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
2024-05-06吴东骏梁钒铃王睿灵刘妍茜颜晓慧
吴东骏 梁钒铃 王睿灵 刘妍茜 颜晓慧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成都 61183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此外,“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已大幅度提高,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以高级化为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变化正成为我国人力资本演化的核心特征。那么,人力资本高级化的过程能否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上述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探究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已有研究认为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包括优化“新乡贤”、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和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质效(聂亚平,2023;曹叔亮,2023;张金林等,2022)[1-3]等。沈文玮(2022)[4]的研究表明,数据要素可以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杨艳东等(2023)[5]对长三角三省一市连续11年的测度进行检验发现,人力资本的提高和均衡发展对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具有积极的推进效应;温涛和向栩(2023)[6]认为,人力资本可通过增长效应和平衡效应推动“富裕”和“共享”,进而促进共同富裕。这些研究探索了共同富裕可能的实现路径,然而既有文献较少关注以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变化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预期进行实证分析,并依据结论进一步提出建议。
与既有文献相比,本文的可能边际贡献是:第一,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较为系统地探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共同富裕滞后的成因,还为人力资本结构和共同富裕等研究领域增添关键的经验证据。第二,在机制路径方面,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赋能共同富裕中的中介作用,有助于深化对人力资本高级化与共同富裕之间实现路径的理解。
1 理论分析
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直接赋能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富裕”和“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温涛和向栩,2023;李海舰和杜爽,2021)[6-7]。
(1)实现共同富裕,要持续扩大“蛋糕”的规模,提供更多物质支持。人力资本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张天莹和王玥,2023)[8],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通过培养创新能力和优化生产关系从而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李永春和刘天子,2022)[9],生产力的发展又将加速社会财富的增值,实现社会总体富裕(崔景俭,2009)[10]。
(2)实现共同富裕,要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一方面,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提高了劳动者能力,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促进产业融合,从而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杨思涵和佟孟华,2023;白恩来和杨帆,2023)[11-12]。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将促进不同维度的发展机会均等(向云等,2022)[13],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直接赋能共同富裕。
1.2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间接赋能共同富裕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不仅能直接推动共同富裕,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对共同富裕进行赋能。产业结构升级具体有两个度量维度,分别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干春晖等,2011)[14],两者对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推动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向更高水平演变,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赋能共同富裕。高级人力资本具有更强的知识外溢性、更好的学习吸收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通过更高效的知识产出提高边际生产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使低附加值产业流向高附加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赵红霞和朱惠,2021;叶阿忠和徐曼,2023)[15-16]。
其次,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而赋能共同富裕。高级人力资本具有向下的兼容性(陈晓光,2005)[17]。高级人力资本具有知识与技能的优势,能够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杨雪和尹豆豆,2023;齐平和张健,2023)[18-19]。同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以便捷地依据自身要素禀赋相对优势进行产业规划,突破区位的地理局限,使落后区域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向云等,2022)[13]。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赋能共同富裕。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构建
2.1.1 基准模型
式(1)中:i和t分别代表省份和时间;Comproi代表共同富裕水平;Hstruc代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X代表控制变量;μ、δ、ε分别表示省份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随机扰动项。
2.1.2 机制检验模型
据假设H2,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因此,为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简介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路径,设定如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
式(2)~(5)中:TS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TL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余变量的含义与前文一致。
2.2 变量选取
2.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共同富裕水平。共同富裕是在富裕的前提下,由全体人民共同共享发展成果,所以应包含总体富裕程度与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刘培林等,2021)[20]。因此,本文借鉴彭刚等(2022)[21]的做法,设定如下指标体系对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测算得到总体富裕指数(Cp1)和成果共享指数(Cp2)两个分类指标,参考IHDI构造和吕光明与陈欣悦(2022)[22]的做法,构建共同富裕水平。
表1 共同富裕水平指标体系
2.2.2 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刘智勇等(2018)[23]的研究,运用空间向量夹角法测算人力资本结构的高级化指数(Hstruc),具体测算步骤如下:
首先,按人力资本的受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专以上(专科、本科、研究生)5类,将每一类人力资本的比重依次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分量,从而构成一组5维人力资本空间向量X0=(x0,1,x0,2,x0,3,x0,4,x0,5)。
其次,选择基本单位向量组X1=(1,0,0,0,0)、X2=(0,1,0,0,0)、X3=(0,0,1,0,0)、X4=(0,0,0,1,0)、X5=(0,0,0,0,1)作为基准向量,依次计算人力资本空间向量X0与它们的夹角θj(j=1,…,5):
式(6)中:xj,i表示基本单位向量组xj(j=1,…,5)的第i个分量;x0,i表示向量x0的第i个分量。
最后,确定夹角θj的权重,计算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
式(7)中:Wj为θj的权重,权重W1、W2、W3、W4、W5分别设为5、4、3、2、1,Hstruc值越大,意味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程度越高。
