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金融化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研究

2024-05-07朱启雯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4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实体

朱启雯

一、前言

经济金融化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工具在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以金融血脉之“活”增强实体经济肌体之“力”,是“十四五”时期实现金融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高效发展。当前,我国金融与部分实体经济存在发展步调不一致、不协调问题,对于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阻碍了金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以经济金融化为切入点,在简要分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二者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征及危害,提出了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认识分析

近几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从2023年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相关内容来看,已经确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的基本工作战略导向。利用金融服务全面优化现有的经济资源配置,确保金融服务符合实体经济发展切实需求,将服务于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事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的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金融支撑。金融与部分实体经济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发展特点,尤其表现在金融资金资产配置不合理、金融风险聚集性较为严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整体效率偏低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体经济发展。为此,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围绕该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旨在确保金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的根基和基础所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当实体经济始终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势必会对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推动作用,有效提高经济总体质量。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如果实体经济发展受挫,那么金融发展同样会遇到阻碍。同样,当金融市场长期低迷或频频出现风险事件,那么金融市场动荡的局势势必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会弱化社会资本的投融资意愿。二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变迁,要想确保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应当辩证地看待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从整体上来看,金融的源头是实体经济,当实体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便会催生金融的需求,除此之外,金融又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防控中具有显著功能。比如,社会资本通过融资的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规模较大的金融资金,然后再通过投资的方式,将资金注入社会各个领域的项目中来,即完成项目的投资,不仅提高了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更让社会经济资源实现了跨区域、跨领域的相互配置与合作共享,真正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服务。而从风险防控功能层面来看,金融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风险预防控制管理,从市场的角度入手,为实体经济识别和规避潜在的风险,避免实体经济在风险中遭遇损失。金融能够推动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布局完成优化升级调整,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为金融的诞生与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也加快了金融形态的多样化发展进程。实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多元升级,无论是在金融资产清算、金融资产配置、金融资产利用等多个角度,或是在金融活动的收入与支出方面,都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尤其当实体经济利润空间逐渐增大后,金融发展的利润也会随之提升。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金融无法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于市场,实体经济为金融经济活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与环境条件[1-2]。

三、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征及危害

(一)实体企业“空心化”问题亟待解决

实体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实体企业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實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样也会对金融市场发展产生关键性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关键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产业领域的实体企业都面临经营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问题,是造成实体企业“空心化”问题的重要因素。

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升高,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成本上升。一旦生产经营成本持续走高,利润持续下滑,原本不宽裕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企业创新力、发展力与竞争力大幅降低,就会造成实体企业“空心化”。不少传统行业实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再加上缺少优秀、领先的核心技术作为支撑,会造成实体企业的发展能力偏弱,此种情况延伸到整个实体经济中来,从而制约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此外,很多实体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一些传统加工制造业领域的企业表现得更为严重。不少企业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排放、低产能、低收入”的状态下,而且很难做到“转负为盈”,只能依赖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或者依靠不断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维持生计,不仅浪费大量资金,更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投资项目占比,给金融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二)实体经济的金融风险防控急需增强

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具象化特征更明显,而金融经济的虚拟化属性更为突出。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水平持续走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风险。当前,部分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者个人,为了规避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采取不合理手段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来。部分金融企业为了获得更为可观的收益,会将金融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以外,不仅增加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的负债水平,还会让实体企业面临金融风险。当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资产质量,也会给实体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三)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本配置仍需调整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投融资方面加大了关注度,尤其在金融资本市场资源总量逐渐增多的条件下,不少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获得更多融资,也想要拓宽现有的融资渠道。但在金融市场规模急速扩大、金融资本迅速增长的现实条件下,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也明显增多,金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也愈发突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实体企业的融资量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以及大型民营企业两个类型,而中小微民营企业由于其不具备社会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较差、社会信誉不及大型民营和国有企业,难以获得长期、充足的社会融资,给部分实体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融资成本不断增加,融资方式多样化发展,越来越多金融资金流入到高回报行业,造成金融资本配置的不合理[3-4]。

