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思考
2024-05-07唐满玉
唐满玉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成为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重点探讨了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原则、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的三大原则,即评价客观性、全面覆盖和持续改进。指出当前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评价标准的不统一、缺乏深度分析、资源配置不足以及反馈机制的不完善等。提出了四项关键策略,即统一评价标准、强化分析深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建立有效反馈机制,旨在为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指导。
二、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原则
在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中,客观性、全面覆盖和持续改进三大原则占据核心地位。客观性原则强调评价过程和结果必须基于事实和数据,并定期审视和更新评价标准,以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全面覆盖原则要求评价体系覆盖所有关键业务领域、风险点和组织层面,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原则强调定期复审和更新评价体系,基于评价结果采取改进措施,并推广最佳实践和学习,以持续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然而,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由于业务范围广泛和项目或部门的特殊性,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存在多种评价标准和方法,导致整体评价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判断,不仅影响评价结果的解读,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决策造成困难。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沟通与合作,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实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1]。
三、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标准不统一
在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首先,由于国有建筑企业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多个项目和部门,每个项目或部门会因其特殊性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标准的差异使得从整体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判断。例如,一些部门重视成本控制的评价,而另一些部门更注重工程质量或安全性能的评价[2]。其次,不同项目或部门之间的评价方法也会存在差异。有的项目采用更为定量的评价方法,如通过具体的财务指标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其他项目更依赖于定性的评价,如通过员工访谈或专家评审等方式,方法上的差异使得跨项目或部门的比较变得复杂。最后,评价标准和方法上的不统一还导致评价结果的解读存在偏差。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导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读,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决策。
(二)缺乏深度分析
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存在缺乏深度分析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评价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深度和细节缺乏充分的挖掘和分析,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首先,内部控制评价往往侧重于表面的合规性检查,而忽视了对控制环境深层次因素的分析。例如,评价集中于检查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而未能深入探究导致违规的根本原因,如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或员工激励机制等。评价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内部控制细节的深入探讨。在建筑行业中,项目管理的复杂性要求内部控制能够细致地涵盖各个环节,但实际评价中往往无法对细节进行深入分析。
(三)资源配置不足
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中面临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首先,人力资源的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专业的内部控制评价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然而,许多国有建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缺乏专门的人员或团队,或者即使有专门的团队,其人手也严重不足,导致评价活动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或者执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其次,财力资源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活动需要一定的财务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评价工具的购买、外部专家的咨询费用等。由于预算限制,一些国有建筑企业无法为评价活动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导致评价活动无法全面开展[3]。最后,技术资源的不足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控制评价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工具,例如数据分析软件、自动化审计工具等。但是,一些国有建筑企业投入不足,无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
(四)反馈机制不完善
评价结果的传递和沟通机制不完善。在部分国有建筑企业中,评价结果常常只在少数高层管理人员中传递,基层员工和中层管理者难以获取相关信息,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在整个组织内得到充分理解和应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不明确。即使评价结果被传递到了相关人员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操作流程,相关人员往往不知道如何利用评价结果进行实际的改进工作。例如,评价结果指出了某些控制环节的缺陷,但具体如何修正缺陷,往往没有明确的指导。
(五)管理层不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
在部分国有建筑企业中,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往往未能获得管理层的足够重视。首先,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日常运营中,他们可能更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和项目进度,而忽略了内部控制评价的長远意义,导致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不被列为优先事项,从而影响了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次,管理层对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细节缺乏深入了解,对评价标准和方法的选择、评价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没有清晰的方向,导致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最后,由于管理层的关注度不足,评价体系中的改进和更新活动也无法得到适时的推动,使得评价体系可能长时间停留在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需求的落后状态。
四、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统一评价标准