2.2.3 控制变量
为了更全面地探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直接赋能效应和间接赋能效应,本文选择的控制变量如下:(1)基础设施(Infra),用教育支出除以总人口表示;(2)市场化水平(Mark),用中国市场化指数表示;(3)固定资产投资(Invest),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表示;(4)城市化率(Urban),用城镇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比重表示;(5)政府支出(Gov),用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
2.2.4 中介变量
本文选取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升级可分别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进行度量,具体测算借鉴干春晖等(2011)[14]、冯素玲和许德慧(2022)[24]的思路。
产业结构合理化(TL),主要指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关联与协调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式(8)中:Y表示产值;L表示就业;i表示产业;n表示产业部门数。
产业结构高级化(TS),主要指产业结构的重心逐步向着更高水平的演进趋势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具体测算方法是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
2.3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除了市场化水平的相关数据外,其余均来源于国家和各省份统计局,具体有《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历年统计年鉴,2005—2020年市场化水平(Mark)数据来源于中国市场化指数数据库,所有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3 实证结果
3.1 基准回归
表3报告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直接赋能效应的估计结果。表3列(1)表示在模型未加入控制变量情况下,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的直接赋能效应,变量系数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且均为正值,说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有正向赋能作用。列(2)显示的是加入控制变量后的估计结果,R2提升,且回归系数仍显著为正,说明在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下,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仍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考虑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可能存在滞后性,因此本文分别将核心解释变量滞后1期和2期,结果为表3列(3)~(4)所示,其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的正向赋能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回归系数大小来看,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每提升1%,将会带来共同富裕水平提升1.89%。该基准回归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H1,即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直接赋能共同富裕。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3.2 稳健性检验
3.2.1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指标
为进一步区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结构的状况并克服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分类的片面性,本文参考戴魁早等(2020)[25]的做法,利用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数据重新测算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本文从就业人员角度将地区人力资本分成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七类,其余步骤与前文核心解释变量一致,但是与前文数据来源不同,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数据源于相关年度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估计结果如表4列(1)所示。由此可知,各个解释变量系数的影响方向、显著性与前文的基准回归结果非常接近,因而验证了前文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3.2.2 剔除特殊年份样本
为提高估计的精度,本文剔除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样本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的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表4列(2)显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仍然能显著赋能共同富裕,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3.3 机制分析
表5报告了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列(1)中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从列(2)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共同富裕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且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系数也显著为正,验证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赋能共同富裕这一路径机制。
表5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作用机制
表5列(3)中,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列(2)中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的系数不显著,进而需要进行检验,进一步确定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一机制的中介效应是否存在。检验结果说明,此机制中介效应存在,即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赋能共同富裕。
综上,人力资本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来赋能共同富裕,假设H2得到验证。
4 结语
4.1 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运用2005—2020年全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的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财富积累,同时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直接赋能共同富裕。
第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并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赋能共同富裕。
4.2 政策建议
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的远景目标,“富裕”和“共享”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人力资本视角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基于研究结论,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以人为本,推动共同富裕。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地政府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提高社会成员能力。
第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惠普性教育投入力度,缩小教育投入差异,面向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力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
第三,健全人才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支持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与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育与引进制度,推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产业发展,提高经济生产与发展效率,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