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情境教学之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24-05-09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六中学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六中学/刘 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1]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平时教学中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从究情境教学的“因”、探情境教学的“法”、思情境教学的“根”三方面来阐述自己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以助力语文新课标落地落实。
一、究情境教学的“因”
(一)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探索情境式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的需要
适宜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提升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对情境产生了兴趣,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求知欲,大大提高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比如最基础的字词教学,若能结合语境学习,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其意思。如《昆明的雨》一文中的“鲜腴”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来造句,其中一名学生回味无穷地说道:“妈妈今天中午给我做的小鸡炖蘑菇,味道极鲜腴。”如此简单的小情境创设,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业水平考试的需要
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新课标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来评定其素养水平。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创设情境。以2023年安徽省中考作文命题为例:
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餐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响;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这次命题可以说是情境作文,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情境,与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给学生写作设置障碍。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向对于教师平时教学走向情境创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探情境教学的“法”
(一)聚焦核心素养,以文化人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语文教材立足核心素养,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力求为国家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笔者在教学中也在摸索学科育人之路,凸显语文立德树人功能。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结合课例《记承天寺夜游》情境教学设计片段进行阐述。
创设情境:青少年心理健康访谈节目《先快乐后发光》,邀请我们去做嘉宾,谈一下治疗抑郁问题的良药。药方要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去寻找。苏轼到底有什么调节心情的秘方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分析、去寻找。
任务一:谈谈“乌台诗案”,走近苏轼(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作者的创作背景)
任务二:赏美景,谈心境
要求:1.发挥想象,将此段的意境和感受改写成一段白话文;2.交流展示,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
任务三:美读,读出旷达与从容
入情朗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引导学生在苦闷中学会调节心情,领悟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任务四:读懂苏轼,治愈心情
朗读自己平时积累到的有关苏轼的诗句,让学生领悟到苏轼坎坷的一生也是不断治愈自己的一生。
任务五:开出治疗抑郁的药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做个闲人、豁达乐观……)
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艰难,苏轼的诗词总能给人温暖,读懂了苏轼,也就读懂了人生。读苏轼的诗词人生,治愈自己的心情。
本课以心理访谈节目“寻找治愈抑郁的药方”来创设情境,目的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其学习本课的兴趣。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即使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单一的心理健康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语文这一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它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立德树人,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首先,创设情境选取的是心理健康访谈节目《先快乐后发光》,这个节目很符合青少年心理。从诗文中寻找治疗抑郁的药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通过任务群探究苏轼调节心情的过程,理解苏轼寄情于景排解内心苦闷的行为。然后,拓展延伸结合苏轼许多豁达乐观的诗词来体悟其一生坎坷但一生都在不断自我治愈的旷达。最后,师生合作探讨开出调节心情的“药方”。笔者认为,本课的情境教学聚焦语文核心素养,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入手,以文化人,完成了以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整合教学资源,落实“大单元”任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崔允漷教授提出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大格局,要围绕教学任务构建“大主题”,在此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确立学习目标,创设情境任务。这就意味着情境创设必须落实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与功能。
以《三峡》教学设计为例,这是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要求教师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因此,在大单元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三峡》这篇文章的写景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2.借助想象和联想,进入文章情境,体会三峡的雄伟和奇丽;3.品析语言,学习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这一写法;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基于确立的教学目标,创设以下情境:
师:湖北三峡博物馆准备开展一场“探寻三峡之美”的研学活动,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参加,现在让我们一起体验三峡山水的无限魅力吧!
