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价值*

2024-05-09胡海鹏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人民出版社斗争

胡海鹏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以下简称“三个务必”)。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在总结国内外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两个务必”、研判新征程路上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上,向全体党员发出的思想号令,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何要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三个务必”这一新论断?“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将产生何种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应当从“三个务必”所指向的政党意识、政党话语、政党形象、执政规律等方面展开。一方面,“三个务必”内在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实践指向性,在不同的政党实践中往往也具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差异化的实践要求。因而,对它的理解需要借助一系列具象化的环节进行“价值还原”,也就是需要将“三个务必”置于政党建设不同方面的具体语境之中,从学理上进一步剖析其作用发挥与价值彰显的逻辑理路。另一方面,“三个务必”蕴含着破译“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实践方略,从长期执政的理念、目标、方略、作风、环境、能力等多重维度,为阐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进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凝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之政党意识

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当今,政党意识之于执政党发展的价值日渐凸显。一方面,政党意识为执政党的政治实践提供了合法性与正当性依据,增强了政党执政的公信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政党意识整合了社会成员及政党成员的利益共识和价值共识,使之认同政党的执政理念与方略、支持与参与执政党的政治活动,以此增强政党执政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而从政党以往生存与发展的政治实践中构建属于自身独有的政党意识,用以指导政党政治实践,是每一个执政党长期执政的追求之一。政党意识作为政党存在的观念形态,是指政党在一定条件下对“政党自身的性质与角色、权利与义务、地位与作用、目标使命与实现方式、自身方位与所处环境等的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与看法”①王韶兴.政党政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92.。从执政视角来看,政党意识主要涵盖“为谁执政、如何取得执政地位、怎样执政”②刘红凛.政党关系和谐与政党制度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3.等三个方面内容。就此而论,“三个务必”可以被视作一种政治意识。因为它三个层面的内容集中回答了“为谁而长期执政、何以能长期执政、如何实现长期执政”之问,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中发挥着凝聚与引领作用。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了“为谁而长期执政”之问。“为谁而长期执政”主要涉及政党的价值取向问题,是任何政党为实现长期执政而要回答的首要问题。之所以将其称为“首要问题”,是因为明晰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及阶级利益,是政党获得民众支持和长期执政合法性的前提。“第一个务必”明确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长期执政的政党,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党的内部来看,“第一个务必”蕴含着“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29.,有利于强化党为民执政的意识。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一些老牌执政党,如日本自民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苏联共产党等先后失去了执政地位,虽说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最深层的根源在于脱离群众、背离民心,蜕化为“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71.。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深谙“民心是最大的政治”⑤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之理,在建党之初,就构筑起了以人民为本位的政治运行模式、以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的治国理念,从而获得了全国执政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的长期执政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个务必”的提出,进一步确证了党长期执政的价值立场和目标追求,有助于深化全体党员为民执政的集体性共识、增强全体党员以为民谋利为己任的身份认同。从党外来看,“第一个务必”向人民群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有助于积攒起人民对党的信任,厚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党在践行初心与使命的百年实践中,对全国各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政治诉求的满足,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党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政治情感,构成了人民认同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在新征程上,党强调初心与使命,是为了更好地使人民群众意识到党的实践活动与其根本利益的密切关联性,从而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引领人民积极投身于党的建设事业。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回答了“何以能长期执政”之问。影响政党长期执政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为根本的还是政党内部的因素。能否解决好政党自身建设面临的问题,成为政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列宁曾深刻指出:“过去所有灭亡了的革命政党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它们骄傲自大……怕说出自己的弱点。”①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2.习近平也曾多次告诫全党,如果“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党执政经验见之于理论层面的理性表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增强管党治党意识的表现,其内蕴的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了思想基础。一方面,“第二个务必”的出场源自对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能对广大党员同志起到警醒和督促的作用。毛泽东曾在总结革命时期党内出现的几次骄傲自满情绪给革命事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的教训之上,向全体党员强调,“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8.。邓小平在《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一文中指出,提倡艰苦奋斗,才能抗住腐败现象,“这是从中国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0.。在新的赶考路上,党重申“第二个务必”,内在隐含着对全体党员以历史为镜鉴、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自觉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科学养分的警醒。另一方面,“第二个务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具有团结全体党员、激励党员前行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党如果不能及时克服骄傲自满情绪所带来的忽略他人正确意见和建议、忽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等危害,不能有效解决贪图享乐、奢靡之风等问题,那么它“必然要破坏我们党的团结”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2.,使我们党失去群众基础、丧失斗志。“第二个务必”从精神塑造的视角切入,强调全体党员要正确对待成绩与困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互学互助中增进团结,在艰苦奋斗精神的引领下砥砺前行。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回答了“如何实现长期执政”之问。“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关涉政党职能的实现,反映的是政党执政能力与执政考验的关系。回答好这一问题,是政党显明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第三个务必”是党为破解当前执政所面临的考验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为党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方法依循。从“敢于”维度讲“斗争”,增强了全体党员以斗争来实现党长期执政的主动性。“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2.,加之实现民族复兴本身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战略任务之缘故,决定了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必须采取“斗争”的方式。而要在“斗争”之前加上“敢于”二字,原因在于“斗争不可能没有牺牲”⑦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7.。如果因为害怕牺牲而停止了斗争,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真正赢得胜利。伟大建党精神先讲“不怕牺牲”再讲“英勇斗争”的根本缘由就在此。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敢于斗争,归根到底源于她除了人民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私利。党的二十大将敢于斗争提高到“务必”层面,其理论深意在于以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来避免出现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党永葆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善于”维度讲“斗争”,确保了全体党员以斗争来实现党长期执政的有效性。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所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8.等,要想实现长期执政,善于斗争至关重要。这里的“善于斗争”,实际上就是要求全体党员掌握斗争本领,避免出现一顿胡干蛮干导致斗争失去科学性与正当性的情况。它具有两方面规定性:一是要求全体党员要准确把握斗争对象;二是要求全体党员运用有效的斗争方式开展工作。习近平将前者概括为“五个反对”和“四个凡是”②“五个反对”指的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16.);“四个凡是”指的是“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参见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后者就是要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

