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的形成、内涵与价值

2024-05-09张青卫姚恩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志气骨气底气

张青卫,姚恩杰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青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体现着民族的发展活力,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李大钊短暂而壮阔的人生有力地诠释了中国青年挽救民族、振奋国群的志气;不畏强权、铁肩道义的骨气;忠贞报国、不负真理的底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究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的形成、内涵与价值,有利于塑造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有助于培育当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

一、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的形成

李大钊的理想信念与精神气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家庭因素、时代背景和个人选择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自幼父母双亡,祖父抚养疼爱有加,包办婚姻的姐弟情缘,是培育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的家庭因素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于“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大地——直隶省永平府乐亭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一生坎坷,父亲22岁英年早逝,母亲在一年后也随父而去。祖父李如珍将其抚养成人。李如珍虽早年经商,却一直认定读书走仕进之路是成才的刚需,挣到钱以后回村买地建房,并为村民捐赠一处“香火地”,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李如珍对孙子李大钊爱护有加,因担心他童年孤单无趣,就在后院里种了很多花草树木,还养了猫和小狗与其做伴。祖父的慈爱关怀,使李大钊养成稳健豁达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心态。

乐亭县自古就有良好的读书传统,6岁时,祖父送李大钊进私塾读书。学习内容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人生道德伦理的看法与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原则,对李大钊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899年,年仅10岁的李大钊同15岁的赵纫兰结婚,虽然这是一桩包办婚姻,但二人相敬如宾、和谐恩爱,丝毫没受到封建传统的束缚,在夫妻携手相伴的28年里,赵纫兰一直以大姐姐身份倾心呵护这个小弟弟。虽然妻子不完全了解丈夫从事的革命事业,却给予李大钊无限的支持,多年忍受与丈夫的分离之苦,5个孩子由其一手抚养成人。正直朴实、温顺贤惠的妻子是支撑李大钊进行革命事业的坚强后盾。

(二)国家内忧外患,政权频繁更迭的复杂社会环境,是青年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形成的时代背景

李大钊的中学时期正值社会动荡、风波暗涌的清朝末年。李大钊在与挚友蒋卫平的接触中,逐渐认识到国家的危急存亡之势,知晓甲午海战的失败和百日维新的破灭,以及谭嗣同等爱国青年的流血牺牲和清政府摇尾乞怜的可憎面目,了解到义和团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壮举、八国联军侵华的残忍暴行以及《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1909年,蒋卫平为维护中国主权,在赴俄谈判时被俄人杀害。李大钊听闻此讯悲痛欲绝,写下《哭蒋卫平》诗3首悼念挚友。挚友的牺牲唤醒李大钊“治国平天下、救民于水火”的意识,为了寻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的政理良策,李大钊前往北洋法政学堂,开启6年在“筑声剑影楼”里“深研政理”[2]233的求学之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与以往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不同,这是高举民主与共和旗帜推翻皇权专制的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同年,李大钊担任北洋法政学会会刊《言治》的编辑部长,并且写下两篇以“隐忧”和“大哀”为标题的文章。他在文章中痛惜国家面临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腐败无能的现状,表达了自己为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困境而忧,为人民大众屈辱的命运而哀的悲愤之情。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有骨气之人,每当民族陷入危难之际,总有许多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青年李大钊就是这样心怀国家、坚守正义、有志气、有骨气的知识青年。《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即要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讨,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切实地去做,这就表明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李大钊对此了然于心,他在北京加入社会党,力图在不妨碍国家存立范围内主张纯粹社会主义。李大钊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付诸行动,探索真理,从事救国救民的活动。然而,现实是社会党负责人陈翼龙被杀害,社会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勒令解散。对时局政治压迫的愤怒,对自身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怨,并没有使李大钊失去爱国之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清末民初的混乱时期,能够一直保持着对真理的热情,不断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道,是李大钊的个人选择

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强势崛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赴日留学,如饥似渴地寻求能够救国救民的新知识新思想。1913年冬季,李大钊在孙洪伊资助下赴日留学,站在东渡的甲板上,李大钊想到当年甲午海战的情景,海水“怒潮哀咽”,好像其中埋藏着殉国亡灵的凄凄之恨。带着对家国安危的担忧与侵略者的不共戴天之仇,李大钊来到东京早稻田大学求学,青年李大钊的留学选择体现了中国青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气。

