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瞻前顾后,有伏有应
——“照应的艺术”教学与反思

2024-05-08曹文慧

初中生世界 2024年16期
关键词:首尾呼应文题板书

■曹文慧

【设计理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写作指导,其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的导写部分给出了三条指导建议: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本节写作指导课就是对第三条指导建议的细化和补充,旨在让学生学会写好照应,以达到突出中心、文脉贯通的效果。教学设计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及其助学系统;二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学定教。

【课堂实录】

一、寻照应之踪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文的“照应”艺术。

(师板书:瞻前顾后,学写照应。)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首诗。

屏显:

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生齐读。)

师:怎么样?感觉和我们以往学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生不语。)

师:我们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这首诗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重复的。

生:与标题也是重复的。

师:看看我们这节课的主题,这种重复叫作——

生(齐):照应。

师:没错。只不过这个照应很特别,它是重复照应。在观感上,重复照应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感觉这首诗与众不同,很独特。

生:感觉这首诗是一个很紧凑的整体。

师:独特,浑然一体。

(生点头。)

师:那么,在语感上,它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生:一下就记住了,很好背。

(生笑。)

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生:好像有一种深意在里面,读完要沉思一下。

生:我一开始不太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是再读一遍,尤其是这两个重复的句子,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师:你读出了什么意思?

生:好像就是“不过如此”的意思。

(生大笑。)

生:我觉得就是有些事情你一定要亲身经历,否则就会一直期待、向往。

生:我觉得是强调追寻和得到的关系。

……

师:大家的解读都很深刻啊,颇有禅意。一般认为,这是苏轼创作的最后一首诗,但这个说法目前还存在争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诗歌中的重复照应,让我们读出了千百种意味,既丰富了诗歌的主题,也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现在,将你们对“重复照应”这种写法的理解写下来。它有什么好处?简要记录关键词。

(师板书:重复照应,结构之妙。)

(生记录:浑然一体、加深印象、耐人寻味、丰富主题。)

师:好。请同学们继续阅读。

屏显: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西游记》第七回)

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押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煅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西游记》第六十回)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段文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第二段文字是“三调芭蕉扇”中的情节。这两个情节是有关联的。

生:孙悟空不踢倒炼丹炉,就没有火焰山。

师:原来磨难是自己的冲动造成的。

生:我在读到第六十回的时候,会觉得作者的构思很巧妙。

师:你能在阅读中带着主体意识,看到作者构思的巧妙,太棒了!《西游记》中的情节,常常前段里有对后段的暗示,后段里也有对前文的回应。在小说创作中,这叫作——

生(齐):伏笔。

师:有伏必有应。

(师板书:伏笔照应,构思之妙。)

师:给大家补充一段文字,齐读。

屏显:

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刘熙载《艺概》)

(生齐读。)

师:这是古人谈写文章的秘诀,我们先来解密。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

师:我们把篇首、篇中、篇末换成开头、中间、结尾,就更好理解了。请你继续。

生:在开头的话,后面一定会对它进行回顾。在结尾的话,前面一定会……(生停顿)注意。

师:同学们,当不理解一个字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是组词,这是一个很棒的方法。但是这里的“注”,老师给大家引申一下,你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师板书: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师:这是志怪小说《搜神记》里的一句话,“南斗”“北斗”都是星宿的名字。大家猜猜,“注”是什么意思?

生:预兆。

生:预示。

师:那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请你完整地说一遍。

生:揭露主旨的句子处在开头,后文一定会有所回顾;处在结尾,前面一定会有所预示;处于中间,那么前面会有所预示,后面也会进行回顾。

师:前文预示,后文回顾,“前注后顾”说的就是照应。照应是有意识地构思和强调,不仅诗歌、小说中有照应,我们学习的散文中也常使用照应手法,一起到课文中找一找。

二、赏照应之妙趣

师:我先举个例子。请大家齐读《秋天的怀念》节选文字。

屏显:

【开头】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结尾】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生齐读。)

师:这一处首尾呼应,将文章主题上升到了生命意义的层次,凸显了主题之妙。请你也采用类似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可以小组讨论。

(生讨论。)

生:大家看《春》这一课。文章的开头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结尾是“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天的脚步”和“走着”“领着我们上前去”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凸显了结构之妙。

师:浑然一体,文脉贯通,也是文气之妙!

(师板书:首尾呼应,文气之妙。)

生:我找的是《济南的冬天》。文章结尾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不仅照应开头,还照应标题,使文章紧紧围绕中心来写,凸显了扣题之妙。

(师板书:文题照应,扣题之妙。)

师:文题照应能确保我们的创作不跑题,值得学习。老师也找到了这篇文章中的一处照应,大家请看。

屏显: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师:大家发现了吗?两个“卧”字照应着前文的“睡”字。如此细微的字词照应,我给它起名为“细节照应”。这一处细节照应使景物变得更生动可爱了,凸显了语言之妙。你还能找到哪些细节照应的例子呢?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和“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细节照应,凸显了情感之妙。

(师板书:细节照应,情感之妙。)

生:《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中,有几组句子是照应的。“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和“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和“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和“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三处句子照应,凸显了人物形象之妙。

师:句子照应,这样说不是很合适,因为重复、伏笔、首尾呼应都可以算是句子照应。刚才,我们将字词上的照应起名为“细节照应”,那么,你说的“句子照应”可以叫作“片段照应”。好吗?