二、丰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之政党话语

话语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3.,意指特定主体传达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的载体和叙事符号,由话语主体、话语受众、话语内容、话语机制等要素构成。具体到政党组织层面,政党话语指的是执政党向政党民众阐发其执政理念、方略、纲领、目标等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是一种“兼具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的话语表达”④吕列霞,陈锡喜.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结构与叙事话语建构[J].学习与实践,2022(11):32-42.。作为政党执政的软资源,政党话语对于增强执政党的向心力与感召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即一个执政党的话语若不能与变化发展的实践相匹配,那么久而久之,它就难以发挥统一全党思想、统筹群众利益表达等作用,从而导致执政资源流失,致使执政党处于被动地位。据此,创新政党话语是一个执政党长期执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执政环境的变化和阶段任务的转变,自觉创新话语表达,借此统率社会对党的认识,整合分散力量,共同致力于建设党和国家事业的结果。它以言简意赅、观点鲜明的话语阐发方式,丰富了党的建设话语、宣传话语、叙事话语,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大有裨益。

“三个务必”丰富了党的建设话语。党的建设话语是党用以阐述自身长期执政建设的理论、实践、经验的一种独特理论表达,是考察党长期执政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与宏伟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在这项长期性工程中,党需要持续推进党的建设话语创新,方能应对来自各领域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三个务必”从发展机制和实现机制两重向度,赋予党的建设话语以强大生命力。就发展机制向度来讲,“第一个务必”对党长期执政建设的发展图景作了描摹,涉及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的初心与使命按照“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的逻辑进阶,规定了党长期执政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总体目标;中观的初心与使命可以转化为党长期执政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需完成的任务,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总战略等;微观的初心与使命关涉党长期执政在具体领域要实现的目标,如: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三个层面的发展图景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内在地刻画出党长期执政的实际内容和发展进路。就实现机制向度来讲,党的长期执政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和磨难,总会遇到诸如“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等难题。这些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与阻碍了党长期执政建设的成效与进程。“第二个务必”和“第三个务必”所要发挥的功能,旨在打通党长期执政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板结,从而为初心与使命的实现保驾护航。“第二个务必”强调要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踏实苦干的奋斗精神为支撑,着力克服党内出现的骄傲急躁和消极懈怠等与初心与使命相背离的不良因素;“第三个务必”不仅唤醒了党始终保持踔厉奋发精神的思想自觉,也赋予了党的斗争特定的能力,继而有效规避了以往“斗争扩大化或运动式斗争”①黄相怀.习近平关于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9):57-62、92.等情形的出现。