1915年,日本利用袁世凯的“皇帝梦”和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机,提出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这引起了留日学生强烈反对,李大钊积极投入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斗争。李大钊撰写的《国民之薪胆》和《警告全国父老书》彰显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中华民族绝不会亡国的信心:“九世之深仇未复,十年之胆薪何在!往者不谏,来者可追,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4]119青年李大钊选择铭记屈辱的历史,奋发图强、负重前行,展现了中国进步青年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向强权侵略者抗争的骨气。

在多种思潮并起的觉醒年代,李大钊不断汲取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促使自己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者。李大钊不遗余力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道路抉择的意义,并且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传播,为中国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祖国大地逐渐生根发芽。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是李大钊从事革命事业直至牺牲的底气来源。

二、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的内涵

李大钊短暂而壮阔的一生有力地诠释了中国青年挽救民族、振奋国群的志气;不畏强权、铁肩道义的骨气;忠贞报国、不负真理的底气。

(一)挽救民族、振奋国群的志气

李大钊胸怀天下、心系人民,他的志向并不满足于自身的提升,而是立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古语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5]志气是一个人有理想、有信心的表现,是指积极上进和做事的决心与勇气,越是在困难落后的情况下,越能够彰显一个人的志气精神。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一直未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帝国主义侵略步伐也从未停止。因此,李大钊将革命的希望放在青年身上,渴望青年能够像新生的细胞一样,替代陈腐的旧观念,打破束缚,创造属于新青年的新民族、新国家。

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青春》一文,其中所说的“青春”是指生命的活力,而奋斗的精神就是生命活力的外在表现。青春不再是年龄的代名词,而是需要用不懈奋斗来诠释,当中国处在新旧衍嬗之交时,现实社会的一切问题都需要通过奋斗来解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明确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6]400李大钊强调:青年要与罪恶的社会相斗争,袁世凯所代表的旧的中华民国不必保留,新的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国可以再造、再生,而再造、再生的无穷动力来自生生不息的中国人和其无尽的青春精神。为重新找回国家的春天,李大钊结束了两年多的留学时光,于1916年毅然回国办报。为唤醒民族自觉、再造中国敲响警钟,他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担当起社会进步先锋的责任,吹响向旧中国黑暗封建势力奋勇冲杀的号角。李大钊在《晨钟》一文中再次阐述了“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的政治理想[4]167。他立志将自己的学识贡献于国家,以勇往奋进的姿态担负起先进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引领中国青年走上创造青春中华之路。

(二)不畏强权、铁肩道义的骨气

青年李大钊有着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面对困难不屈不挠,面对强权不卑不亢。大家熟识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话并非李大钊独创,它出自明朝人杨继盛之口,原文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意思是用铁肩担起道义,让中华儿女的仁义与责任不会在时间长河里慢慢流失;用辣手著成文章,让中国文人志士能在黑暗笼罩中探寻光明。“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不仅是许多优秀中华儿女的真实写照,更是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精神。李大钊很欣赏这句话里透出的铮铮骨气,稍作改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人们可以将它视为李大钊一生品格的鲜活写照。

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清末政府选择依附,勾结列强求得“皇位”安稳,达官贵人们卖国求荣,干着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来保全自己金窝银窝的可耻勾当。与这些卖国贼相反,李大钊则扛起重建青春中华的旗帜,不畏帝国主义强权,东渡日本求知,在早稻田大学第一学年学习了“国家学原理、应用经济学、帝国宪法、政治经济学”等原著[7],为寻找治国之道而刻苦学习,展现了中国青年不畏强权、铁肩道义的骨气。“李大钊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激励青年觉醒,用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同有缺陷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反抗充斥在整个社会中的‘颓废的时代文明’。”[8]青年的骨气不只是停留在心中的愤愤不平,李大钊将青年的骨气付诸实践,写下10余篇号召青年觉醒的文章。他以文章为武器,以思想为冲锋的号角,同落后的文化搏斗,力图创造一个青春的中华。

(三)忠贞报国、不负真理的底气

青年李大钊以笔为剑,探索真理,以青春之我贡献于国家、民族之发展。在北京大学与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心灵相通,相互支持,患难与共。1919年,陈独秀因在北京街头散发传单——《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李大钊为之呼号奔走,多方组织营救,3个月后陈独秀出狱。李大钊在《欢迎陈独秀出狱》的诗中指出:“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竟战不胜真理。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2]258这首诗表达了李大钊的喜悦心情和对陈独秀此举的极其赞赏,更体现了自己对强权世界、反动政府的毫不畏惧,坚定研究真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底气。正是这种对真理的坚定,对革命必胜的底气使他面对死亡时泰然自若。

