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利用现状

2024-05-08蔡树东罗生金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塔尔牛西门胴体

李 文,蔡树东,罗生金

(哈密市畜牧工作站,哈密 839000)

我国有55 个地方黄牛品种,它们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细嫩等优点,但存在体型较小、生长速度较慢、胴体产肉少等缺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牛肉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牛肉供给明显不足。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兼用型牛品种,以良好的胴体产量和肉质而闻名,其体型粗壮,肌肉丰满,脂肪含量少且分布均匀,具有抗寒耐热、耐粗饲、生长发育快和产肉性能高等优点。为了提高地方牛品种的生产效益和优质牛肉的产量,我国常采用西门塔尔牛作为优质肉牛父本对本土黄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杂种牛的生长速度、屠宰性能和优质牛肉生产能力明显优于本地牛。本文对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我国不同地区本地黄牛的效果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西门塔尔牛对本地黄牛体重的改良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利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开展杂交生产商品肉牛,杂交牛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苏亚等[1]研究了西门塔尔牛对新疆温泉当地蒙古牛的杂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公、母犊牛的初生重分别比当地纯种蒙古牛提高了36.96%和38.03%,公、母犊牛的断奶重分别提高了153.49%和146.08%,杂种牛体格明显增大,杂交优势明显。姜海春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哈萨克牛,F1牛较纯种哈萨克牛体重显著提高(P<0.05),且F1牛的抗寒性能好,体型匀称结实,生长速度快,发病率低,犊牛售价显著高于本地牛。乔雄[3]对中国西门塔尔牛与青海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本F1牛的初生重显著高于青海本地黄牛(P<0.05),且3、6、12、18 月龄的体重也均极显著高于青海本地黄牛(P<0.01)。黄克全[4]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山丹黄牛,杂一代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杂交优势,在本地饲养管理条件下,F1牛的初生重和6、12、18 月龄重也极显著高于本地黄牛(P<0.01)。综上,在北方地区,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杂一代牛均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生产性能表现良好,养殖效益好。

在南方地区,利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李兰田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湖南益阳本地黄牛,6、12、18月龄杂种公母牛的平均体重比相应月龄本地黄牛分别提高了44.9%、63.9%和61.4%,说明西益杂一代牛的生长速度明显优于益阳本地黄牛。陈兴华等[6]分析了西门塔尔牛改良关岭黄牛的效果,结果表明,杂一代公牛犊的初生、6 月龄、12 月龄、18 月龄重分别比关岭黄牛提高了71.3%、88.5%、62.3%、56.5%,杂交优势明显。李光全等[7]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务川黑牛,杂一代公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分别比纯种务川黑牛提高了26.56%、34.02%、31.09%、29.70%、30.82%,母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 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25.21%、22.45%、26.04%、29.18%、34.07%,说明杂种牛的体重增长速快。李红芳[8]对西门塔尔牛与大理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西本F1公、母牛比本地黄牛的平均初生、6月龄、12 月龄、18 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120.5%、76%、70%、65%,差异均极显著(P<0.01)。杨海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湘西黄牛,其杂一代牛的6、12、18、24 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湘西黄牛提高了34.78%、56.42%、47.78%、37.86%,生长优势显著。严海波等[10]研究了西门塔尔牛与北沙牛的杂交效果,发现F1牛的6、12、18、24 月龄体重较纯种北沙牛分别提高了30.8%、58.4%、47.9%、52.2%。综上,在相对湿热的南方地区,选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地方黄牛,杂种牛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好的生长性能,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2 西门塔尔牛杂交本地黄牛对屠宰性能的改良效果

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其后代产肉性能明显优于地方黄牛,育肥效果更好,深受广大养殖户的认同和青睐,符合当前肉牛改良的发展方向。

