,这对于高校各级党组织统筹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校-院-系”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实践和应用价值。
(一)党群一体化有利于凸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形态性
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无法分割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性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锚定党对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全体党员和师生群众中凝聚政治认同、强化价值认同,确保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问题上把好政治方向。党群一体化可以加强党群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进党群组织从严从实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群团组织的政治作用,依托党群组织的组织育人能力,营造思想上理性认同和行动上自觉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二)党群一体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这一显著特征,充分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强调了高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参与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这也进一步说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谋划和落实必须充分考虑工作主体和客体的多样性,坚持站在师生的角度,高度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真切关心师生的现实问题和精神需求。党群一体化的机制建构和实施有利于推动和监督高校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共建共查,密切联系服务师生群众,更好地做到为了广大师生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依靠广大师生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好关乎师生利益诉求和成长发展的重点问题作为工作重心。
(三)党群一体化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深度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要依托两个重要抓手,一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另一个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因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被划分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推进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深度融合,必须在教育主体、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资源整合。从组织动员优势的角度来看,党群一体化可以加速这一向心力量的聚合。具体来说,在教育主体上,“校-院-系”各级党组织可以通过党群组织的联动建设开展思政工作联席会议、教师沙龙和专题研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增强任课教师和党政干部、群团组织负责人、辅导员等思政队伍的积极沟通,提升情感上的集聚和工作上的契合。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加强各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间的联合部署、联动建设和资源共享,可以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内在统一和延续伸展,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举措之间的联系性、接续性和整体性。
三、党群一体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化路径
工作路径的选择必须在既定任务的引导下,传承原有工作经验,明确目标导向,顺势而为、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围绕这一特定目标,结合党群一体化在非公有制企业等领域和党建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建构党群一体化机制,应从党群组织的政治功能如何凸显,价值引领能力如何提升,以及育人合力如何增强三个方面进行总体谋划,以实现系统思维指导下的党群联动,切实增强党的领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激发群团组织活力,形成党群组织、各部门、岗位工作人员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履职尽责,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政治工作态势。
(一)路径选择的三个维度
一是凸显政治功能,强调党群共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思想性与政治性高度统一的系统性工程,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当前,多元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涌现让高校党群组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突出政治功能,更需要旗帜鲜明地为党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进党群一体化,其核心目标是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抓实党群组织建设。如果党群组织在开展党建活动、思想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内容枯燥,就无法起到通过党群组织引导思想、凝聚人心、强化认同的作用。因此,推进党群一体化必须以党群共建为根本原则,确保党群组织保持工作目标的高度统一和组织建设的同频共振,把党群组织的组织育人优势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优势。
二是注重价值引领,强调党群互促。思想指引方向,价值引领行动。越是面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越是要坚持在青年学生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价值引领绝非只是在宏观上传播党政主流价值,关键还要让青年学生在政治上对党充分信任,在情感上与党和国家紧密相连。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特有优势和资源,积极融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局,形成与党建工作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心-外围”局面,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拉近和青年的距离,主动与青年对话。让党组织在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中发挥导向作用,用党史学习教育和鲜活的中国故事打动青年,用优秀的师生党员事迹感染青年;让群团组织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持续深化改革,塑造新的组织形象,提升感召力、影响力和引领力,为党的事业争取青年、汇聚青年。
三是增强育人合力,强调多元协同。系统性工程的运行离不开各环节各部门间的协调运转和各举措做法间的相互衔接。党群共建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出最大公约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元主体参与。群团组织在工作职责和工作对象上虽有不同,却也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各级党组织要处理好群团组织之间自成体系、缺乏联系的实际问题。同时要注重结合高校教师的心理特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主动转变过去生硬灌输党政主流价值的惯性思维和刻板的工作方法,把深入广大师生、了解师生精神成长需求、解决师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同传播党的声音、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结合起来,在思想上、情感上赢得师生。