四、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

当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均处于良好发展状态。进入新时代以来,市场营商环境变得更好,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比重也随之增加,在经济金融化的持续影响下,金融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贡献能力要明显高于实体经济。为了避免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确保金融能够充分发挥出促进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必须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调整,针对性地优化配套政策,为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政府职能部门要逐渐提高金融监管力度,而金融机构要做到全力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与协调管理,全面加强对金融资金资源的监管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提高金融监管能力,而盲目成立相应的机构或者部门,而是应当严格控制金融监督管理成本,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金融监管费用,确保金融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活力,最大限度降低实体经济的损失。

此外,还要加大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力度,比如,信贷风险、国际金融风险,逐步完善金融创新的监督管理机制。虽然金融创新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也不能忽视潜在的巨大金融风险,因此,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做好对金融风险的全面管理,有效地预防各类金融风险。比如,做好金融产品的创新管理,避免出现投入与收入比重不合理或者风险系数过高的金融产品,确保金融创新始终保持在良好态势。在预防金融风险时,应当加强对国际金融风险的管控。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让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有了更多话语权,国内实体企业以及实体经济、金融经济与国际领域各方经济主体的聯系变得更为紧密。虽然在金融经济的积极引领下,给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也容易造成严重的国际金融风险,因此,在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时,同样要防范好国际金融风险,做到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二)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运行体系,优化金融发展整体结构

在经济金融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想让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应当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运行环境,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与机制。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做好金融市场体系和机制的优化建设,完善金融市场运行体系机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配置的合理性以及结构组织设置的科学性。政府部门要对金融市场的运行进行积极介入,做好价格调控相关工作,确保金融市场内商品价格与供需关系保持在合理水平,由市场决定实际价格,再让价格对市场供需进行合理化引导,以此提高金融资金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规范化水平。

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二者始终保持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有效解决实体企业当前存在的“空心化”发展问题,预防“泡沫经济”情况的出现,则要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督管理,从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发行以及市场运行等环节入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从而避免实体经济发展受阻。除此之外,还应当通过积极有效的监管手段,将金融发展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金融发展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而引起不必要的金融风险,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使金融市场货币供给量始终维持在最为合适的水平,也可以预防金融垄断现象,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拓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领域,促进实体经济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将大量优质金融经济流向实体经济,是金融必要的职能作用之一。我国非常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发展举措,尤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相关内容,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2019年国有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目标(30%),2020年、2021年继续设置,分别为40%、30%,最终国有大行均超额完成任务。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规模相比2018年末翻了一番有余[5-6]。

为了让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取得相应的成果,应当在各个领域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以此为相应行业领域的实体企业与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心,应当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体经济领域: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领域,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及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等。详见表1。

在经济金融化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促进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传统加工制造业的改进调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影响下,应当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惠利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安全领域等产业领域的实体企业带来更为可观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从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7]。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做好“五大重点任务”相关改革调整工作,真正创造了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带动实体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更加多元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更可以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本注入相关产业领域,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更丰厚的金融资本(见图1)。

五、结语

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的核心,在发展实体经济过程中势必要突出金融经济的优势,确保金融可以全力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前,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之间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发展不协调问题,不利于金融经济的作用发挥,更会阻碍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应当从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方面入手,做好金融市场活动监管工作,全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进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拓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领域,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运行体系,优化金融发展整体结构,进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引用

[1]麦峰华,谢筱琳,陈沿年,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广西银行业存贷款增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0(10):125-127.

[2]李真,李茂林.中国式减税降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金融化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06):4-18.

[3]胡国哲.客户集中度、议价能力与跨界经营风险研究——企业供应链关系对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倾向的作用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03):157-160.

[4]李佩珊.刍议经济金融化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J].现代商业,2023(07):128-131.

[5]白若冰.试论经济金融化视角下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3(23):101-104.

[6]王梦婷.经济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J].上海商业,2022(03):80-83.

[7]杨孟生.经济金融化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分析[J].商业观察,2022(26):57-60.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责任编辑:韩 柏 蔺怀国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实体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