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意蕴*
2024-05-09刘旭雯
刘旭雯
民主作为政治文明的核心要素,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式民主的新概括,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丰富和发展。2021 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明确发出了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号召,并强调以此为手段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二十大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看作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表明了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认为,深刻理解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意蕴,就必须明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考量、科学内涵、主体框架和实践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而且对我们将制度效能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塑造人类民主政治新形态意义重大。
一、“因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考量
“因何推进”,即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背景和意义,解决的是因何要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的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对过去中国共产党推动民主集中制实践积极探索的认可,也是新时代对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展望,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核,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民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期待和追求。中国古代先哲提出的“民惟邦本”思想就蕴含着古人在对待民主问题上的朴素认知,只不过在封建制度压迫下,对于底层百姓而言民主不过是美好的憧憬。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得民主和独立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抛头颅洒热血,但最终都没能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扛起了人民民主的大旗,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宣告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1.。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镌刻了中国共产党为求得民主独立和人民民主的历史②包心鉴.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2):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仅以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还通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这些都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得到了确立和巩固。改革开放后,我国纠正了过去“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社会主义民主破坏的同时,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序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建设主要是通过了党内民主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这两大重要内容的建设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政企、政社、党群关系都实现了重大突破,为后来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仅创造了世界减贫奇迹,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也得到了深化,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升华,人民群众对个人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也不断得到满足③刘旭雯,范明英.主要矛盾变化视阈下基层协商民主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7):56.。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各族人民坚定有力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这里的“全面”,意味着这样的“现代化”,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现代化,而是与时俱进地将治理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包含在内的现代化。随着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在物质现代化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具备条件去加快推动治理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推动治理现代化,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议题;推进人的现代化,就是通过推进人的自身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磅礴群众基础和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2).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多个维度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鼓励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不仅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真实体现,还可以通过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实现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的初衷。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要求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也是党执政地位之所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将为人民谋幸福刻在了自己的党旗、党徽上,并一以贯之地把能否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自己工作得失的唯一标准。过去马克思就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不仅表现在它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表现在它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的人民观,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提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的三大作风。具体来说,理论联系实际,实质上就是强调理论不能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强调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具体体现;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如果没有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有好处的,都应该立马改正。从本质上来说,党的三大作风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则,正如他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①郑晓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302.。他以带领人民富起来为己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生产,中国人民最终实现了从“站起来”向“富起来”的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强调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重要体现。
随着我国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再加上我们在脱贫攻坚上取得的伟大胜利,人民的获得感得到显著增强。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时代,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条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正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向往。为了更好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方面注重最大限度地拓宽覆盖范围,大到国家大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各方面的治理难事,小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日常琐事,都有畅通渠道能够倾听到人民的心声。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除了获得选举权以外还能通过其他相应的制度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这样的人民民主,才能真正体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也才能展现出中国式民主的强大生命力。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关系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大问题
抗战胜利不久后,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同其他几位国民党参议员访问延安回到重庆后,写下了《延安归来》这本书,并在书中特别记载了和毛泽东的一次著名谈话,史称“窑洞对”。在这次对话中,黄炎培与毛泽东着重探讨了关于政权的“历史周期率”,在他看来,“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周期率”②黄炎培.延安归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48-149.,进而向毛泽东尖锐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民主是破除这一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而这里所说的“新路”,具体而言,包括“人民来监督政府”这一民主的核心和本质,以及“人人起来负责任”这一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态度两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政府松懈和防止人亡政息的发生,进而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事后黄炎培这样评价这一次对话,“我想,这话是对的……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③黄炎培.延安归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49.。
