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8李万青

经营者 2024年4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农业经济

李万青/文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同时通过多年落实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与规划。2022 年,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就,各种绿色金融介入,如债券、基金和保险等,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也引入兼顾社会效益的农业项目,从长远发展角度助力农业经济。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受国家、政府及农业本身等多方支持,但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从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出发,对新时代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简单分析,结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作用,简述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占据较大的比重,必须对其进行重点筹划。但就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专门研究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机构的内容还较少,且时间较长,与当下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格格不入。基于此,文章立足我国农业产业优势,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地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地分析,以期构建一套实用性强的经济持续性发展体系,同时通过实践分析发现并解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农垦局规划与监督处数据显示,我国2022 年全面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 806.18 亿元,比2021 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2 951.36 亿元,林业产值106.33 亿元,畜牧业产值1 118.71亿元,渔业产值335.13 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94.65 亿元,具体占比情况见图1。

图1 农林牧渔业各产值在全面总产值中的占比情况

从图1 中明显可以看出,农业产值占比超过60%,依次是畜牧业、渔业、其他和林业。由此可见,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研究会直接影响总产值。

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地区差异性明显

农业发展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生态环境,二者间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我国东部与西部、北部与南部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这也体现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上,通常情况下,地区经济越发达,越能为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等提供支持,其配套技术就越完善,农业经济也就发展得越来越好,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区域间农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二是从地理位置角度来看,经纬度、海拔和地势等的不同,其种植的农作物也就不同。例如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再如山地区域以畜牧业为主,平原区域以种植业为主,不可违背自然环境,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各产业间相互影响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间的气候特征明显,尽管区域间存在农业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处于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状态,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种植业与养殖业,各要素的共同发展、相互影响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其次,在先进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的综合作用下,农业技术持续推广,为精耕细作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持续研发,使各要素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水平,实现农业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作用

起到一定生态保护作用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功能。农业经济依赖生态资源,是对原始生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同时农业经济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结合,使得在获得农业经济时,还要注意生态资源健康。而今,绿色农业观念逐渐普及,农民在创造农业经济时,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日渐推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达到明显提升。

丰富精神文化世界

一方面,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使农业经济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掀起一阵乡村旅游风,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打造了特色的自然风光,吸引众多的旅游观光者,如农家乐和渔家乐等,直接提高了农业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根基,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很多文化都植根于农业,例如农耕文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都能让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完善社会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融合,各区域为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制定了系列发展政策与规划,致力于打造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体系,奠定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其中,农业占比较大,在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更明显,探索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速社会经济体系的建设步伐。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尽管面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系列政策规划,如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2019 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但是就个体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情况来看,很多优惠政策或制度等下沉并不彻底,经济持续性发展效益并不可观。

农业发展投资力度不够

阻碍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对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不大。

首先,地理位置的影响问题。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为例,其全称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湟水河谷地,祁连山的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整个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向,年均气温4.9 ℃,降水量最多在8 月,最少在12 月,尤其是2022 年8 月,虽然气候凉爽,但是降水天数多,强度大,山区河流易发洪水,对农业生产来说较为不利。以小见大,很多农业生产区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阻碍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经济投入的影响问题。以大通县为例,其农业产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整体的防御能力较差,很难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强大且稳定的经济支撑,侧面影响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势头。

最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支持力度不够。从我国目前的农业从业人员来看,大部分都是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人群,虽然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加入农业生产和发展中,但是整体来看力量较小,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无法规模化、专业技术无法顺利推进、人员分散的局面,很难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

一方面,仍以大通县为例,它虽然是传统农业县域,但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力不足,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但目前其主要以小型加工企业为主,大中型企业较少,更不用说有能拉动整体农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型企业,现有企业普遍呈现规模小、市场开发能力弱、现代化高科技产品少等特点,极不利于农业经济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大企业缺失,而小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通过贷款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但恰恰因为其规模小、质押物少,金融机构考虑到其发展速度和还款能力,不会为其提供大额贷款,导致企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不足

