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念养育课程对青少年的母亲养育倦怠和亲子关系的影响研究*

2024-05-09李美佳傅万艳

重庆医学 2024年8期
关键词:正念养育子女

李美佳,许 辰,吴 亮,傅万艳,李 敏△

(1.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军事心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2.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重庆 400038)

养育倦怠特指父母的倦怠状态[1],表现为强烈的耗竭感、情绪疏离、厌倦自己的父母角色[2]。养育倦怠在不同国家发生率为1%~8%[1],父母在倦怠状态下会出现自杀意念、忽视子女需求甚至虐待子女的情况[3],子女难以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4],损害亲子双方的身心健康[5-6]。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7],而母亲的情绪状态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直接相关[4,8-9]。养育倦怠主要源于养育过程中风险和获得的资源之间长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10],其主要预测因素有父母的人格特质、养育情绪体验、养育功能和家庭功能[11-12]。目前养育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的研究[13-15],有效的干预研究相对较少。

正念养育指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保持时刻觉知[16]。SUSAN制订了正念养育课程[17],用于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及其父母的心理症状[18-2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母亲是教养子女的主要力量,母亲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家庭氛围和教养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正念教养课程帮助母亲学会自我情绪管理方法,提升母亲情绪管理能力,改善母亲教养情绪体验和亲子关系,提升母亲养育子女过程中的生活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3年5月在重庆市某中学招募学生母亲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有青少年子女(12~20岁)[9]生活在家中;(2)在家中承担主要养育任务;(3)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不能完整参加线下课程。共纳入203名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将能立即参与正念养育课程的99名母亲作为干预组,将无法立即参与正念养育课程的104名母亲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通过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023-03)。

1.2 方法

1.2.1样本量估算

使用统计软件G*Power进行样本量估算,采用t检验,预设中等效应量为0.50,并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为了保证统计检验力达到0.8,至少需要128名研究对象。考虑存在25%的样本量流失率,因此总样本量至少为172名。

1.2.2评估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母亲的年龄、家中子女数量。(2)亲子关系量表:采用丁爱玉编制的亲子关系自我评定量表(父母版),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如条目1“我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相处”的选项“很不符合”记1分,“非常符合”记5分。得分越高,亲子关系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3)养育倦怠评估量表[22]:该量表由ISABELLE等修订,中文版由3名英语笔译硕士共同翻译审校。该量表共23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1~7级评分。如条目23“我无法再向孩子表达自己有多爱他们”的选项“非常不同意”记1分,“非常同意”记7分。得分越高,养育倦怠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9。(4)正念五因素量表[23]:由BAER等编制,中文版由DENG等[24]于2011年修订。共有3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1~5级评分。如条目1“在行走时,我会有意关注身体在行走中的感觉”的选项“完全不符合”记1分,“完全符合”记5分。得分越高,正念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9。(5)生活满意度量表[25]:该量表由DIENER等编制,MANTAK博士修订并翻译,中文版信效度由熊承清等[26]验证。包括5个条目,采用liker7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1~7级评分。如条目1“我的生活大致符合我的理想”的选项“非常不同意”记1分,“非常同意”记7分。得分越高,个体对生活越满意。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0。

1.2.3干预程序

干预组参加8次线下正念养育课程,每周2次,每次1.5 h;对照组暂不参加课程。在课程开始和结束时使用上述工具对两组被试进行评估。

1.2.4干预方案

根据养育倦怠风险-资源理论[10],养育倦怠的保护性因素包括母亲的情绪觉察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以该理论为依据,SUSAN的正念养育项目为基础,结合本课题组调查获得的母亲养育倦怠的影响因素,制订了针对母亲的正念养育方案,对母亲的情绪觉察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行8次课程训练。课程内容由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应用心理学博士共同督导审核,重庆市某中学德育副校长和专职心理教师(中级职称)配合课程组织工作。采取课堂讲授、角色扮演、正念体验与分享等形式,每天借助微信程序进行正念练习打卡,课程方案见表1。

表1 正念养育课程方案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干预前,两组亲子关系、生活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干预前后两组指标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干预组养育倦怠得分降低,亲子关系、正念五因素和觉察、不判断、不反应维度及生活满意度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亲子关系、正念五因素和觉察维度及生活满意度得分更高,有觉知行动维度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指标比较分)

3 讨 论

本研究观察正念养育课程对减少养育倦怠和改善亲子关系的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正念水平明显提升,母亲养育倦怠得分明显下降,亲子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得分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在以上方面均未见明显改善,初步说明该课程有积极效果。

本研究干预后干预组觉察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证实,提升觉察能力是养育倦怠得以减少的关键[27-28]。觉察自身情绪是情绪调节的首要环节,有助于减少过度情绪反应[29]。通过STOP练习,母亲觉察到自己情绪即将失控,主动暂停,为应对教养问题留下反应空间。除觉察情绪外,觉察自身需求、主动进行自我关怀同样能够减轻压力反应,减少养育过程中的不良体验,预防养育倦怠的产生[30]。通过正念伸展和“我需要什么”的书写练习,母亲们领悟到自身精力和能力也有极限。成为“完美母亲”甚至“完美女性”的观念使母亲们无暇顾及自身需求,无限透支自身精力以确保“什么都要做好”[31]。课程鼓励母亲们首先觉察并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如果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则要降低完美标准,或主动寻求家庭成员帮助。

本研究干预后干预组亲子关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亲子关系的改善可能是由于参与课程的母亲们在亲子互动中不再习惯性采用指责、评价、讲道理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说教,转而采取倾听、不反应的方式对子女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关注和回应,使子女感受到母亲情绪和行为的积极转变,原本看似难以调和的亲子关系因此得以松动。来自Stroop任务的行为学证据表明,正念训练能够通过提高自我控制,降低自动化反应[32]。母亲接受正念养育训练后能更好地觉察情绪,暂停习惯的立即冲动反应,减少亲子互动中的情绪失控等自动化反应。

本研究干预后干预组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生活满意度的改善可能有两方面原因:(1)亲子关系的改善使得家庭氛围更加融洽,生活满意度水平随之提升;(2)正念教养课程中的以“初心”看待自己的孩子、感恩练习和3件好事练习,均有助于被试重新看待生活中被忽视的积极部分,领悟到生活并不像她们认为的那样糟糕,对生活的满意度因而有所增加。

正念养育课程减少养育倦怠的作用未在本研究中得到充分证实。干预后干预组养育倦怠得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养育倦怠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一方面,可能受到未知混杂因素影响,缩小了组间差异;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该课程持续时间只有4周,而养育倦怠是由于资源与风险长期失衡导致的[1,14],短期认知或行为的转变还不足以改变倦怠状况。这提示母亲需要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坚持正念教养、情绪管理训练、自我关怀练习,有效降低养育倦怠。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改善母亲自身情绪入手,证实了正念养育课程对提高母亲的生活满意度和缓和亲子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对未来相关研究有借鉴意义。不足之处在于减少养育倦怠的效果未在组间比较中得到充分验证,提示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优化。未来应结合干预后的访谈优化课程方案,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方式,将配偶和子女的感受也纳入讨论,全面考察课程的远期效果,在此基础上依托社区或学校推广该课程,营造注重正念教养的家校共育氛围,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正念养育子女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