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的研究生跨学科合作模式研究

2024-05-08苏宝黄焕贤刘曦瞳

互联网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跨学科高校

苏宝 黄焕贤 刘曦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高校利用网络提供学术资源、学习工具和交流平台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涌现出“超星学习通”“易班”“智慧树”等一系列服务于高校的网络综合学习平台,这些平台具有集中教学资源、增强学习互动、实现个性化指导、推进教学质量评估与改进的优势,为高校研究生提供便捷的跨学科研究合作的机会。然而,目前高校利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为研究生提供跨学科合作的机制还不成熟,面临着学科壁垒、研究资金、评价体系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定性分析,揭示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在促进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合作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为高校提供合适的策略和方向,以促进高校研究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跨学科

1. 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的概念

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是指在高校内、高校与高校之间建立基于网络技术的综合性学习与管理平台,如中国人民大学的e-Learning平台、清华大学的iCourse平台、北京大学的Blackboard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的LearningHub平台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越来越多地采用网络综合学习平台来支持教学和学生管理,涌现出许多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综合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易班”“智慧树”“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这些平台集成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为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了便利和高效性的服务,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状况与思想状态[1],具有集中教学资源、增强学习互动、实现个性化指导、推进教学质量评估与改进的优势。例如,西北大学依托易班平台开发含个人和家庭信息采集、到校方式填报、缴费、选宿、軍训服装选码、绿色通道、入学教育、班级群建设等九大基础功能的迎新系统,大大简化迎新程序,提高新生报到效率[2]。

2. 研究生跨学科合作的概念、背景和优势

研究生跨学科合作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与整合,目的是促进不同领域的知识、方法和理论的交叉融合,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在21世纪的大背景下,高校研究生跨学科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许多科技前沿问题已经不再受制于单一学科的限制,如生物信息学融合了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而神经经济学则结合了神经科学和经济学,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了语言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其次,当前世界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如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等。最后,研究生跨学科合作符合国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具有重大意义。总之,高校研究生跨学科合作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面对21世纪的复杂挑战,只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创新和应对。

3. 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

针对研究生利用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进行跨学科合作的现状,我们对广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689份。调查共有14个问题,下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在多选题“您使用过的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图1)中,“易班”是被调查研究生中使用最广泛的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占总有效次数的92.74%;其次是占76.05%的“中国大学MOOC”,而“超星学习通”“智慧树”则分别占71.12%、62.55%。从数据可以看出,“易班”是被调查研究生中最受欢迎的高校网络综合平台,可能是由于“易班”在校园社交、学习资源等方面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服务。“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和“智慧树”也有较多人使用,可能是因为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然而,“北师大考拉学院”“炼数成金”“实验楼”等高校网络综合平台的使用比例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Bilibili”“知乎”不属于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但在“其他”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在单选题“您是否曾通过网络综合平台找到跨学科研究的合作机会”(图2)中,有11.18%的人表示通过网络综合学习平台找到了跨学科研究的合作机会,而高达88.82%的人表示没有找到。这可能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平台缺乏跨学科合作的交流组队模块,学生无法享受到该功能;二是平台有跨学科合作的交流组队模块,但发布的跨学科合作项目较少,因此真正能够参与的研究生不多。

在多选题“您觉得高校网络综合平台的哪些功能对跨学科合作最有帮助”(图3)中,79.97%的被调查研究生认为“线上研讨会/研究分享”对跨学科合作最有帮助,其次是“论坛讨论”,占比为74.17%;还有57.76%的被调查研究生选择了“项目合作征集”。由此可见,大部分被调查研究生认为论坛讨论、线上研讨会/研究分享和项目合作征集对跨学科合作具有促进作用,高校网络综合平台可以进一步加强这些功能的开发和推广。

4. 研究生利用平台进行跨学科合作现象较少的深入探索

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虽然给研究生跨学科合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合作模式,但却不能忽视传统学科界限下研究生跨学科合作的难点。根据深入定性研究、讨论和比对,我们发现制约研究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因素除了平台缺乏相应模块外,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学科壁垒的客观存在

