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024-05-09刘晓军
刘晓军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警务装备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的增强,警用装备体系化、标准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提升警用装备实战和管理保障效能,已经成为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必然要求。为适应公安装备工作发展需要,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以下简称“警察大学”)在公安技术学科下设置了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方向,旨在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及理论,研究公安装备的建设、发展、管理、技术保障与运用,培养既具备较强公安业务能力,又能够利用先进装备技术手段解决实战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强调从需求出发,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培养目标以需求为导向,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以毕业要求为导向,资源配置以支撑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导向,是一种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模式[1]。OBE 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重点,这些理念对引导和促进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随着我国协同创新环境的形成,各类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用OBE 教育理念引导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发展,探索校警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有助于培养符合公安任职要求的新型人才。
二、基于OBE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
基于OBE 理念,开展人才协同培养有助于实现教育与实战的深度融合,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公安机关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一是有助于融合效益的形成。校警企具有各自优势,高校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公安实战,公安实战推动理论体系的发展,同时牵引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促进实战效能的增强,理论、技术和实战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提升、相互融合,从而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二是有助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以需求为牵引,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公安机关和企业的优势,从而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导师团队、实习实践机制、创新平台体系等。三是有助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智能警用装备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通过协同创新,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融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四是有助于思政教育效果的加强。通过校局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将从公安工作中提炼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学科培养要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五是有助于综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以警察大学智能装备技术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为例,探索联教联培机制,对培养具有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的内涵外延有待进一步界定
目前,地方普通高校和其他公安院校尚无警用装备相关学科,虽然在军事学门类中设有军事装备学一级学科,但军事装备与公安装备有着显著的不同。相比公安技术其他二级学科,智能警用装备技术设立时间较短,缺少必要的学术沉淀和经验积累,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甚至存在着一定的学术争议,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进一步探讨。同时,随着新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应用增多,公安技术的学科内涵和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公安技术学科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在公安技术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二级学科方向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备
一是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不够。课程教学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例如,目前警察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按《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要求设置课程体系,虽然强化了一级学科发展思路,但同时也压缩了学科在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上的空间,无论是课程门次还是课时难以满足对研究方向的支撑。二是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质量要求不适应。研究生课程学时相对较少,但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导致理论学习紧张,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影响教学效果。三是师资水平与学科发展要求不匹配。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具有技术性、工程性、实战性、交叉性特点,教师的专业背景、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视野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科高水平建设发展的要求。四是科学研究与实战化应用融合度不够。研究选题与实战需求脱节,研究成果对解决实战问题的指导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科的建设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校警企协同育人力度不够
校警企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健全,高校、公安机关和企业的合作育人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实习实践方面,仅仅停留在公安机关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认知性实习上,实习岗位与学生学科方向不匹配,学生实习处于被动地位,实习效果欠佳。在装备企业设立科研实践基地方面,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条件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在培养指导方面,研究生并未实行“双导师”制,实战专家不能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难以发挥公安工作中“师承”的优势,限制了学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在教研方面,由于高校、公安机关及企业之间缺少互动,高校教师深入公安机关开展业务实践时间短,对业务了解不够深入;公安机关专家也难以开展长期的指导工作;企业对高校在教研方面的支持力度有限,警企参与的育人团队建设滞后,校外专家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强。
(四)学科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目前来看,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属于典型的小众型学科,受建设时间短、师资基础较弱、前期积累不足等影响,导致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不足,在申请国家重大项目、名师名家推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教研成果评奖等方面还处于艰难起步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建设发展[2]。
四、构建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
(一)需求引领,培养实战人才
人才培养必须从我国公安装备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既要满足当前工作要求,更要注重长远发展[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警用装备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警用无人机、机器人、数字化单警装备、非致命武器警械等高科技、智能化装备的种类愈来愈多,配备越来越广泛,促进了公安战斗力的提升,但也存在体系化建设不够完备,研发与实战需求脱节,技战术融合不够,实战效能难以发挥的现实问题。同时,随着警用装备种类、数量、功能和科技含量的增加,装备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大大提高,传统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技术手段在环境、条件、对象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够适应警用装备工作发展要求,公安机关急需既具备较强公安业务能力,又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解决装备管理和实战问题的专业人才。
(二)目标导向,优化培养方案
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紧紧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和“四个铁一般”标准,培养适应公安工作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目标[4-5],具有先进的装备理念、扎实的公安业务能力以及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掌握警用装备相关基础理论、技术原理、管理保障、标准规范等专业知识,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解决装备实战问题,胜任警用装备建设、发展、管理、技术保障与应用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到装备理论与公安业务、技术研究与管理应用、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 构建课程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至关重要,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及学生毕业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开设相关课程,按照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等构建由基础课、方向课、选修课、素养课组成的课程体系,整个体系不仅强化课程间的衔接,体现出课程的逻辑层次关系,更注重所设课程对目标培养的支撑作用。此外,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背景不同,他们既有来自普通地方高校机器人、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有公安院校公安技术类的本科毕业生。因此,需要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针对不同本科专业背景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具有公安技术背景和非公安技术背景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分班、开设限选课等形式,重点提升非公安专业背景学生的公安基础知识和公安专业背景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
