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共享课堂
——快乐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2024-05-07浙江临海市东塍中心校317000方玲华
浙江临海市东塍中心校(317000) 方玲华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运用快乐教学法,对学习方案进行优化处理,增加更多互动讨论的机会,能够产生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快乐学习比较期待。教师做好学情分析,以故事、媒体、游戏、竞赛、观察、实验、调查、课题等为主题展开情境创设,推出更多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快乐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一、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感受中获得喜悦
教师适时推出生活故事、现实案例、悬疑问题、媒体素材,设计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快乐学习的体验。
1.故事情境
学生大多喜欢故事,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寻找一些故事性内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故事展示,可以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从而启动学生的思维。如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诵读故事、媒体展示故事、学生演绎故事等,都可以创设良好的故事情境。如果能够让学生讲述教材之外的故事,学生会有更多期待,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教师在导学环节让学生讲述身边真实的故事。因为课前安排了预习,学生都有所准备,所以讲述故事的热情很高。如有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家境很好的小学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抽烟,家长和老师对此一无所知。这个孩子从家里偷拿父母的钱,买一些高档的烟来抽,并结交了一些所谓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毒品。当家长知道真相时,这个孩子已经无法自拔……”这是一个真实的生活故事。在学生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其他人都认真倾听,之后还展开了互动讨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虽然故事本身是很严肃的,给学生带来一种压抑感,但学习过程得以顺利推进,学生都能够主动进入聆听、思考和讨论环节,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媒体情境
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时,要摆脱常规做法。电子课件好用,但不可滥用,需要进行精心设计,适时展示图片和视频,以情境和人物为展示对象,及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样的情境带有启动性、开放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深度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广泛互动,在主动探索和交流中获得知识。
学生对多媒体创设情境比较熟悉,教师要摆脱单一设计的思维定式,科学合理地运用媒体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学会沟通交流》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片段,并提出问题:“在学校里,犯错的同学来到老师办公室,不同的同学面对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大家仔细观看,对几个同学的对答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看哪一个表现最佳?”视频开始播放,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对几个同学的对答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如针对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违反纪律?”第一个同学这样回答:“我不是故意的,之所以违反纪律,是事出有因。如果对方不挑衅我,我是不会打人的。”第二个同学回答:“我知道自己错了,也做了深刻反思。这是最后一次,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第三个同学说:“我感觉没有违反纪律,因为我是被动的,也是被冤枉的。”学生对这几个同学的答案展开讨论,虽然他们对其中的具体情形不是很明白,但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和分析,课堂学习气氛逐渐形成。
二、合作协调,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快乐
学生对合作互动性学习比较感兴趣。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展开游戏、竞赛、演绎、展示、辩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进入研究性学习环节,在快乐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在学情调研基础上展开活动设计,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1.演绎活动
角色演绎是对故事素材的直观展示。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要做好脚本创编工作,对学生的心理诉求展开全面调查,对角色做合理分配,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彩排训练。演绎活动带有故事性、互动性、表演性、娱乐性的特征,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学习体验,有感触,有思考,也有快乐体验,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教师组织演绎活动,学生回馈积极主动,调动作用会更为突出。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选举产生班委会》时,教师设计以下的演绎活动:“我们要进行班委选举,如果你现在要竞选班长,需要进行竞选演讲。先深入思考一下,你打算如何写这篇演讲稿,再进行现场展示,看谁的演讲更成功。”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学习经历,对竞选演讲并不是很熟悉。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给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学生在撰写演讲提纲时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教师逐一解决,并给出建议。经过一番准备,学生大多顺利进入到演讲状态,要在竞聘中一展风采。对于这样的互动性学习活动,学生由于没有类似的经历,自然会感觉新鲜,积极参与。学生对角色转换充满期待,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快乐互动中提升了学习效率。
2.展示活动
教师设计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互评、辩论、成果介绍等,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活动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自我反思,并对他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从而取长补短,归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时,都希望获得认同和肯定。教师组织展示活动,无疑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使学生逐渐理清一些概念,对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认知。为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教师组织了“课余生活规划”展示活动,要求学生先做规划,写出课余生活规划书,再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对这样的展示活动比较有想法,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规划。教师适时跟进指导,准确把握学情,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为其喝彩,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链接生活,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成就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展开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方案的适配性,为学生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1.案例讨论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生活中鲜活的案例也有讨论的兴趣。教师及时给出实践方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学习,既能够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有积极作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快乐指数也会不断上升。
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教师先组织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对一些知识点进行集中学习,然后出示具体案例展开教学引导:“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无理取闹,肆意干涉我国的正常管理。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学生对相关信息有一定了解,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信息掌握情况也有准确判断,通过多媒体、地图进行具体介绍,能使学生逐渐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进入热议环节。如有学生联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认为我们应该不忘国耻,对我国的领土应做到寸土不让,与日本进行必要的斗争。面对熟悉的内容和问题,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比较强烈,课堂教学很容易进入高效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研学的气氛逐渐形成。
2.实地观察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学习活动,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虽然客观条件限制,教师不能随意领着学生走出校门,但还是可以组织一些虚拟的观摩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创造观察机会,或者直接在校园中展开观察和调研,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度探讨,对一些自然现象展开科学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感知,提升学生的快乐感。
实地观察未必都要到工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也可以获得不少观察机会。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文化长廊之中,观察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板报,要求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特征做观察和梳理,准备参与集体讨论活动。学生对校园文化长廊比较熟悉,但没有专门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这样细致的观察。教师为学生做指引,现场讲解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给学生带来不少鲜活的学习体验,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很多知识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教师通过一些鲜活的素材,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讨论,收获了丰富的学习成果。
四、训练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延伸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展开活动,如课题研讨、网络交互、生活实践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训练任务。
1.课题研讨
教师对课程进行深度研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研究课题,能给学生创造研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专业化学习中完成认知内化。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比较感兴趣。为此,教师以课题形式进行推介,提出课题研究任务,制订研究目标,组织学生探讨研究方法、路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顺利展开。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展开课题研究,组成研究团队,执行研究计划,这样的学习带有专业性、探究性。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形成感知和体验,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针对性设计研究学习任务,能够创造探索契机,引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时,教师在训练环节提出研究性学习任务:“汉字在当下深受欢迎,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学习汉字的热潮。请大家展开信息搜集,研究相关信息。你能够找到‘汉字文化圈’吗?我国汉字对世界各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围绕汉语热主题,利用网络和生活调查等方式展开研究,可以自行成立研究团队,展开创造性学习。”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纷纷加入研究团队,在深入探索中把握汉字特点,形成专业学习认知。
2.网络交互
学生对网络交互比较期待,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设计训练任务,能够给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机会。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学生主动响应,在深入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微信群、QQ 群、微博等,都属于网络交互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交互情况进行对应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网络交互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互品质。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时,教师布置网络交互任务:“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发明和创造。请大家进入网络展开信息搜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科技发明做重点研究,并在班级交互平台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学生进入网络中搜集相关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做筛选,学习进展顺利。在网络交互环节,教师设计作业任务,提出具体的学习建议,学生主动回馈,信息交换频繁。这样的网络互动式学习呈现出积极、正面的特征,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延伸训练维度等策略,对学生展开积极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有很高期待,特别是对一些趣味性学习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期待展开教学设计,利用快乐教学法进行对应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