黄炎培与毛泽东的“窑洞对”给了我们重要启迪,依靠人民民主力量来监督党和政府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不忘初心、永葆活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外靠”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直面问题,改正自己的错误,“内靠”中国共产党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进而更好地完善党的领导,才能形成合力,从而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党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不断加深,做好“人民民主”这篇大文章,推进人民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就是要加快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得以有效展开,这不仅体现了其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而且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效地保证国家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正如2021 年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①中国的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0.。
二、“推进什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
“推进什么”,集中讨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从历史上看,不同时期人民民主的内涵会随着党的执政环境、目标任务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形式也得到了不断丰富。随着党的二十大将目光着眼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概括而言,包括了三个“最”、四个“统一”和三个“全”,体现了其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根本性超越和对人类民主建设实践的重大创新,走出了一条人类民主发展新道路。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三个“最”
这里所说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三个“最”,指的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2).。说它是最广泛的民主,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民主,其充分保证了人民民主参与的权利。正如习近平所提到的,但凡是涉及全国各族人民、一个地方群众、一部分群众乃至基层群众利益的,都要与这些涉及利益的群体进行广泛商量。我国的民主是对56 个民族的14 亿人口全覆盖的民主体系,确保了国家权力是真实地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当前10 亿多选民正在参与的县乡两级人大选举环节,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选举。这足以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范围的广泛性。而在这一过程中,全体人民享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各项权利是一律平等的。
说它是最真实的民主,体现在不同于西方将选举民主作为其民主的全部,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形式除了选举民主以外,还包括了协商民主。如果人民只是在选举投票的过程中才感受到“民主”,而选举结束后“民主”也就随即进入“冬眠”,“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③徐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N].人民日报,2021-10-15(1).,不过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真实存在的民主,是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联系起来的,它不仅体现在人民是否平等地享有选举的权利,还体现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他们是否同样能够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这四个环节中享有持续参与的权利。加上民主选举,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在有序的民主参与过程中推动政治过程的民主化,更好地将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诉求体现在全环节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中,不仅生动体现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也有效避免了美式民主带来的“选举前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问津”的“选举异化”发生。
说它是最管用的民主,体现在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上能够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于我们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时候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不断丰富和拓展人民的民主权利。习近平过去反复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N].北京:外交出版社[M].2017:296.。多年来自称“民主典范”的西方国家频频爆出其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政府丑闻、经济混乱和贫富差距,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一直下降,而2020 年新冠疫情的到来更揭开了西方民主制度的致命弱点,加速其民主的衰落。2021 年12 月5 日,由中国外交部发布的《美国民主情况》报告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失序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躺平”心态,面对疫情我国始终坚持将“生命至上”作为根本原则,把“动态清零”作为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不仅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彰显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战“疫”中发挥的凝聚作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的虹许居民区制定张贴出的涉及社区战“疫”方方面面的《告居民书》,就是在社区群众的讨论协商中诞生的。这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小事”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让民意得到充分表达,以此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因此称得上是“行得通、很管用”的中国式民主。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四个“统一”
这里所说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四个“统一”,即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相统一、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以及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相统一,意味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整个民主参与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体现在民主成果为绝大多数人共享,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根本维护。如果说过程民主代表的是形式上的民主,那么结果民主就代表的是成效上的民主。任何民主的实现,都离不开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的统一,如果少了过程民主,即离开了必要的实现过程,那么民主必然是“镜中月水中花”,根本无从谈起;如果离开了结果民主,那么单单依靠过程民主也无法构筑起完整的运行闭环。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民主,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因为结果正义才是根本。我国的协商民主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实践并发展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式的民主是在保证人民权利基础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的统一。
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意味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关注民主的形式,即通过拓展民主路径和手段的方式丰富民主的形式,又必须保证这些形式是实质的,而不只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是能够让人民在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的过程中感受到切切实实的民主权益,继而增加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同。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同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构成了民主,光看程序和规则是否民主不能代表它就是真实的民主,还要看它们是否得到了执行,政府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了人民的制约。
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意味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群众参与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参与的议题涉及人数、议题专业性确定是直接还是间接参与。在马克思看来,普遍选举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但对于当前复杂且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而言,普遍的选举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操作难度很大,特别是涉及需要较强专业背景的议题时,就需要人民间接选举出若干代表来开展民主参与。于是就有了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典型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直接和间接民主路径和形式①郝永平,代江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辩证特色[EB/OL].(2021-12-16)[2022-09-20].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21/1216/c40531-32309894.html.。这样既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也可以通过授权代表的方式参与国家生活管理,随时反映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并有权对其进行监督。
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意味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将人民民主的成果与国家意志联系起来,将其通过法定程序,例如制定成法律法规的形式转化为国家意志。就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释了人民与国家制度的关系,“国家制度如果不再真正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16.。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从不同阶层人民的利益中提炼出共同利益,并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然后以人民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方式,确保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法规能够得到忠诚的执行,从而实现人民与国家意志的耦合。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三个“全”