活动任务一:音频录制“三峡之美”
博物馆筹办方准备设置一个“朗读亭”,供参观者朗读和聆听有关三峡的文章。请为《三峡》进行朗读设计,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完成音频录制。
要求:1.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情感,展现三峡的山水之美;2.可以采取多样创意朗读的方式。
活动任务二:景点推荐“三峡之美”
博物馆筹办方准备邀请几位同学作为推荐官,为参观者推荐三峡之美。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设计一处景点:如景点名称、特点、适合旅游的季节、游览感受等。
请以“我推荐____。正如《三峡》中写道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这个景点的特点是______,我们可以选择______(季节)去,你可以感受到______。”这样的形式说话。
活动任务三:情感探究“三峡之美”
博物馆的大厅里,悬挂着许多描写山水的名篇佳作,其中范仲淹的《江山渔者》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联系到《三峡》中也提到渔民,他们的情感有共同之处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作者之情感。
首先,通过三峡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形成一种“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良好氛围,把书本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次,在三峡博物馆研学这一情境下,设置了音频录制、景点推荐、情感探究三个活动任务来探寻三峡之美,体现了本单元的总目标。本单元的文章带有骈散特点,句式以骈句为主,节拍多为二二式,间有五、六、七言,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这些特点使得本单元课文读来都有抑扬顿挫之感,特别适合朗读。本课的活动任务一在“朗读亭”完成音频录制,充分发挥了朗读的教学功能,让学生体会了诗文的音韵美。本课的活动任务二景点推荐采用补白说话的形式,为参观者推荐三峡之美,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想象课文描绘的三峡美景。另外引导学生说出三峡各个季节景物的特点,关注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这一写作方法,这又跟本单元的写作课“学习描写景物”结合在一起。本课的任务活动三情感探究部分采用比较阅读,使学生把《江上渔者》中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与《三峡》中的“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中不止有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还有对三峡渔民疾苦生活的同情。这一活动任务还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峡》是一篇教读课文,在完成本单元整体任务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情境式教学以及任务群的设置很好地完成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三)彰显情境价值,贯穿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重要概念,它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形式,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将学习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实用性。
笔者认为创设情境不能仅仅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而是应该贯穿到整个学习任务群的每个环节。下面结合课例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情境教学设计片段进行阐述。本单元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教师结合单元目标“感受中华美德,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第四学段相关内容,设计如下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现代人流行发朋友圈,古人也有朋友圈。唐朝的刘禹锡,有一天在微信里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内容是一篇铭文《陋室铭》,当时刘禹锡与白居易是好朋友,两人常常诗文唱和,时称“刘白”。白居易看了这个朋友圈,一定会感到很好奇,你猜他们俩会聊些什么呢?
任务一:刘禹锡被贬和州后发了个朋友圈,白居易很好奇,微信发来消息,问候近况。请你以刘禹锡的身份作回复。
要求: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2.用现代汉语作回复。
任务二:刘禹锡发现朋友圈里只发了文章,有朋友不能直观地看到,就又发了几张图,请你把图文一一对应,联系起来。
任务三:刘禹锡的这个朋友圈引起了轰动,很多网红蹭流量,进行传唱,你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想拍一个诗文朗诵的视频,你该如何朗诵呢?
要求:1.情感充沛;2.节奏鲜明;3.配乐合理。
任务四:记者采访白居易:“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夸自己品德好,作为多年老友,你认为他的德馨体现在什么方面?”小组讨论后,请一位代表以白居易的身份,回答记者的提问。
要求:1.结合任务一及课文内容进行思考;2.分点作答,逻辑清晰,阐明理由。
任务五:刘禹锡的朋友圈,点赞和评论的人很多,你会如何评论呢?
这样的学习情境贯穿于整个任务群,既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足够的交流与表达空间,又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情境教学,让教师在趣中教,学生在乐中学,充分彰显情境的价值与力量,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思情境教学的“根”
情境教学的前提是细读文本。情境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知基础上,假如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知,很难完成教师在大情境下布置的任务。笔者结合八年级上册名著《昆虫记》专题情境化阅读进行阐述。名著阅读是一项耗时长的作业,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阅读更有效?笔者决定创设情境布置作业——《昆虫记》专题情境化阅读。
阅读前创设情境:法布尔要带着他的昆虫朋友们来参加我们班的名著阅读分享会,请你化身主持人法布尔来组织这场《昆虫记》阅读分享会。小组8 人分工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分工明确到具体人员:1.阅读《昆虫记》,并挑选你最感兴趣的至少10 种昆虫,为它们制作“昆虫卡片集”;2.主持人串词;3.扮演昆虫进行表演;4.给喜爱的昆虫写颁奖词,进行颁奖;5.获奖的昆虫朋友发表获奖感言;6.绘制思维导图;7.交流读后感;8.对接中考,出一份《昆虫记小卷》,包含选择题、填空题。
任务结束后,开展阅读分享会。这种名著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在欢笑中了解各种昆虫的习性,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情境的创设、各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内容的熟知基础上。比如一位学生给喜爱的螳螂颁发“行走江湖奖”,螳螂获奖后发表获奖感言:“十分感谢颁给我这个奖。我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材。我身上的武器、暗器很多,因此,我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自我保护。我的前足是极具杀伤力的武器。我一般从颈部攻击抓到的猎物,啃咬其神经节。我捕食时会采用‘盯人战术’,给敌人施加压力,让敌人感到恐惧……”只有注入了知识,情境才能变得充实而饱满,如果将知识剥离掉,那么情境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细读文本内容才是情境教学的“根”,情境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情境中应该包含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在学生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境教学,才能大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叩开情境教学之门、实施情境教学任重道远,仍需不断学习和探索。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力求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把情境教学逐步落实到教学中,才能助推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才能开拓新课标下教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