为了有效地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国有建筑企业需要统一评价标准。首先,国有建筑企业需要建立跨部门工作组,负责制定和维护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工作组应包括来自不同部门和业务领域的代表,以确保制定的标准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工作组的任务包括对现有评价标准进行审核,提出改进意见,并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和风险特点制定新的统一标准。其次,确保评价标准与国际和行业最佳实践保持一致。国有建筑企业应研究国际上先进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如COSO内控框架,结合行业特点,将最佳实践融入自己的评价标准中。同时,应考虑法规要求,确保评价标准符合相关的法律和行业规定。最后,组织培训和沟通活动,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能够遵循统一的评价标准,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标准的具体内容、评价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和沟通活动,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确保评价工作的有效执行。
(二)强化分析深度
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来说,强化内部控制评价的分析深度是提升评价效果的关键策略。首先,国有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数据驱动能力。具体做法包括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来深入挖掘和分析内部控制的数据。该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识别风险点,理解内部控制的效果,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4]。其次,国有建筑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评价框架,确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分析财务数据,还要涵盖运营、合规、市场等方面的数据。例如,在建筑项目管理中,除了财务指标外,还应包括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最后,国有建筑企业应当强化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时性和动态性。通过建立实时监控和动态评价机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响应内部控制的变化。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实时的控制仪表盘,让管理层能够实时查看内部控制的状态,并根据需要快速做出决策。
(三)优化资源配置
对国有建筑企业而言,优化资源配置是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策略,涉及确保评价活动得到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的支持。首先,国有建筑企业需要确保内部控制评价团队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包括招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以及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内部控制评价能力。人员配置应考虑到评价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确保团队成员能够覆盖内部控制评价的各个方面,如财务、运营、法规合规等。其次,国有建筑企业应提供充足的财力资源以支持评价活动的开展,包括为评价活动设立专门的预算,用于购买必要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支付外部专家的咨询费用以及其他与评价相关的开支。确保评价活动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其顺利进行的基础。再次,国有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技术资源,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包括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自动化审计软件等,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深度。同时,应考虑使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最后,国有建筑企业还需要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资源管理机制,监控和评估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同时,应根据评价活动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市场环境。
(四)建立有效反馈机制
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来说,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策略,涉及确保评价结果能够被有效地传递、理解、应用和监督。首先,国有建筑企业需要建立清晰的评价结果通报系统,包括制定明确的流程来传递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确保所有相关的管理层和员工都能及时了解评价结果。通报系统应包括定期的报告、会议和内部通信等多种形式,以确保评价结果广泛而有效地传播。其次,国有建筑企业应开发和实施一套明确的指导方案,帮助员工理解评价结果并据此采取行动,意味着不仅要传递评价结果,还要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员工理解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包括培训课程、工作指南、最佳实践分享等[5]。再次,国有建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监督和跟踪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包括定期检查和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评价结果得到有效应用。同时,对评价体系本身进行持续的监督和改进,以确保其始终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最后,国有建筑企业应建立反馈收集和处理机制,鼓励员工就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包括建立反馈渠道,如意见箱、在线平台等以及制定处理反馈的流程和政策。通过以上方式,企业可以收集到宝贵的一手信息,有助于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五)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视
首先,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会来实现,邀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专家来讲解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控制评价促进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其次,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为评价工作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指标,明确评价的范围和频次以及采用的技术手段。管理层应该亲自参与体系设计,确保评价标准和方法既能覆盖企业的实际操作,又能够反映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为了确保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应定期审核评价体系的执行情况和结果。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不仅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评价的质量,还可以增强员工执行评价的动力。
五、结语
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部控制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策略,涵盖统一评价标准、强化分析深度、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建立有效反馈机制等。策略的实施对于提升评价体系的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确保内部控制评价的精准性和适应性,还为企业提供了持续改进内部管理和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强大工具。一系列策略的深入应用,将为国有建筑企业在新时代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引用
[1]杨特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措施研究[J].营销界,
2023(06):119-121.
[2]刘品含.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04):70-73.
[3]付丽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2(31):59-61.
[4]孫国星.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2(21):16-18.
[5]夏鹏.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2(14):7-11.
作者单位: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责任编辑:王颖振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