这里所说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三个“全”,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含义。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民主制中……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全链条人民民主强调我国的人民民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既包含了民主政治的全要素,又涵盖了民主过程的一切领域,在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上也是完整的,通过全链条实现尊重和吸纳最广泛的民意,进而体现民主的真正意义。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链条都是在发展中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从抗战时期民主根据地用“投豆”“烧洞”“背箱”等方式行使人民的选举权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启了初步探索全链条人民民主中民主选举这一重要链条。美国记者贝尔登毫不吝啬地夸赞根据地的民主制度“唤醒了千百万中国农民”“向民主迈进了巨大的一步”“是国民党区的政府根本无法比拟的”④杰克·贝尔登.中国震撼世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7.。到解放战争前“窑洞对”毛泽东提出了人民监督政府思想,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以及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着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过程都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逐步形成并最终走向定型的发展历程。
全方位人民民主强调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的,特别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和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期待不断增长,这种全方位性的需要日益凸显⑤时和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N].学习时报,2021-12-01(A1).。一旦全过程人民民主无法满足这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治理鸿沟”随之显现,这样既不能体现其在保障人民群众在各个领域广泛权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又无法实现中国共产党推进治国理政现代化的目标,更难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优势。因此全方位人民民主就是要求党政机关,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要以贯彻民主作为根本原则,全方位地落实人民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落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中,更好发挥其全方位的功能。
全覆盖人民民主强调我国人民民主的行使范围是全覆盖的,它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将人民的权力限制在有限的政治领域,甚至即使在该领域也不允许随意发挥的有限民主,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通了民主运用的领域,它不仅不会使人民的权利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扩大这一权利,使其能够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领域中、在国家以及社会的不同层级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释放其决定权、知情权、监督权的积极作用,从而真正在客体上实现全覆盖,确保所有领域都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①董伟伟.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道路[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39.。
三、“谁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框架
“谁来推进”,这里讨论的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构和人员,解决的是推动主体的问题。我国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离不开党这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群策群力。这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顶层设计、政府治理加上人民实践的良性循环。
(一)中国共产党顶层设计的领导作用
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和会议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所担当的重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有着“自我革新”和“无我”的鲜明品格,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上担负起“领头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党的领导,尚不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和发展,人民民主也无从谈起。从实践进程上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人民”刻在了自己的旗帜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在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实现人民民主的方式方法,并最终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架构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系列制度框架,为民主的发展扫清了政治障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要求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全新的概念,并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下,不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为人民当家作主体系实现高质量运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理论形成过程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三三制”建立的初步探索阶段,到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阶段,再到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导致1956 年后一段时期人民民主专政被弱化阶段,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纠正了过去的错误思想,开启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探索阶段,最终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式提出阶段,可以说,我国的民主实践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下,对中国式民主的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顶层设计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的根源所在。
(二)政府治理的积极主导作用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除了需要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主心骨和先进的制度作为保障外,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主导作用。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作为纽带的政府,其重要职责是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与一系列具体的制度、机制链接起来,承担着为人民服务、管理社会事务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①刘旭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意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6.。就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言,政府是主要的助推力量。例如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完整制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民主形式,基层民主制度是基层群众实行自治的一种直接民主形式,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的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②肖立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与体系框架[J].人民论坛,2022(1):61.。改革开放初期,正值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阶段,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复杂且多元化,表达意愿日趋高涨,这就需要政府深入到基层开启探索协商对话的实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稳步提高的同时,对民主的要求也在相应的提升。变化的社会背景推动政府主动寻求制度改革,各级政府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听证会、村民议事会、民主论坛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形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民主意识的崛起,也进一步加大了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压力。如何推进协商治理取得成效,加快推进美好生活的到来,成为当前检验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继续拓展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推动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对话协商,形成平等的对话机制,特别要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尽可能地汇聚不同群体、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各方利益中反复权衡,逐步达成分配协议并最终形成最佳的利益分配方案。
(三)人民群众创新实践的推动作用