牛的品种、类型和性别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育肥效果。魏宏武[11]通过西秦F1与秦川黄牛的育肥对比试验,发现西秦F1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秦川黄牛高8.1%和7.2%。闫伟等[12]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益阳本地黄牛,其F1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6.8 个百分点和5.2 个百分点(P<0.01)。杨艳等[13]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吉安黄牛,21~23 月龄F1牛的屠宰率和净肉率与吉安黄牛相近,但眼肌面积提高11.54%。曹振辉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云南本地黄牛,杂一代牛的胴体重、净肉重和骨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36%、26.8%、41.4%。陈兴华等[6]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关岭黄牛,F1公牛犊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比关岭黄牛提高18.4%和18.5%,产肉优势明显。刘镜等[15]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关岭牛,其F1牛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关岭黄牛高203.32 kg、2.92%、4.34%、0.27、22.78 cm2。李光全等[7]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务川黑牛,杂一代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分别比纯种务川黑牛提高41.22%、53.52%、4.37%、48.55%、2.11%。由此可见,西门塔尔牛是杂交改良地方黄牛的理想父本,杂交一代牛肉用性能好,肌肉丰满,其父本良好的产肉特性充分体现,屠宰率、净肉率、净肉重均比本地黄牛显著增多,商品率高,经济效益良好,市场前景广阔,值得大力推广。

饲养环境、营养水平因素均会影响屠宰性能。李志才等[16]研究发现,在舍饲条件下,20 月龄西门塔尔牛×湘西黄牛,F1公牛的胴体重、屠宰率显著高于同月龄湘西黄牛(P<0.05)。刘莹莹等[17]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牧+补饲条件下,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湘西黄牛,F1代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较湘西黄牛分别提高28.84%、42.67%、44.20%、10.73%、11.93%,眼肌面积高52.46%,肉骨比显著高于湘西黄牛(P<0.05)。杨凯等[18]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云岭牛,F1代的宰前活体重、胴体质量、净肉质量均高于云岭牛,屠宰率在60%以上。由此可见,西杂牛因杂种优势其屠宰性能会有所提高,但对饲养管理要求较高,屠宰年龄过小或营养水平低会影响育肥效果。在营养条件良好的状态下,西门塔尔牛与我国本地黄牛杂交可有效提高本地黄牛的屠宰性能,杂交优势明显。

3 西门塔尔牛杂交本地黄牛对肉质的改良效果

肉质性状是肉牛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性状。牛肉品质主要是以肉质嫩度、瘦肉率、大理石花纹等级、肌内脂肪含量、肉色等指标评定,而肉质候选基因的利用是当前提高肉牛生产率和改善肉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已鉴定的与肉牛肉质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有硬脂酰辅酶A 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ease,SCD)、柠檬酸合成酶(Crtrate synthetase,CS)基因、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in,CAST)基因、PPP1CB基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基因等。

3.1 影响肉质的候选基因

SCD1基因是改善牛肉品质的重要候选基因。张立敏等[19]对中国西门塔尔牛SCD1基因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CD1基因对牛肉大理石花纹等级、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SCD1基因的7个SNPs位点中,全部对大理石花纹等级影响显著(P<0.05);SNPs 位点A13655G、A10050C、A15565G、C14790T对肉的剪切力影响显著(P<0.05),A12304G、A9229G 接近显著;SNPs 位点A13655G 对肌内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A12304G、A9229G 接近显著;SNPs 位点C14790T、A10050C、A15565G 对脂肪颜色影响显著(P<0.05);7个SNPs位点均对肉色影响不显著,说明SCD1基因可以作为肉牛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花纹、剪切力等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张静静等[20]开展了SCD1基因SNP 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CD1基因对大理石花纹等级、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颜色和剪切力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改善牛肉质量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的重要候选基因。武秀香等[21]采用GLM模型分析发现,SCD1基因C878T位点突变在中国西门塔尔牛脂肪相关性状方面遗传效应明显,可用肉牛品种培育中部分屠宰与肉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田静等[22]研究了CS基因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性与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的相关关系,发现CS基因第3外显子206 bp 处发生G→A 突变,且该基因多态性与牛的肉色显著相关(P<0.05),与大腿肉厚和背膘厚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CS基因可能对肉质性状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沈冰蕾等[23]分析了CAST基因外显子1(Exon1)和外显子5(Exon5)的多态性与西门塔尔杂一代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发现在Exon1 的256 bp 处发生了G→C 同义突变,且该突变位点为Ras I酶的自然酶切位点,酶切后存在GG、GC 和CC 三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与西门塔尔牛的净肉率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姜颖等[24]研究分析了PPP1CB基因第1 内含子的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显示PPP1CB基因Exon1 的第14 434 bp 处发生了C→T 突变,该基因多态性与西门塔尔牛屠宰率显著相关(P<0.05)。胡鑫等[25]发现ANGPTL3基因外显子4在7 358 bp处发生G→C突变,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CC 基因型个体的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均显著高于CD基因型个体(P<0.05)。说明CC 基因型与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均显著相关。由上述研究看出,尽管上述候选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肉质性状有所影响,可用于肉牛培育的标记辅助选择,也可作为牛肉肉质改善的候选基因,但关于以上候选基因的遗传效应及功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肉质改良效果