2. 优化课程内容
以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内容是OBE理念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6],根据教学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实战性、前沿性和高阶性。一是保证课程内容服务于公安实战需要。教学中要结合典型业务场景,重点解决实战中装备管理、技术保障与运用、综合效能水平提升等问题,并将经典案例引入课程当中。二是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技术的发展驱动装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公安机关装备智能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为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教师要及时将国内外警用装备领域内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引入课程内容中,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内容[7-8]。三是保证课程内容的高阶性。课程内容设计不仅要涉及基本概念、技术和原理等知识,同时要体现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业务素养等的提高。
3. 丰富教学形式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特别是针对具有研究性、专业性以及动态性特点的课程,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讲授与实践实训、线下讲授与线上自学、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探索项目导向法和研讨式教学法,将实战问题和科研项目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增强理论教学的研究性,师生共同研讨先进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健全公安部门与院校联教联培机制,创新“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Boppps等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4. 提高实践能力
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公安职业特色,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公安工作所需组织管理、训练培训、调查研究、沟通协调、判断决策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包括专业实习、科研实习和参加重大专项任务等实习实践体系,通过开展调研、专业实践、学术交流、科技创新、教学实践、管理实践、遂行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公安工作需要提供保证。
5. 强化思政育人体系
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重要使命,政治合格是对培养的公安人才的首要和基本要求,必须坚持政治建警方针,推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构建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理论课到实践课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与铸牢忠诚警魂、塑造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以及培育职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内容等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将具有公安特色、时代特色、职业特色的各类资源凝练成思政教学元素,融入课堂知识传授中去,打造思政课程品牌[9]。教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体,需要树立开展思政教育的意识和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和提高自身素养,科学设计思政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实现思政要素的有效融入,达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效果的目的。
6. 构建闭环评价系统
在过程控制中,构建闭环系统是系统稳定优化的重要方法,学科优化发展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需要构建全方位的闭环评价系统。一是建立高校与公安机关闭环评价机制。一方面以公安机关实战需求为牵引,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公安机关毕业生质量反馈,构建评价系统,在评价中找到不足,校警共同研究确定改进方案,以评促建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二是培养规格与培养环节的闭环系统。以目标为导向,确定研究生培养规格,明确研究生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制定思政教育、警体训练、课程体系、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各个培养环节,要根据具体指标对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培养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三是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之间的闭环系统。应基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制定合理的考试考核方法,根据考核结果并结合教学过程综合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指导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三)合作共赢,构建协同机制
将“协同创新”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校警企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实战化水平,强化目标导向下的产学研合作,构建一个以长效体制机制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系统。
在人才培养方面,基于OBE理念,高校要主动对接公安机关,准确把握警用装备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以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合理确定培养规格,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科学研究方面,通过校警企协同合作,提高装备研发水平和实战化效果。公安机关的优势是对实战需求的把握,企业院所的优势在于它的技术和成果转化能力,而公安高校具有师资和教育培训的优势。高校教师既熟悉一定的公安业务,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能力,可以准确把握公安机关的需求,充分利用前沿技术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与企业合作转化为成果。同时,高校还可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或培训课程中,通过对人才的培养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战斗力。
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组建由高校教师、实战专家和技术专家构成的“双师”课程团队,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实战专家的业务优势以及技术专家的技术优势,形成理论、技术和应用的融合效应,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制定考核标准、评价教学效果等。通过理论授课、实习实践、讲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形式,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10]。
在实习实践方面,加强共建“两个基地”,培养学生的业务和科研实践能力。一是紧密结合实战部门警务活动与装备技战术创新,建设以校警合作为基础的实习实践基地,服务于研究生业务实践。二是紧密结合企业单位装备研发和研究生毕业设计,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科研实践基地,服务于研究生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以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契机,以校警企合作为基础,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培训基地等创新平台的投入。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有力支撑学科建设发展,同时增强对公安重大业务需求的科技支撑能力,提升研发单位的创新发展能力,形成科技兴警协同工作格局[11]。
(四)创新发展,打造学科特色
紧跟警务工作发展趋势,打破公安学科专业趋同化趋势,构建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公安院校创新发展之本。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突出“一专多能”的人才特点,重点研究公安警务实战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应用、管理、保障、建设和发展等问题,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质。一是与非公安学科的交叉。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发展离不开军事装备学、管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支撑。二是与公安技术其他二级学科的交叉。公安技术下设的智慧警务与大数据技术、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涉火涉爆案件侦查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技术等学科方向,在研究方向或研究手段方面均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加强公安技术二级学科之间融合交叉,有利于整个公安技术学科的融合发展。三是与警务工作创新发展的交叉。解决警务工作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实现与公安警务工作融合发展,不仅是本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学科创新发展和引领公安实践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
五、结束语
在公安技术学科下设置智能警用装备技术学科方向,丰富了公安技术学科内涵,为培养公安装备技术人才提供了途径。基于OBE 理念,在全面建立校警企合作的前提下,探索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切实发挥校警企融合效益,在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导师团队建设、实习实践机制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对培养具有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三位一体的实战化复合型装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