人民民主的真谛就在于“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固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积极作为,但更离不开人民的首创精神及其波澜壮阔的实践。马克思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进程发展的动力所在,习近平也把其比作是“我们的力量源泉”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54.,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进程,也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了各阶级人民的抗战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对于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当地民主建设以及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彻底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兼顾民主与效率中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⑤王维国,陈雯雯.中国共产党人大制度理论的百年发展及其实践逻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6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民主和法治的建设,在范围上将人大常委会扩展到了县级,在权力上赋予市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自己的事自己依法去办,以此发挥群众的自治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搭建了富有特色的基层协商议事平台,例如协商议事室、书记会客厅等。进入新时代,每一项事关大局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决策,无不是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探讨后决定的。人民除了在选举期间能够行使法定的选举权外,日常政治生活中也能享有持续的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收到了100 多万条人民群众的建言,这也是“网络问计”首次被应用于五年规划编制上。2022 年4 月15 日起,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的相关网络征集意见也拉开帷幕,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还专门开辟了专栏邀请广大网友踊跃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这些都体现着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怎样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
“怎样推进”,解决的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要着重抓好的几个方面,解决的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问题。过去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人民民主的进程中作了很多努力,成果颇丰。根据“木桶效应”,要加快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我们既要立足于当下,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短板,又要将眼光放长远,进行统筹规划,破解长期以来的发展难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势能够充分彰显,并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勃勃生机。
(一)思想层面:最大限度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领导核心和最高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发挥着引领特别是政治引领的作用。这就要求党的领导必须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领域、制度和环节中;在各领域之间打通通道,在各个制度之间探索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操作路径,健全各项配套机制;在各环节之间推动其有效衔接。除此之外,党的领导还应更加注重贯穿于基层中。这是由于基层作为能够直接倾听人民心声和吸纳群众民主参与的重要阵地,是实现民生建设和民主建设有效结合的主要场所,也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高地。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担当好这个“引路人”,发挥好党在基层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政治掌舵能力转化为社会治理驱动力,使其落实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各个领域,打造成为基层社会的战斗堡垒。另一方面还需要在优化党组织结构、职能以及完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网格化,将党旗插满每一处基层阵地,确保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除此之外,抓住“关键少数”也是完善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这里所说的“关键少数”,具体指的是党员模范先锋。特别是面对日趋复杂的群众需求,需要基层党组织精心培育好“领头雁”,通过党员模范先锋发挥的表率作用,不仅给普通党员和党员群体做好示范表率,还能够实现基层群众的传导效应,从而更好应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种风险挑战,在激发组织活力的同时,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能够落地落实。
(二)制度层面:全面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路径中提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2).。这里所提到的制度体系,不仅涵盖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是其中的三大重要内容。可以说,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已经建构起 “1+3”稳定架构,形成了支撑人民当家作主的顶层设计①陈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比较优势与实践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2):7.。因此,要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夯实制度保障,就必须着力从“1+3”的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来入手。一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里包括了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方面是进一步健全人大组织和工作制度方面的规范,例如完善人事任免权,严格会议请假制度和纪律,加强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等。另一个方面是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着力解决人大专门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机构组织不规范、人员结构不合理以及履行职责制约因素过多的问题。二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就需要在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基础上,健全与民主党派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特别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受党中央委托,民主党派自2016 年起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八个中西部省份开展了民主监督工作就体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逐步完善政党协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从本质上来说,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密切联系群众,这就需要发挥好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优势,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机制,通过设立界别委员会工作室、定期向社会开放委员值班日,或依托信息化建设拓宽界别群众的沟通渠道等方式搭建群众参与协商平台,为界别群众更好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平台和保障。三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就需要将各民族的现实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统一起来,保障各民族拥有同等的当家作主的权利,在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配套制度和政策举措的同时,处理好“一”和“多”的关系,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各民族自觉维护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任。四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就需要为群众参与自治提供畅通渠道和机制,即在拓宽群众提出建议的渠道和日常参与民主决策、管理、监督机制的同时,着力提升基层政府、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进而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营造出“人人会协商、事事有协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手段层面: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形式
由唯物史观中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看,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政治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还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好的上层建筑是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并为其服务的。由此可以推断出,丰富多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和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样能够给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习近平在强调丰富全国人民民主实践形式时指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②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06.当前在民主发展形式上,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实现了选举权利和决策权利的完整统一,在民主实践形式上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例如在立法方面创新了立法专家顾问制度、立法项目论证征集、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等,在协商民主方面搭建起网络议政的新平台,在基层群众自治方面也创立了村务监督员会、“三治”城乡治理体系等多种多样的民主形式。新时代的到来在对我国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对我国民主形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探索出更多可能的民主实践形式,例如在选举人大代表上,进一步探索和优化直接、间接、等额、差额选举的具体方案,在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的联系上,通过进一步融合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加快打通代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在推动民主协商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上,进一步拓宽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等多种协商形式。在重大决策问题上,确保决策前、中、后各个环节都能有广泛人民群众的参与。在基层群众自治上,不断完善村委会、居委会、事业单位、机关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民主管理制度,例如通过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改革来进一步发挥其与各阶层、各领域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保证人民民主管理权利的落实。近年来一些地方富有创造性的民主新形式诸如北京市的“万名人大代表下基层”、武汉市的群众评议团、山东曲阜市的拉呱说事室等广受好评①黄百炼.习近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创新[J].理论视野,2022(1):45.。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科技运用于拓宽民主渠道和创新民主形式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代会、立法者更高效地、更精准化地、更智能化地服务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他们的“身边人”,从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