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4-05-07宋玮华李喜林安文博狄军贞崔正旭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市政

宋玮华?李喜林?安文博?狄军贞?崔正旭

摘要:在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校企协同发展的模式对于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效果也具有重要价值。市政、环境类专业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必须坚持校企协同发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结合“互联网+”推进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市政、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在“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论述了“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方案,做到从市政、环境类专业教学角度出发,坚持理论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创新创业训练环境、加强实习设计等,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校企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市政、环境类专业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发展,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市政环境类工作的开展相较于从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市政环境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多学科相互交叉、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情况,高校需要在未来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是提升人才技术水平的关键。虽然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根本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相对较差,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在实际岗位中离企业对技术工程人员的实际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更需保持与时俱进,对学生要坚持以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优化课程内容,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等方面探索优化改革路径,建立更为系统的教学方案和教学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和水准。

二、市政、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观察我国高校市政、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工程训练机会、操作能力相对较差、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契合等实际问题。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疏于实践和创新,并且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于听教师讲授知识的模式,导致其在内心缺乏相应的动力需求。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的问题时,一旦问题稍显复杂,学生就会因缺乏耐心而不愿意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从教师角度来看,许多教师依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方式虽然省时省力,但是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的培养方向不符合新形势下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市政、环境类专业本身作为与我国社会发展结合程度较高的专业,其就业前景也相对广泛,城乡道路的建设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水环境以及污染问题需要在未来不断加强对水资源利用的分析与污染防治工作,针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全面地探究污染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污水处理的相关人才。因此,市政、环境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非常广阔,同时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三、“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教育理念方面

在校企协同的背景下开展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探索,同时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导作用,鼓励和监督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资源方面

从课程资源体系的形成方面来看,混合式教学方式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微课程资源、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内容等都形成了相对开放、互动、完整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更为丰富且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与内容,更加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三)教学策略方面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并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实现深度融合。首先,在线学习的方式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通过利用微课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课程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整合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元素,完成二次备课目标。其次,学生可以实现线下学习的目标。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将解决问题作为根本目的,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沟通和联系,通过协作探究的方式形成情感层面的共识,进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与思维意识能力。

(四)评价手段方面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其评估手段更加多元化。在线评估的方式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和修正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可以准确地进行数据测量,更好地提高考核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评价效果。此外,针对一些典型的考题,教师可以通过现场点评的方式引导和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路与想法。尤其是将在线评估方式和思维导图相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路径

(一)注重学生积极性调动以开启创新思维意识培养模式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培养其形成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水平。而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在后期得以形成实践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培养高校市政、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从理论教学入手。

现阶段,该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大幅度减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筛选和整理,及时删减已经过时的内容,增加新技术和新理论,这样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目标,兼顾主次分明原则,明确每门课程的实际授课内容和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者其他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资源整合,让学生学会在庞大的信息集合体当中找寻到对于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以“某工程实例污水回收和处理”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需要将工程实例作为核心,改变从前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传授的情况,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与信息化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满足学生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实践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二)构建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市政、环境类专业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给水工程》为例,其中相关的实验主要包括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两种,但是却缺少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和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相关的专业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科研情况与能力,结合教学优势,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出不同层次和方向的实验项目,为市政环境类专业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实验项目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课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促进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综合且复杂的内容,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

以“污水的回收利用”相关内容为例,这段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实践价值,因此教师需要鼓励相关专业的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通过1—2年左右的訓练,学生可以参与项目的立项过程,从最初的选择到后期方案的筛选,从模型的建构到后期的数据处理,让学生体验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转换的过程。丰富的训练活动是校企协同背景下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

(三)优化和改革实习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市政、环境类专业包括了许多的专业课程,例如“给水工程”就是典型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内容。从实践环节来看,“给水工程”课程应该包含学生的实习过程、生产过程、毕业研究过程、毕业设计等几个基础的方面。实习过程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学生还没有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给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通过了解环境监测站的相关工作内容,使得学生对于自己即将学习到的专业课程有更为全面地认识,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后期开展课程学习工作。生产实习阶段是在学生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现场进行观察,并且与所学知识形成对比,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毕业后,学生则需要经历综合实习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参观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等,充分了解现阶段在相关领域的环保处理举措。

通过多样化丰富的实习种类,教师可以及时判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效果。当然,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对于实习存在错误的认知态度,所以态度不认真、走马观花以及流于表面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还有一些实习现场的环境比较恶劣,导致学生并不愿意去现场实习。面对上述的这些问题,相关专业教师必须采取相对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与优化。首先,在实习工作开展之前,教师必须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工作,布置相关的实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不同的实习现场有着不同的重点,需要学生深入现场进行分析,拿到实习结果。其次,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与现场的工作人员多交流,通过跟随这些工作人员现场操作,吸收并提升自身实操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环境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协同发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工程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而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用人单位在工程实践专业方面的根本要求。应用型高校应该切实提高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通过创新与实践教育,形成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市政、环境类专业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内容,高校需要依据学生的学情,改革和优化理论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起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使市政、环境类专业在未来取得更为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香,杨宝军,耿富云,等.市政、环境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水分析化学与应用》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22,50(17):227-228,234.

[2]李喜林,刘海卿,孙庆巍,等.市政、环境类专业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实验室科学,2021,24(03):162-165.

[3]刘玲,李喜林,刘海卿,等.市政、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8):124-126.

[4]孙彩玉,李丽,潘宇,等.“互联网+”背景下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9):139-140.

[5]李喜林,刘海卿,曹启坤,等.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5):138-141.

[6]郭亮,梁宏,刘京,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市政环境类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7):107-110,121.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市政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