(生赞同。)

生:我找的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文中有几句话是反复出现的。“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这也是片段照应,凸显了人生路上的哲思之妙。

(师板书:片段照应,哲思之妙。)

师:这个词本身就很妙!厉害!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照应的几种形式和妙处。

板书呈现:

重复照应,结构之妙

伏笔照应,构思之妙

首尾照应,文气之妙

文题照应,扣题之妙

细节照应,情感之妙

片段照应,哲思之妙

三、写照应之神韵

师:照应能为一篇文章带来如此多的妙趣,但我们在写作时,往往忽略了这种写法。一种可能是我们还没有“设置照应”的意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不会写照应。你是哪一种?

生:没有设置照应的意识。

生:没想过,感觉也不会写。

师:没写过,感觉不会写。你让我想起了顾城的一句诗,“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生笑。)

师:同学们,写作是一个创造美好、享受美好、分享美好的过程。我们要避免的不是开始,而是畏难心理。而且,谁说我们不会写?请看屏幕上的文字。

屏显学生习作:

作文题:______是我不变的坚守

生1:

【首段】轻启柴扉,便瞧见那梨树下斑驳的摇椅。记忆中,那是外婆最喜欢待的角落。

【尾段】三年之隔,梨树仍是莹白如雪,外婆却走了。旧日不愿学的刺绣,如今竟也成了我不变的坚守。

生2:

【首段】手执银针,绣出爱与坚守。

【尾段】夜深了,我脑海中浮现出外婆手执银针的画面。她绣的是什么?是牵挂,是思念,是爱与坚守。

生3:

【首段】那缕炊烟环绕着我,穿过我的回忆,承载着朴实无言的爱,来到我面前。

【尾段】卡片上,画着我和外婆坐在海棠树下看星星的场景,上面写着:“祝我孙女天天开心,像海棠花一样美丽……”

师:这是我们班三名同学的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主题一样,选取的人物也一样,却各有风采。结合今天所学,你会给哪一篇文章打高分呢?

生:我会选第一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构思、文气、中心和语言之妙都体现出来了。

师:你能够根据所学去观照、评价作文,学以致用,很不错!

生:我会给第二篇文章打高分。这篇文章不仅首尾呼应,而且首段、尾段都做到了文题照应,给我的感觉是,除了有第一篇的优点之外,还紧紧围绕中心去写。

师:中心意识,这是很多同学都会忽略的一点,写着写着就天马行空了,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生:我喜欢第一篇。我觉得最打动我的是环境描写,语言很美,耐人寻味。

师:第三篇也有优美的环境描写呀!

生:但是没有照应,显得……有点散,构思没那么精巧。

师:我看出来了,大家对别人的作文,要求都比较高。

(生笑。)

师:首尾呼应和文题呼应都非常适合我们现阶段的日常写作。但是,我们在“写照应”时仍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交流一下。

生:首尾呼应的同时最好做到文题呼应,强调主题。

生:最好能融入环境描写,凸显语言的美感。

生:照应的位置比较特殊,所以要时刻想着突出中心。

师:你用到了我们上次写作课习得的经验,突出中心,很重要。

生:我觉得首尾呼应的片段不宜过长,毕竟处在首和尾的位置。

师:大家说的几个关键点,我们记录一下,形成一个精要的首尾呼应评价量表。

屏显:

评价____________内容__评价标准___________☆修改建议写好照应首尾呼应☆☆___首尾呼应,且能融入环境描写,语言优美☆☆☆___首尾呼应,且能融入环境描写,语言优美,突出中心☆☆☆☆首尾呼应,且能融入环境描写,语言优美,突出中心,照应文题的片段字数适中_____

(生记录。)

师:同学们,我们不能只为别人开良方,自己也要有所行动,不然写第三篇文章的同学不服气呀!现在,就请动笔修改第三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之成为一个兼具主题之妙、语言之妙和构思之妙的照应文段。

(生改写。)

屏显改写成果:

【首段】晚风拂过。海棠花影唤起我的记忆,承载着朴实无言的爱,摇曳在我面前。

【尾段】晚风又起。海棠树下依偎着的身影,在卡片上影影绰绰。卡片上写着:“祝我孙女天天开心,像海棠花一样美丽……”外婆啊,对您的爱,将是我一生不变的坚守。

师:请对照屏幕上的评价量表给出建议。

(略。)

师:同学们,首、尾是我们写作时最容易出彩,也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这节课,我们进行了首尾呼应和文题照应的初尝试,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请看大屏幕。

屏显:

照应秘诀

环境打造语言美,

紧扣主题显中心,

瞻前顾后巧构思,

文气贯通露真情!

师:希望大家下一次写作文时,能够瞻前顾后,精巧构思,兼顾细节照应和片段照应。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者从认识照应、欣赏照应、学写照应三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习得照应的写作技巧,课堂效果比较理想。尤其是在“写照应之神韵”这一环节,以课堂上生成评价量表的方式,师生共同评改作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赏照应之妙趣”环节中,如能从“寻找经典文本中的共性”这一点启发学生,再列举出几个具体案例(如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会对学生更有启发,这便是“授之以渔”了。二是“写照应之神韵”这一环节,可以呈现更丰富多样的学生作文片段,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想要改写的首尾段或中间段,或许会有更丰硕的成果展现。这是笔者今后执教写作指导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猜你喜欢

首尾呼应文题板书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首尾呼应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神奇的“首尾呼应”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是非“大数据” 喜忧两相倚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