“三个务必”丰富了党的宣传话语。党的宣传话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主张与理论观点形成感性认知的直接途径,也是党用于理论武装和掌握群众的有效方式。“三个务必”将党全国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浓缩为三条简洁扼要、指向明确的实践原则,是党依据执政环境和政治任务的变化对党的宣传话语所作出的创新。这种宣传话语的创新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是因为“三个务必”在理论上有丰富的内涵。虽然“三个务必”作为全新的组合被提出是在党的二十大上,但其内在的每一个“务必”所涉及的内容,习近平在此之前的不同会议场合都有过丰富而全面的论述②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例,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命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被提出之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对这一命题作了深入阐述,如: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阐明了初心使命与党长期执政的关系,他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参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79.);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参见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01).);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论述了践行初心使命的六条实践路径,即一是必须作为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二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三是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四是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五是必须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六是必须坚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参见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20.),等等。。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每一个“务必”的出场逻辑、内涵要义、实践基础、时代意蕴等,为党把长期执政的理念转为宣传话语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注解,促使人民群众对其有一个从知其然的深刻体认到知其所以然的自觉践行之跃升历程。二是因为“三个务必”在文献中有明确的表达,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种制度,纳入党和国家治理的总进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要求党员要“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等等,为人民群众理解与践行“三个务必”提供了权威依据。三是因为“三个务必”在实践中有鲜明的指向。“三个务必”是针对党在长期执政路上面临的难题所提出的。这些难题概括而言主要指党面临的“变质、变色、变味”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8.的风险,展开来说表现为“四个不纯”“四个淡化”“七个有之”③“四个不纯”指的是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参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15.);“四个淡化”指的是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七个有之”指的是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7、29.)。等问题。这样以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所确立的“三个务必”,可以避免理论脱离长期执政的实际抑或预设过高、难以落实,继而落入纯粹抽象思辨的窠臼,同时也可以使理论与人民群众需求和长期执政的现实诉求保持高度一致。

“三个务必”丰富了党的叙事话语。以党长期执政的视角观之,党的叙事话语是党藉由特定的概念、论断、命题等话语载体,对全国执政以来的实践史与理论史的历史叙事,是全方位展示中国共产党政治特质和政治优势的话语范式。“三个务必”从历时与共时的双重向度,拓展了党长期执政的叙事话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套理解与把握党长期执政的认知范式和解释体系。“三个务必”的历时性叙事是从时间维度对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么样才能继续成功之问作出的归纳。“第一个务必”是从党与人民关系的视角,言明了党全国执政七十多年来的内在驱动力所在,揭示党为民履职和心系人民的鲜明特质,展现党长期执政的政治优势;“第二个务必”是从党与自身关系的视角,阐明了党规避自身错误和永葆蓬勃朝气的秘钥所指,呈现党求真务实和奋发图强的鲜明特征,展现党长期执政的作风优势;“第三个务必”是从党与执政环境关系的视角,亮明了党在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时的态度,凸显党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鲜明特点,展现党长期执政的精神优势。“三个务必”呈现出的政治优势、作风优势、精神优势共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三个务必”的共时性叙事是从空间维度,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之问作出的总结。将“三个务必”置于新时代的语境之下,“第一个务必”可以兑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抑或是以十五年为时间尺度的近期目标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三十年为时间尺度的远期目标即实现民族复兴等具有目标导向性的叙事话语,这就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之问。以目标导向性的叙事话语为引领,催生出了内嵌于“第二个务必”和“第三个务必”之中的“依靠学习走向未来”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1.、“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45.、“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⑥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3.等具有实践论与方法论意蕴的叙事话语,进而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之问。