1927年4月28日,未满38岁的李大钊被反动军阀政府施以绞刑,英勇就义。在赴死前的照片中,李大钊的目光坚定且从容,这份镇定的底气是他已经看到自己所坚持的真理必将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强权、民族独立!这份底气来自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这份底气来自对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的坚信,这份底气来自对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信念!李大钊选择为真理而死,为实现民族的觉醒舍去个人生命,用自己的牺牲唤醒青年,正如他在“红楼”中发出的声声呐喊,犹如晨钟之声响彻神州大地。

三、李大钊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价值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信念,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顽强坚守和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是其志气、骨气、底气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李大钊的志气、骨气、底气仍然蕴含着不容忽视的精神价值,值得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

(一)弘扬李大钊的志气,培育有理想、不负韶华的时代新人

“理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拥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才会自觉为之努力奋斗。”[9]我国发展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成功,面临的风险挑战就越大。在国家与民族发展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面前,容不得新时代青年有半点儿懈怠和“躺平”。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重任在肩。一部民族复兴史,也是一部青年奋斗史。李大钊指出:“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4]167这种志气震古烁今,激励着身怀理想且不懈奋斗的一代代青年。当代青年有卫国戍边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肖思远烈士,有一心抗洪、不惜牺牲的李向群战士,有立志扶贫、因公殉职的驻村书记黄文秀。马克思曾强调,共产主义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422。只有养成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才能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当代青年应该努力学习和弘扬李大钊的志气,争做有理想、不负韶华的时代新人,为早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力前行。

(二)弘扬李大钊的骨气,培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时代新人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骨气是一种刚强不屈的人格与操守,有骨气就是有责任、有担当。在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的决战期,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美西方制裁逐步深化。新时代青年应继续发扬李大钊不畏强权、铁肩道义的斗争精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青年迫切需要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只有了解历史,青年才能懂得中国今日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和平演变的阴谋并没有随着21世纪钟声的敲响销声匿迹,反而穿上了隐身衣,裹上了糖衣炮弹不断向我们袭来。”[10]青年应当以史为鉴,永葆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冲锋姿态,担起中华民族复兴之重担。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学习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铮铮骨气,正确认识世界发展趋势,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学习和增强本领,努力做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直面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将爱国之心转化为建设祖国的现实行动,真正成为民族之脊梁,国家之栋梁!

(三)弘扬李大钊的底气,培育坚守信仰、自信自立的时代新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五百年的演进史、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腾飞史,赋予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的底气,使之更有信心去奋力开拓创新,以雄壮之底气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处于黑暗时代的李大钊深刻洞察世界历史潮流和中国发展前途,为唤醒民众选择用英勇牺牲来告别光荣的一生。他曾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1]他的底气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自信。新时代青年弘扬李大钊的底气,应该从坚持“四个自信”做起。

道路选择的正确来自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大大小小的政党有300多个,这还不包括私下组织没有登记公开的团体,众多政党信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自由主义”等,都试图通过变革来改变中国的命运,但这些探索皆以失败告终。历史已经证明,只有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胜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中国人浴血奋战、努力拼搏,用一百年的时间摆脱了列强的侵略,从任人宰割到各国来华寻求合作,将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从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来看,我国的成绩举世瞩目。我国用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和世界发展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青年能够从如此振奋人心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获得无穷的力量与底气。在新征程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差距和中国实现强国的现实困境正是新一代青年应为之前进拼搏的动力。当代青年更应学习弘扬李大钊的底气,以坚守信仰、自信自立的底气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志气、骨气、底气是新时代青年在精神气质上的必然要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志气的养成需要骨气和底气的支撑,骨气是志气和底气的集中彰显,底气是志气和骨气得以发扬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以李大钊为榜样,传承李大钊挽救民族、振奋国群的志气,做有理想、不负韶华的时代新人;传承李大钊不畏强权、铁肩道义的骨气,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时代新人;传承李大钊英勇爱国、不负真理的底气,做坚定信仰、自信自立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志气骨气底气
企稳的底气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朽木颂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欲望与志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