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都需要现代互联网的加持,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互联网技术含量仍有待提高,现代化生产模式尚未形成,“互联网+农业”存在桎梏。最典型的就是仍存在大量的农户在农业种植生产中“靠天吃饭”,依赖性较强,缺乏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解决种植问题的意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无法形成,农业经济很难达到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态保护意识待提升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与区域内的生态效益相协调,但很多区域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时并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以生态换经济的行为,尽管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呼吁要做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保护工作,且出台了系列法规和措施进行约束,但由于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其对区域的限制作用并不明显。此外,生态保护追责难度大,导致一些人员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出现大量土地污染、水污染行为,因为很难追本溯源,所以最终都不了了之。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办法

强调农业经济集约化发展

第一,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现一元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一是要积极将现代工业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经济中,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以农业持续性发展为引导,从单纯追求农业产值最大化的一元发展向集合农林牧渔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多元化发展转型,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户收益,还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强调资源配置,有序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文章提到的大通县农业经济发展,就可通过劳务集约与资金集约结合的发展模式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源供应。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做好农业经济中的人才投入工作。资金和劳务的投入保证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长期性,而人才的投入则保证了农业经济的创新性与创造性。一方面,可从宏观角度入手,即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有计划地将人才引入农村经济中,鼓励大学生这类年轻力量到农村创业,如当大学生村官,并引入先进思想和技术,参与农村自治管理;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入手,强调区域内农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农业研发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培养技术人才、科技人才,针对短板设计相应的教育培训方案,使其积极投入农业经济建设中,提高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强调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第一,鼓励特色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可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潜力更大的产品,打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二是可对龙头企业的经验进行复制,有效对接其他分散的农业经营者,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效应,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并提高其品牌附加值,拓宽市场范围。

第二,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帮扶力度。一要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新时代背景下,虽然农户创业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资金短缺成为其主要限制因素,对此必须做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贷款服务工作,如小额低息农业贷款,确保农户能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奠定中小农业企业发展的资金基础。二要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做好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督工作,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公开披露,同时增强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源上保证农产品质量,根据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形成一套面向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营造健康的农资市场环境。

第三,完善农产品的市场管理体系。大力支持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强调其品牌带动作用,与各种农业中介服务社通力合作,打开农产品面向市场的需求,并做好物流管理,打造一套与农产品特性结合的物流体系,进而逐渐将外界的商业中心辐射、迁移到农村,强调其与经济实力雄厚区域的市场对接,不断扩大龙头企业的覆盖面积。

持续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

农业经济只有面向市场,把握市场走向,拓宽农业经济边界,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发展,而这就必须发挥现代互联网的宣传作用。一是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应依托互联网打造综合性的网络服务平台,充当信息中转站的作用,既能为广大农户、农业企业提供丰富且全面的市场消息又能让市场了解到农业相关信息,拓宽二者的连接渠道;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介,将农产品推广出去,使之更好地融入现代经济市场中。如抖音、微博等,可通过带货直播方式将农产品传达给消费者,同时采用线上方式能够提高信息对称性和沟通频率,避免无效沟通,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交融。

强调农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同步发展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与生态效益保持统一,才能保证资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及时性。一是增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意识。如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强调,发挥政策制度的引导约束作用,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农户,充分意识到经济发展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还要发挥政府的宣发作用,做好生态保护宣传,将其渗透到农业日常作业中去,便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即强调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的“资源+农业产品+废弃物”的单向资源利用转换为“资源+农业产品+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遵循经济学和生态学基本原理,提倡节约用地、无土栽培等新兴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生态保护基地等,向综合性的农业生态园过渡,其具体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生态农业循环示意图(参考)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关系到乡村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对此,各地区都必须加大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支持力度,打造现代农业经济体系。通过本文对有关内容的阐述,发现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中还存在支持力薄弱、龙头企业的示范性作用未发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等行为。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内容,从加大投资力度、做好农业企业发展保障工作、打开农业面向市场的发展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发展需求不同,故而在制订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计划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其实用性。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