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2024-05-07白现萍刘亚娟
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4.04.004
作者简介:白现萍,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 310058);刘亚娟,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基金项目:2023年新疆师范大学教学工程项目——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人工智能时代下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建设项目(编号:SDJG2023-69)
摘" "要: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教育信息化政策,以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众多学者也随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开展各项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3年科学网收录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文献各年发文量、研究方向、学术期刊分布、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知识图谱、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作者发文量、关键词词频、主题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当前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际上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文量,从2016年开始进入发文量爆发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育、计算机工程学以及心理学相关领域;形成了以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等国为首的合作网络;从作者的发文量可以看出,西班牙、葡萄牙的学者在教育数字化领域产出较为丰富;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面向高等教育的师生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提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提高在线学习的教学效果等方面。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技能;数字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24)04-0032-09
一、引言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1]。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也促进教育向数字化阶段转型。欧盟发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 年)》(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提出两个重点战略行动计划:一是促进高性能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二是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技能和能力[2]。由此可见,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关于该领域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本研究以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以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为分析方法,对2000—2023年间的文献数据,从文献研究方向、发表文献的学术期刊、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国家(地区)与高产出学术研究机构分布、高产出学者分布、研究主题与研究热点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近年来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以期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向和启示。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科学网中的核心合集(Core Collection)为数据来源,分别以“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education and digitization”“education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以2000—2023年的文献题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题录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来源出版物、参考文献等信息,共搜集到4032条文献题录数据,其中期刊论文2765条。
首先,利用科学网本身所具备的统计功能,对比分析了2000—2023年有关教育数字化转型文献题录数据的时间分布、发表学术期刊、文献研究方向、国家(地区)与高产出学术研究机构分布、高产出与高影响力学者分布,旨在分析有关该主题的国际研究热点和趋势;其次,利用CiteSpace 6.2的统计分析功能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家(地区)合作情况、学术机构合作情况、高产出学者发文情况等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总结其相互合作的现状和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最后,利用CiteSpace 6.2可视化软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内的文献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共现知识网络分析,旨在分析该领域的国际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首先根据文献年度发文总量分布、研究方向、国家(地区)合作、学术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等维度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分析,之后又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究。
(一)文献的年度发文总量分布
利用科学网自身所具备的统计分析功能,对2000—2023年间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发文总量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从中可知,2016年开始,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进入集中爆发期,发文数量几乎每年都在增加。文献数量从2016年的112篇上升到2022年的793篇。
2017年,西班牙的阿尔马拉兹·梅嫩德斯(Almaraz Menendez)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分别从7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描述,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系统分析数字化转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3]。2021年,《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全球学习报告2021》(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Global Learning Report 2021)的陆续发布,标志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将再次成为国际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从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发文量来看,2022年全年发文量为793篇,是近年来发文量最高的一年。这一数字也反映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二)文献研究方向分析
利用科学网自带的检索分析工具,发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方向较多,本文截取排名前10 的研究方向,分别为教育学与教育类研究、计算机科学、商业经济学等,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教育学与教育类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章最多,达1523篇,说明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研究领域高度相关。对各个研究方向论文发表的年限进行分析发现:发表研究文献最早的是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2000年),之后是教育学与教育类研究(2001年)、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004年)、科技及其他领域(2010年)等。
(三)学术期刊分布
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发文量占前10名的学术期刊如表2所示,其中,排名第5的《心理学前沿》是一本是面向心理学的专业期刊,排名第6、9、10的《IEEE汇刊》《国际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杂志》《电子产品》属于计算机工程学类期刊,其余6本学术期刊均是来自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领域的专门期刊,合计发文298篇。其中,《可持续性》发文量最高,篇数高达114篇。这充分表明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获得较高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地位。
国际领域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方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当前国际研究的重点。2022年,马来西亚的卡米萨·奥斯曼(Kamisah Osman)提出,在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可以在 STEM 教育中整合计算思维和增强元认知意识[4]。
(四)国家(地区)分布
