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主实践 促进学科育人
——“双减”背景下化学课后服务有效开展路径研究
2024-05-08吴敏莉
■吴敏莉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后服务提出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要求。化学课程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要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基于学科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形成综合素养。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九年级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后服务开展具有延展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拓展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化学素养。
一、九年级化学课后服务现状
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年,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但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是一线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双减”政策颁布后,各校基本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利用各方资源开设了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课程,如文体、艺术、科普、劳动等兴趣小组,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然而这些活动往往只面向七、八年级的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九年级大部分教师开展的课后服务课程还是比较单一的,包括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与答疑等,这样的形式只是对课堂知识的反复练习,吸引力不大,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作用也较小。
二、探索学生自主实践路径
如何让课后服务更好地满足九年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化学课后服务的现状,笔者坚持“双减”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立足化学核心素养,利用课后服务,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1.创新内容: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提升趣味性和吸引力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课标要求学生在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具体操作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自主实践活动,并按计划每周安排2—4名学生进行演示。
学生的自主实践内容是多样化的,可以依据个人爱好和自我学习能力自由选择,如演示实验或演讲等。从学生实际选择来看,有基于九年级化学知识的拓展实验,有贴近生活的趣味实验,也有涉及高中知识的相关实验,还有与化学名人相关的实验故事等。这个过程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自主构建和理解的过程,是融入自我思考后对知识的应用,增强了学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服务课堂上,学生独立演示实践内容是课后服务的主体。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学习,主动利用实验的方式探究化学知识和问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重点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的核心素养。
2.优化评价:开展学生互动评价,擦出思维碰撞火花
展示与评价成果有利于升华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也在课后服务课堂上呈现,是课堂极为精彩的内容。每名学生演示完,都要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提问内容有关于原理部分的,有关于应用的,也有关于为什么要选这个内容的。当学生演示实验获得成功时,会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同时,在积极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每一处实验细节,往往完成后还能再找到改进之处并让作品呈现得更完美,也能启发其他学生的创作思路。当实验暂时失败时,学生之间便会展开激烈讨论与互助,在思维碰撞下寻求改进措施,再次尝试,直至实验成功。热闹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感受到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失败转为成功的喜悦,重点发展了科学思维,培养了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3.学习档案:自主记录,留下美好回忆
学习档案反映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历程。教师根据学习档案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或者了解到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生也能根据学习档案反思自己的成长情况。在这一年课后服务的课程设计中,笔者引导学生用照片和视频记录自己自信演示实验的样子、慷慨激昂演讲的瞬间等,制作成个人学习档案。参与课后服务的每名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精心剪辑过的视频,视频也作为其最终实践作品发布在了相应网站上。
三、实践案例
经过一年课后服务的实施,全班43 名学生共留下43 份案例。笔者将其整理成册,册子包含了43份实践报告、每名学生的展示照片及二维码视频,初步形成了一本班本教材。
其中,源于初中知识的内容是学生经过思考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的内容或将课后习题以实验的方式呈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提升了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源于生活应用的内容是生活化实验,它们往往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或者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学生通过化学知识去解决或者阐述的,也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了化学学科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源于简单高中知识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为初高中衔接打下基础。了解和学习化学名人故事、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能帮助学生了解概念发展的历程,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批判质疑的科学态度,增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限于篇幅,笔者选取一名学生的具体实践案例来加以说明。其实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自制汽水。
实验缘起:平时经常喝汽水,在学习了酸、碱、盐相关知识后,想通过所学知识尝试自制汽水。
实验原理:小苏打呈碱性,柠檬中含有柠檬酸,二者酸碱中和,生成二氧化碳;汽水有刺激性味道,原因是二氧化碳溶解在其中;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实验药品:一个柠檬、食用糖、食用小苏打、水。
实验仪器:两个杯子、一根搅拌棒、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切半个柠檬,取一些柠檬汁,取质量相等的两杯水,清水中加入等量的糖和小苏打,搅拌均匀;在一个杯子中加入柠檬片,在另一个杯子中加入柠檬汁。
实验现象:加入柠檬片的杯中,柠檬片与苏打糖水的反应并不明显;加入柠檬汁的杯中,柠檬汁与苏打糖水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反思:柠檬直接放入苏打糖水中,因为析出的柠檬酸较少,所以实验结果不明显。
学生将视频制作成二维码,可随时扫码观看完整视频。
利用课后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化学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整个课后服务时间里,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中,展现了他们活泼生动的青春面貌,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制成的班本教材形成了师生共同的美好回忆,这些实践成果不仅是本届学生的总结、回顾和展示,亦对新一届学生学习化学具有引领和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