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策略分析
2024-05-09何小敏
何小敏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 351100
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鼻黏膜炎性病变有关。该疾病病程往往较长,且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1]。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2-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鼻部疾病的重要方法。然而,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睡眠障碍是鼻内镜手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无疑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目前对于患者的睡眠障碍因素分析获得的结论不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分组,明确发生原因并制定护理策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收治的鼻窦炎患者37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 分者判定为睡眠障碍病将其纳入障碍组,总计91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45 例,鼻窦炎病程0.5~4.5 个月,平均(2.13±0.34)个月,年龄20~69 岁,平均(34.87±2.87)岁。而另评分<7 分者纳入正常组,总计279 例患者,其中男142 例,女137 例,病程0.5~4.0 个月,平均(2.41±0.28)个月,年龄20~70 岁,平均(33.72±2.99)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4]:①符合鼻窦炎诊断与手术指征。②年龄18~75 岁。③术前无睡眠障碍、焦虑症状。④可正确表达意愿。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①精神异常、智力障碍。②手术禁忌证。③颌面部恶性肿瘤。④其他系统慢性疾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分析患者产生术后睡眠障碍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焦虑严重程度以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总分评价,总分<50 分为无;50~59 分为轻度;60~69 分中度;≥70 分重度。睡眠障碍评分以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PSQI)评估,6 项评价,总分为21 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障碍越严重。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AS)判定,分值为0~10 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6-7]。是否可以适应术后呼吸方式、适应住院环境、术前坚持呼吸训练、持续存在的口鼻腔分泌物、担心住院费用调查,均以问卷调查方式结合患者住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整理,最终确定患者的真实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版分析。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组间比较。经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引起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 障碍组患者的SAS >50 分、VAS >4 分、无法适应术后呼吸方式率、无法适应住院环境率均更高,而术前坚持呼吸训练占有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持续口鼻分泌物率、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担心住院费用占有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引起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例(%)]
2.2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患者是否发生呼吸障碍为因变量,以存在持续口鼻分泌物、SAS >50 分、VAS >4 分、无法适应术后呼吸方式、无法适应住院环境等为自变量,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接受鼻内镜治疗的鼻窦炎患者术后SAS >50 分、VAS >4 分、无法适应术后呼吸方式、无法适应住院环境、未在术前坚持呼吸训练均为影响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见表2、表3。
表2 赋值表
表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多数研究认为,良好睡眠质量除了保障人体各项技能能够正常的运转,还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并且对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8]。目前对于鼻窦炎患者,鼻内镜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案,其中睡眠障碍为常见的并发症。而本研究中,睡眠障碍组患者为91 例,占比总患者的24.59%,可见睡眠障碍在鼻内镜术后为高发并发症类型,在单因素分析结果中,障碍组患者的SAS >50 分、VAS >4 分、无法适应术后呼吸方式率、无法适应住院环境率均更高,而术前坚持呼吸训练占有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持续口鼻分泌物率、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担心住院费用占有率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接受鼻内镜治疗的鼻窦炎患者术后SAS >50 分、VAS >4 分、无法适应术后呼吸方式、住院环境、未在术前坚持呼吸训练均为影响睡眠障碍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引起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可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①心理护理指导,为术后的患者多讲解成功案例,以提升患者对于术后康复的信心。②减轻患者疼痛,术后入睡前局部冷敷,降低患者因为鼻腔填塞引发的神经末梢敏感性。在患者术后2 d 后,可以间断性热敷的方式,以达到增强血液循环的结果,继而可以对于炎性水肿产生缓解作用,继而对于术后引起的疼痛感亦达到缓解作用。③无法适应术后呼吸方式分析:原因一,术后采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为了防止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医师通常会选择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然而,这种填塞会导致鼻腔通道受阻,使患者无法适应原有的鼻呼吸方式。原因二,鼻腔黏膜肿胀:术后4 h,鼻腔黏膜肿胀达到峰值,此时患者会因鼻腔完全阻塞而不得不改为经口呼吸。对于未接受过经口呼吸训练的患者,这种改变可能会导致不适。原因三,术前未进行经口呼吸训练:部分患者在术前并未接受过经口呼吸训练,术后因鼻腔阻塞被迫改为经口呼吸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方式不适应的现象。鼻腔在接受填塞后,只能改为以口呼吸的方式,一旦发生了骤然的改变下,将对患者会造成困扰,尤其是对于睡眠的影响。护理对策如下。a.呼吸训练方法:术前1~3 d 完成口呼吸训练,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适应以口呼吸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式,以棉球塞住鼻孔,指导患者以用口呼吸的方式,每日3 次,每次30 min,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适应状态,以达到延长时间的目的,确保患者可以更好的习惯以口呼吸的方式,从而对于术后呼吸方式改变产生的不适感达到减轻的目的。b.饮食后生理盐水漱口:饮食后,患者可采用生理盐水漱口,以减轻口鼻腔黏膜的干燥感,降低不适感。c.增加湿化疗法:在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湿化疗法,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减轻鼻腔干燥,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呼吸方式改变。d.心理护理:对于术后呼吸方式改变不适应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关心患者感受,耐心解答疑虑,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e.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不适问题,确保患者术后康复顺利进行。④保障住院环境,提升患者睡眠的舒适感,是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为了营造更佳的睡眠环境,医院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首先,病房内要加强病房管理。在晚上21:00 后,尽量避免大声谈话,到了22:00,病房应熄灯,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提醒患者及家属及时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避免手机铃声影响患者休息。其次,改善医院环境。医院应尽量将住院环境布置得温馨舒适,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氛围。允许患者将家中熟悉且有助于睡眠的物品带到医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睡。这样,患者在住院期间就能拥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睡眠环境。此外,还要注重病房内的绿化和美化。⑤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医护人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指导。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⑥其他护理:针对鼻腔内分泌物过多的症状,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炎、抗过敏药物和抗生素等,以减轻鼻腔炎症和控制感染。物理治疗主要包括鼻腔冲洗、红外线照射等,以清洁鼻腔和减轻症状。此外,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鼻腔内分泌物过多的症状。健康指导包括:a.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增强身体免疫力。b.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果,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c.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敏原,如烟草烟、花粉等。d.遵循医嘱,按时用药。e.学会正确擤鼻涕的方法,避免用力擤鼻涕,以免加重鼻腔损伤。f.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愈信心。
综上所述对于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发生术后睡眠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患者术后SAS >50 分、VAS >4 分、无法适应术后呼吸方式、无法适应住院环境、术前坚持呼吸训练占有率低均为影响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应当积极地给予相关的疏导,以达到改善睡眠障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