本地黄牛在肉质和风味方面优于西门塔尔牛,但产肉性能较差,西门塔尔牛在产肉性能方面优势明显,但肉质和风味不如本地黄牛。通过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可充分开发利用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优质和高档牛肉的产量显著提高。湘西黄牛的大理石纹、肌肉颜色和胴体重均略优于西门塔尔牛×湘西黄牛F1[19]。西门塔尔牛×秦川牛F1代的优质肉比例比纯种秦川牛高0.51%,高档肉比例低0.18%,说明本地黄牛肉质优良[10]。西门塔尔牛×关岭牛F1代的肌内雪花脂肪含量和胴体等级略低于关岭牛,但高档肉块重18.32 kg,在育肥后期加大高能量日粮配比,可增加脂肪沉积,有利于肉质改善[15]。云岭牛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云岭牛F1代牛(P<0.05),牛肉品质优势明显[18]。德系西门塔尔牛×河北本地西杂牛F1代的肉色、脂肪颜色、大理石花纹等胴体质量指标略优于F2牛(P>0.05),但眼肌面积及优质肉块产量低于F2牛,本地黄牛优质的肉质遗传性能随杂交代数的增多而降低[26]。吴怡等[27]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与蒙古牛杂交后代牛的脂肪和能量贮存能力比纯种西门塔尔牛有所改善,肉色更好。西门塔尔牛×江西吉安黄牛F1代的脂肪含量比吉安黄牛高12.5%,总氨基酸降低6.06%,与嫩度相关的氨基酸提高17.1%,微量元素除Zn 含量下降外均大幅提高,但有助于维持本地黄牛的风味并改善嫩度[13]。西门塔尔牛×云岭牛F1代的特级肉块、高档肉块、优质肉块占比分别比云岭牛高0.35%、0.14%、1.95%,优质牛肉产量优势明显[18]。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地方黄牛的优良肉质资源优势,通过引进西门塔尔牛对地方黄牛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集本地黄牛与西门塔尔牛的优势于一体,不会完全改变本地黄牛的肉质和风味,相比本地黄牛增加了优质肉块的产肉性能,杂交优势明显。

4 结语

近年来,各地利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地方黄牛品种,杂交一代牛的生长速度快且产肉率高,保留了本地黄牛良好的肉质遗传基因,其屠宰性能和高档优质牛肉产量显著提高,杂交优势明显,可有效提高本地黄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今后要结合当地自然禀赋特点,注重地方黄牛优良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与西门塔尔牛杂交繁育,提高本地黄牛的产肉性能,针对肉质需求的不同,配套高档肉牛育肥技术措施,生产更多的优质肉,保证食用品质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促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塔尔牛西门胴体
内蒙古东部肉牛主产区牛肉品质和脂肪特性研究
水西门内走小巷
日粮硒来源对西门塔尔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CSAMT在贵州清镇市卫城镇西门村地热水勘查中的应用
西门塔尔牛育肥技术
内洛尔公牛的饲料转化率及其与胴体品质、非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关系
蓝塘猪与长白猪正反交F1代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
雏鸟情结
刍议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的优势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