传统学科界限常常导致学科内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框架、方法和专业术语。研究生们往往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学科领域内开展研究,而对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了解有限。这种学科壁垒的存在阻碍了研究生们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4.2 研究资金和评价体系的局限

在传统学科界限下,研究资金和评价体系往往将重点放在单一学科的发展上。这导致跨学科研究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学术认可。由于跨学科研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多传统的研究评价指标难以适应跨学科合作的需求。

4.3 学科文化和专业领域的差异及学科认同的固化

不同学科领域往往存在自己独特的学科文化和专业领域。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理论范式和学术传统,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跨学科合作时的沟通和理解障碍。研究生们需要花费时间去理解其他学科的语言和概念,以便有效地进行合作。在传统学科界限下,各专业研究生往往更加关注自己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学科认同。这种固化的学科认同可能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寻求跨学科合作,因为他们担心这可能削弱在自己学科领域内的声誉,同时还得不到导师的认同。

综合来说,学科壁垒的客观存在、研究资金和评价体系的局限、学科文化和专业领域的差异、学科认同的固化是阻碍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合作的更深层次因素。

5. 对策

综合来说,传统学科界限是对基于高校综合学习平台进行跨学科合作的更深层次的制约与阻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跨学科合作无法实现。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基于高校综合学习平台跨学科合作模式的发展。

5.1 克服学科壁垒

学术研究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因此,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要从资源和人才配置的层面上打破学科壁垒[3]。首先,高校应建立和完善跨学科培训项目,为研究生提供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广泛性培训,增强他们的跨学科合作意识和能力。其次,鼓勵研究生参与跨学科研究项目和团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合作,拓宽他们的研究视野和跨学科交流的机会。最后,高校可以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促进不同学科研究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2 改善研究资金和评价体系

一方面,高校可建立专门的研究生跨学科研究项目资助机制,为研究生跨学科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设计灵活的评价体系,将“第二课堂”引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充分考虑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和贡献。例如,可以引入多元评价方法,包括学术成果、合作项目影响力、学术交流和合作成果等方面的评估,以全面评价跨学科研究的价值和贡献。

5.3 弥合学科文化差异及学科专业认同固化问题

高校可以鼓励研究生参与跨学科研究团队,建立跨学科交流和合作的平台。首先,组织定期的跨学科研讨会、讲座和研究生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其次,推动学科交叉培训,为研究生提供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跨学科合作。再次,高校可以设立跨学科研究奖励机制,将跨学科合作的贡献纳入学术评价体系,为研究生们提供更多的激励和认可。最后,高校应该加强对跨学科研究的宣传和推广,增加研究生们对跨学科合作潜力和价值的认识,从而鼓励更多的研究生参与跨学科合作。

5.4 加大平台的投入和研发,为研究生跨学科合作提供线上渠道

综合来说,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应注重提升功能和服务质量,增加跨学科合作的机会和资源,并不断关注用户需求和反馈,以满足研究生在学习和跨学科合作方面的需求;创造更加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的跨学科合作。具体措施为:

(1)提升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的功能和服务,为研究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资讯,加强其在校园社交和学习资源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改进用户体验;

(2)增加专家讲座、线上实验室、实验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研究分享在线讲座等功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发展;

(3)加强跨学科合作交流组队模块的建设,提供更多跨学科合作项目,并提高宣传力度和学生参与度,以便更多研究生能够找到跨学科合作机会。

结语

高校网络综合服务平台集成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为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服务。有效利用好高校网络综合学习平台的优势,对促进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在通过克服学科壁垒、改善研究资金和评价体系、弥合学科文化差异及学科专业认同固化问题的前提下,加大平台的投入和研发,创造更加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研究生的全方位发展、提高高校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更好地面对21世纪的复杂挑战,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高校研究生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曦瞳,苏宝,林萱,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易班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2):100-101.

[2]林恬恬,吴成结.基于卡诺模型的高校易班功能建设探索[J].珠江水运,2023(3): 56-58.

[3]姚翔.跨学科研究对美国顶尖教育学院青年学者科研产出的影响[J].复旦教育论坛,2023,21(2):103-111.

作者简介:通信作者:苏宝,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黄焕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刘曦瞳,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XJGY2021009)。

猜你喜欢

跨学科高校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