2000—2023年刊发的有关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文献作者所属国家(地区)排名前10如表3所示。从国家(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在发文量上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和美国占据优势,其发文量分别高达455篇、379篇、375篇、342篇。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以发文总量455篇排名第一,这可能与俄罗斯政府在2017年7月发布的《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规划》有关,该规划提出培养数字经济所需人才的主要措施,明确了未来俄罗斯将重点开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
从表3可以看出,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俄罗斯是领头羊,德国、西班牙、美国三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旗鼓相当。此外,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乌克兰在该研究领域也占据一定的地位。中国排列第5,与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美国相比,不论是在发文数量还是质量上尚有一定的差距[5]。
为进一步探索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不同国家(地区)的合作关系,本文利用CiteSpace 6.2数据可视化软件,对国家(地区)的合作关系网络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共形成7类凝聚子群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分别是:①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日本—芬兰;②美国—中国—西班牙—罗马尼亚;③德国—丹麦—印度;④英国—南非—保加利亚—哥伦比亚;⑤法国—瑞士—爱尔兰—马来西亚;⑥澳大利亚—奥地利—波兰;⑦乌克兰—捷克共和国—越南组成的凝聚子群。
(五)学术研究机构分布
对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文献作者所在的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分析,按照发文量取前10名研究机构(见表4)。从中来看,乌克兰教育科学部(乌克兰)的发文量高居榜首,之后依次为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大学(罗马尼亚)、塞维利亚大学(西班牙)等,这说明以上研究机构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研究实力较强。
为进一步探索该领域不同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本文利用CiteSpace 6.2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较为明显的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共形成8类凝聚子群,分别是:①萨拉曼卡大学(西班牙)—伦敦大学(英国);②塞维利亚大学 (西班牙)—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③N8大学联盟(英国)—瓦伦西亚大学(西班牙)—米尼奥大学(葡萄牙)—阿威罗大学(葡萄牙);④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大学(罗马尼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沙特阿拉伯);⑤哈佛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美国);⑥法国研究型大学联盟(法国)—蒙特雷科技大学(墨西哥);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意大利)—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高等教育系统(美国);⑧乌克兰教育科学部(乌克兰)—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乌克兰)—鲍里斯-格林琴科基辅大学(乌克兰)组成的凝聚子群等。
从中可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美国的各个研究机构不仅在国内合作紧密,在国际上也和多国研究机构有着紧密的合作,之后是英国和法国。中国在该领域虽然发文量较多但较为分散,中国的研究机构与其他国家尚未形成明显聚类,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合作较少,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国际研究团队。
(六)高产出学者分布
对研究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取发文量排前10的学者(见表5)。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学者在教育数字化领域产出较为丰富,中国学者未进入前10名。
(七)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
利用CiteSpace 6.2软件对研究文献题录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得到表6,再对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得到图4。关键词和主题词共现都可称为共词。通过共词分析方法可以构建某一学科研究领域的重要关键词图谱,关键词作为节点,节点之间的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共词分析方法可以找到某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6]。
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势必会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也推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表6反映了2000—2023年刊发的教育数字化领域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的局部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前国际教育界在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趋势。从中可知,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在线学习、远程学习等方面。另外,从上述研究主题可以看出,国际教育界未来的研究趋势将是在教育教学领域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范式,培养师生的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等。
对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4)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知,目前主要研究主题和热点可分为理论研究类、技术类、方法类、实践研究类等。理论研究类的研究主题主要有数字化转型、生物多样性的标准、数字经济以及远程教育;技术类的研究主题主要有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方法类的研究主题主要有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类主要有高等教育、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2000—2023年的文献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发文量,从2016年开始进入一个发文量爆发期。原因是从2016年开始,各国相继出台关于数字教育行动计划或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和报告。②从文献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期刊的分布来看,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教育、计算机工程学以及心理学相关领域。③从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图谱和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来看,形成了以俄罗斯、美国、德国等国家为首的合作网络。虽然我国在发文总量上排名第五,但是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④从作者的发文数量来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学者在教育数字化领域产出较为丰富。⑤从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来看,目前国际上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理论、实践、技术和方法类研究。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面向高等教育的师生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提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提高在线学习的教学效果等方面。
(二)启示
上述研究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具有以下启示:
1.关注国际政策,紧跟国际研究热点
为迎接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6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等国纷纷出台一系列数字化发展战略和计划,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7]。因此,应该多关注国际官方机构和组织,如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发布的相关政策,并与我国教育数字化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期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研究接轨。
2.分析研究方向,跨学科融合研究
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相关文献,发现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育学与教育类研究、计算机科学、商业经济学、工程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等方面。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要借鉴国际上关于教育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更应从其他研究方向扩展本研究的研究领域。例如,可从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图书馆学等不同方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进行扩展研究。
3.加强国际合作,形成有特色的国际研究团队
从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来看,我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方面,与美国、西班牙和罗马尼亚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国研究机构的合作较为分散,尚未发现紧密合作的网络图谱。
