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PCI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4-05-07宋兴燕张佳丽周雨欣
宋兴燕,张佳丽,周雨欣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中一部分需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进行治疗。患者如发生深静脉血栓可能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PCI自问世后,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关键手段。但PCI术后DVT的发生仍为医疗界一大难题[1]。严重DVT可能会导致下肢永久性损伤[2]。因此,了解冠心病PCI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管理该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1日在本院行PCI治疗冠心病患者1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为血栓组(n=15)和非血栓组(n=91),旨在探究冠心病PCI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1日行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样本量计算公式N=Z2×[P×(1-P)]/E2,其中置信度为 95%时,P为0.5,E为10%,计算样本量为96,考虑到可能存在失效样本,将样本量扩展至106例。根据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为血栓组(n=15)和非血栓组(n=91)。纳入标准:①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于本院接受PCI治疗;②年龄>18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②术前检查显示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者;③合并肿瘤者;④合并休克或心源性晕厥者;⑤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⑥既往存在下肢骨折史者;⑦近期服用凝血功能影响药物者。本项研究方案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收集资料:经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手术入路、Hcy、TG、TC、HDL-C、LDL-C、HbA1c、aPTT、PT、糖尿病、支架直径、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史、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下肢运动等。Caprini评分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3]评估。量表包括40个危险因素,每个危险因素评分范围1 ~5分,分数越高表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越高。危险因素分析:经文献分析法,筛选出可能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单因素分析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手术入路、Hcy、TG、TC、HDL-C、LDL-C、HbA1c、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糖尿病、支架直径、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史、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下肢运动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单因素比较
2.2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因变量(赋值:0=形成、1=未形成),以“糖尿病、支架直径、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疾病史、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下肢运动”为自变量,开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史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下肢运动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2、3。
表2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赋值情况
表3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准确率汇总 研究模型的整体预测准确率为98.1%,模型拟合情况可以接受。同时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用于分析模型拟合优度情况,可知:模型拟合值和观测值的吻合程度一致;P<0.05(Chi=1.233,P=0.878),即说明本次模型拟合优度好。
2.4 验证预测模型 利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验证,自抽样次数B=1000,具体数值分布见表4。同时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到预测模型,即Logistic(P)=1.267×X1+(-2.536)×X2+3.269×X3+1.646×X4+(-1.21)×X5+(-1.299)×X6。利用AUC评价模拟区分度(图1),其中Cut-off值为12.817,AUC为0.980,95%CI为0.950~1.000,本次模型准确性较好,可以较好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图1 模型评价ROC曲线
表4 方程式中的变量Bootstrap
3 讨论
PCI术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该手术通常通过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将球囊放置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然后膨胀球囊以扩张血管,并可能在血管内植入支架维持血流通畅。PCI术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缓解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恢复心肌血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脏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时进行PCI术能够减少心肌损伤的程度,降低病死风险。PCI术后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可能引发肺栓塞,对PCI术后患者而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史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下肢运动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分析原因,认为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高血糖、高胰岛素、高甘油三酯等异常代谢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Caprini评分是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一种工具。刘莹等[4]研究结果表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Caprini评分高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高分数意味着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龄、手术时间长等,这些因素增加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患者由于其异常的凝血状态,更容易发生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徐彩云等[5]研究发现,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大直径支架可有效地撑开血管,减少血流阻力,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抗血栓泵是一种机械设备,通过周期性压迫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积极的下肢运动可以促进肌肉收缩,增加肌肉泵的作用,提高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纳入上述因素建立研究模型的整体预测准确率为98.1%,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值和观测值的吻合程度一致P<0.05(Chi=1.233,P=0.878)。利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验证AUC为0.98,提示模型数据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准确性较好。该预测模型综合了多种危险因素,涉及病史、手术特征、个体因素等。通过对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风险。糖尿病、支架直径、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疾病史等因素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立预测模型时,选择这些经过验证的因素,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术后使用抗血栓泵和术后下肢运动是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预防措施。这些措施有效性已被多项研究证明,并且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将这些保护措施作为预测模型的因素之一,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糖尿病、支架直径、Caprini评分、深静脉血栓疾病史、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下肢运动等因素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危险因素,对冠心病PCI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