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中的应用

2024-05-07夏丽红董青英葛占洲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8期
关键词:骨髓炎创口创伤性

夏丽红,董青英,葛占洲

(濮阳市中医医院 河南濮阳457000)

创伤性骨髓炎是指由各种创伤所引发的骨组织感染,创口或骨表面有脓液溢出或分泌物明显增多,并以局部红肿、疼痛、凹陷性水肿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受创伤影响,多数患者常伴骨质短缺,易出现骨缺损情况,会延迟创口愈合时间,严重限制其预后恢复速度,同时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常采用穿刺吸引术、开窗引流术、死骨取出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相应护理干预,以提升临床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3]。中药外敷是目前常用的中医干预手段,主要通过运用中医基本理论、中药归经原则,充分发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目前中药外敷干预在多种慢性病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4-5]。本研究对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实施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80例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前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热痛、色素沉着等症状反应,经X线片、CT等检查,符合《2015 IDSA临床实践指南:椎体骨髓炎的的诊断和管理》[6]中的创伤性骨髓炎诊断要点;②合并骨缺损情况;③年龄≥18岁;④手术治疗患者;⑤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有骨髓炎恶性病变倾向;④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⑤认知功能异常。根据患者建档资料设定1~80的数字编号,并绘制电子表格,10例患者为1组,共8组,并使用电子计算机对数表中的患者编号以1∶1的比例开展随机不重复抽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20±2.01)岁;病程(3.26±1.48)周;病变位置:股骨11例,胫骨12例,其他17例;既往病史:有33例,无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9.19±1.98)岁;病程(3.30±1.52)周;病变位置:股骨9例,胫骨12例,其他19例;既往病史:有35例,无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30 d。

1.2.1.1 病理诊断 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创伤部位骨骼连接情况、当前愈合状态、骨硬化、有无骨膜反应、骨缺损程度等。同时详细询问骨损伤原因、病程、居家处理行为、创口愈合情况等内容,并结合病理结果为其制订相应手术及护理方案。

1.2.1.2 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由责任护士按照健康手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口头健康教育,时间5 min,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本院治疗流程、注意事项等。针对存在负性情绪患者,给予相应心理引导,可通过言语激励、注意力转移、家属沟通等方式稳定患者情绪。

1.2.1.3 术前护理 ①术前1 d进行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等,确保其可进行相关手术。②术前8 h禁饮食。③术前访视阶段,向患者再次强调手术注意事项,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具体手术时间,嘱其提前做好准备。

1.2.1.4 术中护理 手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调整手术室温度23~25 ℃,确保患者舒适度。

1.2.1.5 术后护理 ①疼痛管理:患者遵医嘱口服塞来昔布止痛药(每片20 mg),每次1粒,2次/d;同时可用物理降温冷敷贴(每片120 mm×50 mm),贴于创口周围3 cm处,2次/d,每次持续5 min,直至疼痛缓解;针对口服药物与物理镇痛方法无效的患者,可选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20 min,直至患者疼痛缓解。②日常管理:术后7 d禁止剧烈运动,保证每日睡眠时间8 h,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类食物为主,提升机体免疫力;责任护士每日进行病房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清洁创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燥整洁,并在此基础上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预防创口感染。

1.2.1.6 出院后干预 出院患者每15 d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对存在特殊情况患者可更换随访方式,避免失访。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视频随访、上门随访,选择合适随访方式。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基础护理内容同对照组。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如下:选用中药桑枝、黄芪、黄柏各10 g,野菊花、槐角20 g,大青盐25 g,用1000 ml水煎至400 ml药液放凉备用;将医用纱布放置在药液中浸泡,浸泡时间30 min,后将其外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保留2 h取下,持续干预30 d。

1.3 质量控制 人员安排:设两组医护人员(各5名)分别实施干预内容,要求全部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工作经验为1年以上。观察组入组前均已接受并通过中药外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考核,考核分数均为95分以上。资料收集:所有资料现场查漏补缺,保证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及时回收,针对院外患者可通过跟踪随访收集数据,避免失访。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通过在院观察及跟踪回访,干预前、干预30 d时,由护士长参照《中医骨伤科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共性问题的专家共识》[7],针对红肿、疼痛、凹陷性水肿、压痛的中医症候进行系统评价,各项分值1~3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量表Cronbach′s α为0.703~0.915,I-CVI为0.830~0.944,S-CVI为0.963。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8]评分。干预前、干预30 d时由护士长采用SF-36评估患者生存质量,评估内容包括生理职能(8个条目)、心理职能(8个条目)、社会功能(4个条目)、总体健康(12个条目)4个维度,共32个条目,各条目分值0~3分,满分为96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为0.736~0.919,I-CVI为0.827~0.910,S-CVI为0.893。

2 结果

2.1 两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创口 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骨折患者人数增加,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也随之增加,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陈仕梅等[9]研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药外敷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关于中药外敷在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尚无研究明确表明该方法对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的影响。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中医认为,跌倒筋韧,水火烫伤,伤及筋骨,使筋骨的经络郁阻,又感受毒邪,瘀血久而化热,热毒相搏,伤于筋骨则可导致骨髓炎的发生。本研究采用中药外敷干预方法,经由皮肤渗透,帮助患者皮肤充分吸收药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桑枝祛风除湿、黄芪利水消肿、黄柏解毒疗疮、野菊花清热解毒、槐角清热泻火以及大青盐清热凉血之功效,进而活血化瘀、通脉行走,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综合改善其疾病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0 d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彭莉等[1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与单一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中药外敷干预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良好。分析原因:常规护理干预虽然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引导、术后镇痛等促进患者康复,但从中医角度来看,仅为患者提供基础生理与心理支持,疾病症状得到初步控制,未做到全面缓解与改善,但中药外敷不局限于护理服务,更主张标本兼顾,由外而内,通过机体经络,改善机体微循环,进而综合改善患者病情。此外,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0 d 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宋春利等[11]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身机体状况有直接关系,躯体功能受限会影响患者正常参与生活行为,因此其术后生活质量普遍较低,中药外敷干预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加快其预后恢复速度,进而综合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对改善创伤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效果。但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其观察时间较短,易忽视患者居家阶段其他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且关于药材选择方面,循证依据相对不足,因此其具体临床推广价值仍需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建议在今后相关研究中,延长干预时间、扩充研究方向,同时着重注意药材的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充足完备的安全保障,同时综合提升其临床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骨髓炎创口创伤性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改良型创口贴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VSD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