三、塑造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之政党形象

政党形象作为政党重要的政治资源,是政党的宗旨、目标、能力等给党员和民众留下的整体认知和综合评价;作为政党建设成效的总体展示,是“衡量政党民众信任度和支持率的重要尺码”①孙景峰,陈倩琳.政党形象:概念、意义与建设路径[J].探索,2013(3):23-27.。任何政党若要获得与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需在民众中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所谓政党形象的塑造指的是,政党主体借由具体的政治实践活动,进行政党执政目标、执政意识、执政方略等的表达与传播,以此引导民众形成对政党正确的认知与评价,进而赢得其认同与支持政党领导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并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在党的百年奋斗中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不断被重新塑造与呈现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虽然是以要求和嘱咐的话语表达方式面向全体党员同志提出的,但从另一个视角看,它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用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现一个“为民造福、务实清廉、担当有为”的政党形象之重要途径,借以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何谓“大就要有大的样子”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03.之问的阐述。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塑造了“为民造福”的政党形象。“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本质要求。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词是最终的落脚点。这就是说,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推进党的长期执政建设,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定位。如何确保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共产党宣言》中给出了两方面界定:一是要以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为最本质特征;二是要以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标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在踏上新征程之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再次强调要坚守初心与使命,并将其上升到“务必”的高度,意在说明我们要建设和发展的政党是“为民造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非其他什么性质的政党。“第一个务必”从两个层面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能塑造“为民造福”的政党形象。一是厘定了人民之福的内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洞察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在机理,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抽象凝练出了符合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综合性表达,即提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命题,并将其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就在具体化初心与使命之中,定位了新时代造福人民的目标指向。二是探寻了造福人民之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了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内容之一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了全体党员“谋利于民”的思想意识,并以一系列实实在在惠民便民的举措,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现实问题,最终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以此赢得了人民的信赖与拥护,获得了长期执政的道义支持和法理依据。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塑造了“务实清廉”的政党形象。现代政治史表明,若一个政党在获取政权之后,没能及时认识到预防与革除自身弊病的重要性所在,则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党内逐渐出现骄傲自满、精神懈怠、贪图享乐的现象,致使政党失去原有的革命与进取精神,最终产生丧失政权乃至亡党亡国的危险。保持“务实清廉”的执政品格是科学防范与规避这种危险的关键,也是一个政党实现长期执政所需具备的品质。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道理,在中国共产党即将从局部执政转向全国执政之际,就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①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以下简称“两个务必”)之重要论述,为党的全面执政作了思想准备。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将“两个务必”凝练升华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从“两个务必”的提出到进一步的凝练,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务实清廉”政党形象始终如一的坚持。一方面,“务必谦虚谨慎”塑造了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品格。经过百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并没有因此躺在功劳簿上。相反,面对成功的喝彩,党始终秉持高度自警自励,指出胜利并不会自然延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决不因胜利、成就、困难而骄傲、懈怠、退缩②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N].人民日报,2022-09-16(01).,强调要以谦虚的态度向人民学习,在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中前行,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84.态度推进伟大事业的实现,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务必艰苦奋斗”塑造了党清正廉洁的品格。为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与党的性质宗旨相违背的不良作风,将“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87.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做法。党正是通过这一精神的引领,加之以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措施的协同发力,才得以始终保持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政党形象,从而取信于民、夯实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塑造了“担当有为”的政党形象。判断一个执政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它是否是一个担当有为的政党,即不仅要看它在政治立场、施政理念、执政方略上是如何言说的,更要看它是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表率、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是如何践行的。换言之,如果执政党不能有效抵御风险、应对挑战、解决矛盾,那么自称为有责任与担当精神的政党就难以得到人民的认可,想要用宣传与动员的方式,教育与引导广大人民跟随其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则是海市蜃楼、难以实现。“第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习近平对党如何应对长期执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所作出的回答,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务必敢于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不低头、不退缩、“知其难而为之”的责任担当。这种责任担当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品格和无畏勇气,来自于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诚如习近平所言,“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能斗争”⑤习近平.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N].人民日报,2022-03-02(01).,中国共产党因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⑥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26-327.。“务必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责任担当在实践领域的具象化,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不是逞强好胜、好勇斗狠,而是讲究斗争策略方法,即在加强理论修养、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历练中把准斗争方向、掌握斗争规律、锤炼斗争本领、讲求斗争艺术,以敢于斗争的勇气推动善于斗争策略的落实,进而争取伟大斗争的胜利。这种建立在科学方法论之上的斗争,扭转了社会上对斗争存在误解与曲读(如:和平年代不需要斗争等),规避了开展斗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增强了全体党员对党在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内生性认同。