(二)“三同三强”:路径实施的优先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逐步朝着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在现实工作中仍然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多元主体协同不足、工作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等问题。在顶层设计上,缺乏系统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依赖于惯性思维。校内各部门和党群组织容易出现各自为战、同一类型的工作重复开展的情况,易于把思想政治工作狭窄地归为学工系统、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全员参与不足。其次,多元主体协同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易于出现校内党群组织、各部门机构缺少深度融合,广大师生群众主动参与校园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人翁”意识不强的情况。再次,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利益诉求多样、现实压力较大,使得他们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更高,深入凝聚引领青年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原有的“灌输式”工作方法和活动载体已无法满足现有的工作需要。以此来看,对“大思政”视野下的党群一体化实施路径进行总体谋划和探索实践,要以实现党群组织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同心同向同行为目标,深化党的全面领导作用,聚焦联动建设、载体创新和长效机制,激发群团组织活力,提高大局贡献度。
一是同步规划,强联动建设。在党群共建互动的做法上,有研究者较为完整地勾勒出党群共建机制的建设框架,提出通过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导联动责任,构建党内带党外、党建带团建、党员带群众、教师带学生的递进引领机制。[11]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合力和活力不足、引领力弱等实际问题,尤其要注重在顶层设计上推动党群组织联动建设和教育引领相结合,促进党群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党群一体化的建设要对标党的建设若干方面的内容统一部署、通盘考虑,突出党建带群建的“带”,引导各党群组织自觉担负起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校-院-系”三级党组织研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群团组织负责同志一同开展专题研究讨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联动性和整合性,且要定期听取群团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汇报,要健全群团组织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党群联动建设要注重挖掘组织优势、激发工作活力、实现互促共进。既要发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严密规范的优势,通过各级党组织为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好方向、保障好落实,使广大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当好主角;又要激发群团组织活力,明确群团组织服务学校育人育才中心任务的工作主线,准确把握师生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同步推进,强载体创新。协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整合原有的工作基础、工作阵地和组织资源,注重分层分类推进,把“单打独斗”转变为“团队作战”。在阵地建设上,可以实施结对共建计划,组织动员教师党支部和学生班级(团支部)结对并共同设立党团建设品牌项目;也可以将党建工作室打造为党群服务驿站,为党团、工会组织等开展群众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还可以在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中建立党团支部,利用学生骨干的激情与活力弥补党团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和活力不足问题。在育人形式上,有研究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将党内主题教育活动的方法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阶段和思想情况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主题式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分解成不同的阶段性任务,融入学生的大学生涯。[12]这为党团组织集中精力构建分层分类的多元一体化思想引领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高校可以面向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团员和普通学生分别推进先锋示范工程和活力提升工程,通过榜样引领发挥师生骨干在广大师生群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还可以结合普通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在党团支部和班级中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有着不同成长需求的师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同步考核,强长效机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对党群一体化的运行和考核评价作常态化、长期性的谋划。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责任层层压紧压实,方能以制度为保障让党群组织各司其职、互促互补。一方面问责监督,将思想政治工作列为各级党组织狠抓的“书记项目”,纳入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并对群团组织负责人履责情况进行同步考核,优化队伍建设。同时,明确教学、管理、组织、宣传等不同岗位的育人职责,厘清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人员由“被动配合”转变为“主动协同”。另一方面激励引导,在专业教师、思政工作队伍中加强评先选优,对在课程思政试点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强化全员育人导向。面向各级党群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申报和培育工作,通过课题研究立项和经费资助等,鼓励党群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思考总结和理论研究,创建特色品牌,树立工作典型。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党组织的全面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组织起来”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发挥党群组织的体系优势,整合组织和人才资源,凝聚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本文将推进党群一体化作为加强高校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全面领导的优先路径进行探究,以期在“大思政”“大党建”的指引下,推进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以党群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群团组织的政治作用,以党群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载体创新。通过最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师生,密切党群关系,把师生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自觉自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