分析各国学者的发文量,发现我国学者的发文量没有进入前10名,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的合作并不明显,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甚少。组建学术研究团队,不仅可以促进自身学术科研水平的提升,对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术团体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8]。因此,我国应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组建学术研究团队,进而吸收不同国家在该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向国际化,进而在国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4.将数字素养纳入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强化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
我国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确立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是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9]。国际社会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主要关注数字公平、数字素养、数字伦理建设等,许多国家将数字素养纳入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我国也需吸取国际数字化转型经验,在中小学阶段改革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将数字素养列为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10]。
5.推进多样化、多主体的多平台格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在教育方面,我国提出建立适应智能时代的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智慧教育体系[11],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未来,我国在数字基础建设方面,还应推进多样化、多主体的多平台格局,以便丰富数字化学习内容,满足更多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2]。
6.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教学数字化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我国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13],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中,体现了数字技能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拔尖创新型人才需要在技术赋能的教育教学中产生,因此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4]。一方面,我国需要在教育教学上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AR/VR、大数据等新型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资源中,打造具备沉浸式体验的虚拟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EB/OL]. (2022-01-12)[2022-08-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2]European Commission. 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EB/OL]. (2020-09-30)[2022-08-18]. https://education.ec.europa.eu/focus-topics/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
[3]ALMARAZ MENENDEZ F, MAZ MACHADO A, LOPEZ ESTEBAN C.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J]. EDMETIC, 2017(6):180-201.
[4]MARKANDAN N, OSMAN K, HALIM L. Integrat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empowering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in STEM education[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13:872593.
[5]郭孟杰,闫志利.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研究热点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12):67-78.
[6]吴晓秋,吕娜.基于关键词共现频率的热点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8):115-119.
[7]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2(4):41-49.
[8]兰国帅,张舒予.张一春.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对比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6):32-39.
[9]李杲,宋佳.国际视野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启示[J].人民教育,2022(19):71-74.
[10] [12]王素,袁野.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与策略分析[J].人民教育,2022(Z3):50-53.
[11]黄荣怀,杨俊锋.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N].中国教育报,2022-04-06(4).
[13]孟文婷,廖天鸿,王之圣,等.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启示——2022年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大会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23,41(1):15-23.
[14]吴砥,李环,尉小荣.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2(7):21-27,58,79.
Research on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Xianping BAI1,2, Yajuan LIU2
(1.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ZheJiang;
2.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7, XinJia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launched education informatisation policies to achiev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Scholars in various countries follow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ector and conduct various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 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to visualise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journals included in th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23, and 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analysing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in each year, the research direc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the knowledge map of the national (reg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d that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number of author’s publications, the frequency of keywords, and the co-occurrence of theme words. etc., aiming to explore the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has entered into a period of publication explosion since 2016;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is field mainly focuses on educati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formed a cooperation network led by the Russia, United States, Germany, United Kingdom and Ukraine; the volume of publications by international authors shows that Spanish and Portuguese academics are more prolific in the field of digitisation in education. There are more cohesive subgroups led by authors; the 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focus on the enhancement of digital skills and digital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riented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media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 of online learning.
Keywords: Digitisation of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igital skill; Digital literacy
编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