四、深化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之规律认识

习近平指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要求。”①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N].学习时报,2009-11-16(A1).对于政党而言,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②张明军.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辨识维度与遵循逻辑[J].政治学研究,2022(4):3-13,156.,是由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执政方式等诸多要素深度共融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历史提供的重要经验是:任何政党要想赢得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取得执政成效,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尤其是执政规律)办事。如果执政党不能科学把握执政规律抑或违背执政规律办事,其结果往往是执政权的丧失。相反,执政党对执政规律认识越深刻,执政实践则越具有科学性,执政地位就越巩固。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把握,通常是以理论创新为具体表征样态的。“三个务必”作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个新论断,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应遵循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应采取的执政方式和策略等,可以说,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整体性认知之表现,体现了党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传承,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传承了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提出的“两个务必”,并将其凝练与升华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背后是历史、理论、现实三重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理论驱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两个务必”的传承,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党深刻认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③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所在,“两个务必”是对这一认识的集中体现。“两个务必”的生成与发展源自于党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深度体认,所以党始终强调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向人民群众学习,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④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伟大事业。第二,历史驱动。在总结党史中提炼党的优良传统并加以继承与弘扬,向来都是党用以推动历史发展的方式之一。“两个务必”内在涵盖的各要素都在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并取得实际成效,因而成为浸入中国共产党人骨髓、内化为特定思维模式、外化为党处理实际问题的政策主张之政治品格。也正因如此,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两个务必”都予以了高度重视,邓小平把“两个务必”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江泽民论述了“两个务必”的作用,认为其可以保党的政治本色、战斗力和红色江山⑤江泽民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4.,胡锦涛赋予“两个务必”以党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法宝”⑥胡锦涛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之价值定位。第三,现实驱动。较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所遇到的执政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治国理政考验是“前所未有”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0.的。于此而言,传承与凝练“两个务必”的深层意涵在于“改造世界”,即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抵御诱惑、应对挑战、克服阻挠的精神依托。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凝练“两个务必”的基础上,增添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使之创新发展为“三个务必”。这种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之上,以历史自觉赢得历史主动的主要表征。经过百年的磨练,中国共产党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与此同时,如何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如何实现长期执政等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第一个务必”和“第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致思前提的。“第一个务必”不仅从本质论维度强调了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所在,也从实践论维度规定了党长期执政的前进方向,是对百年大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6-547.基本命题的深入阐述,不仅具有激活全体党员共同推进党长期执政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功能,也具有提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之作用。“第三个务必”既表明了党实现长期执政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之多(之所以要求全体党员要有敢于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原因就在于前进道路上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也凸显了“斗争”在党实现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作用,即以斗争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既增强了全体党员保持昂扬锐气的思想自觉,也强调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性所在。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虽然“第一个务必”和“第三个务必”的提出时间较之于“第二个务必”要晚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党全国执政七十多年的历史中没有体现,以“第一个务必”为例,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初心与使命的不同表达,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③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4.、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④江泽民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2.,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个务必”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略和价值规范上的回答上。一方面,“三个务必”为党的长期执政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基本方略。“三个务必”各个层面的内容在党长期执政的具体实践中是互相成就、相互促进的,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展开向度。“第一个务必”明确党长期执政的理念与目标,为后两个务必的践行提供思想支撑和方向指引。“第二个务必”和“第三个务必”是确保“第一个务必”实现的精神力量。其中,“第二个务必”为克服党长期执政的最大难题即腐败问题,以及规避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即脱离群众,提供了作风保障,进而使党能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第三个务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决心与勇气,揭示了党破除发展桎梏的方式手段。“三个务必”内在的逻辑关系决定了全体党员必须从整体性视角切入,不折不扣地理解与践行这一理论。唯有如此,方能彰显理论内在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三个务必”为党的执政实践提供了一套清晰的价值规范。“三个务必”作为党政治规范的系统表达,既对广大党员的言行举止起到了约束作用,也成为党评判党员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不仅如此,党还强调要将这种价值规范以制度化的方式逐步沉淀下来,使之从党的价值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就是对“第三个务必”制度化的一种体现。诚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三个务必”所涉及的两个方面,但这两方面内容在党长期执政的全部历史之中起着指导与引领的作用,它将适用于党在新的赶考路上的各个领域,并将随着历史演进愈来愈深刻地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人民出版社斗争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抉择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