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万城古迹的发展和保护研究

2024-05-04高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5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文化传承保护

高展

摘 要:统万城是农牧交融的历史见证,它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意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物古迹的保护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保护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是认知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因此,在文物古迹的实际保护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那些承载着国家记忆的古迹造成无谓的损害。

关键词:统万城;文化传承;保护;旅游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40

统万城遗址(图1)坐落在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则村北部的一片沙漠高原上,迄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大夏王朝的国都,历史悠久。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的东南方,被一望无际的沙漠包围着,遗址外围的地表植物主要有杨树、旱柳、沙柳、柠条、蒿等耐旱植物。遗址内部仍以农耕为主要发展途径,主要种植豆子、荞麦等作物。经过1600多年的风吹雨打,统万城已经变成了一片被沙石和碎石覆盖的废墟,但它仍以其乳白色的身姿,稳固地屹立着,向世人展现了一国的兴亡、古城的兴亡。它的总体结构大致可划分为外郭城、东城、西城三个部分(图2)。西城保存完好,城墙基部厚16米;东城保存较好,城墙基部厚度约10米。东边和西边的四个角落都伫立着一个比城墙更高的矩形或正方形隅台。近几年的考古考察数据显示,外郭城平面为刀把形,东南为红柳河所冲,城池内仅存一部分东北隅楼。瓮城有三个—西城西瓮城、南瓮城、北瓮城。西城西南隅是统万城遗址的最高处,高高的夯土墩台十分雄伟(图3)。

1 历史遗址现状

《统万城铭》中“高隅隐日,崇墉际云”之言即是对它的生动描写。永安台是西城的最高处,位于城南中部,残存的夯土墩台高约19米。在崩塌后的夯土层中还能看到一些人类居住的痕迹,如水井、灰坑、柱洞、炉灶等。经考古钻探,西城城墙的南边、西边和北边,东城的北边和东边都有壕沟。根据该遗址的出土情况和夯土的性质,认为该遗址的围堰只是一条城防壕沟,没有蓄水。在西南方的城墙上发现疑似蒙元时代的民居,这些民居都是在城墙上开凿出来的,有土坑、居室等。在房间里还发现了一些灰白的陶罐、甑和其他炊具的碎片。在西城的耕地上还发现了一座元朝时代的建筑,是用统万城废弃建筑材料建造而成的,还发现了一些火炉和其他生活用品。目前,统万城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是在统万城文管所的基础上进行的。《統万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由国家文物局于2011年批准实施,为统万城遗址的科学化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靖边政府于同年出资,征收了统万城周围2000余亩的土地作为古城的保护地,而古城中的居民也早已迁出多年,统万城遗址至今仍保持良好的状态。

2 论统万城遗址保护发展的重要意义

统万城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它不仅体现了一定时间和地域环境下的自然生态状态,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它还是中国古都变迁的重要见证者,是了解中国古都历史和文化发展演化的材料。它的历史沿革、事件、人物、风貌、文化知识、文化底蕴、史载轶闻、民间传说故事等,都表现出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迫切需要一探究竟。

2.1 统万城遗址具有的先天优越性

2.1.1 文化遗产蕴涵的巨大吸引力

统万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保存至今并被证实的匈奴人都城,具有唯一性、垄断性、排他性,有着独特的历史遗址价值。悠久的历史、神秘的匈奴文化、统万都城的富丽堂皇和繁荣、江南农牧区特有的民族融合、短暂的政权保留、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些都会对人类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以统万城遗址为载体,深度探索遗址的发展,能够充分说明统万城现象对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变化等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显示出其巨大的吸引力。

2.1.2 多元文化积淀的优势

统万城是南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于鄂尔多斯高原草原与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区间建造的最后一个匈奴都城,标志着南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最终繁荣与汉化的消亡。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以及历史价值的北方民族文化名城。统万城历史悠久,历经赫连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党项夏等十多个王朝,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为旅游文化景点的多样性文化表达提供丰富的内涵。

2.1.3 曾经拥有的建筑群优势

统万城是赫连勃勃发岭北夷夏十几万子民历经七年才建成的。其内部结构是以长安与洛阳为参照设计的,分为东城、西城、外廓三个区域。所建的庙宇、宫殿、亭台楼阁皆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精妙绝伦、浑然天成。古代建筑往往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并不是孤立地发展起来的。统万城地处沙漠和黄土的交界地带,其深部岩层中含有大量的高岭土,并以黏土矿物为主要成分,使城墙呈现出白色。统万城又称“蒸土筑城”,三合土是一种建筑材料,是以砂、黏土和石灰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筑材料,但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三合土是在明朝出现的,也就是说,1600年前匈奴人就已经使用了三合土。这也就意味着,三合土在明朝之前就已经被使用了。除了建筑材质上的因素外,白色的围墙还和北方游牧民的白色习俗有很大关系,使统万城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意蕴,更增添了它的文化表现力。统万城曾经拥有的大型建筑群落,能够为建设国家级、世界级旅游景区提供丰富的内涵,也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将是建设景区的重要支撑,是发展利用遗址的一大亮点。

2.2 发展统万城遗址的外在环境优势

2.2.1 政策好处

按照陕西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的要求,榆林市将统万城遗址的开发和利用列入了榆林市“两红两白”龙头旅游项目之中,同时也给予了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和保证,为统万城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2.2 地理位置优越的交通条件

靖边县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南北向的国家高速干线包茂高速公路与东西向的青银高速公路交会于靖边,形成了一个向四面八方辐射的大环线,形成了一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统万城遗址位于黄蒿界出口的包茂高速榆靖段,距离榆靖段只有27千米。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创建国家级和世界级的旅游景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2.2.3 填补空白和良好的旅游环境优势

当前陕西的旅游业以周文化、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和明文化为主,而且多集中在关中一带,而向西延伸,能够体现历史、民族、塞外、沙漠等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景点寥寥无几,特别是能够体现匈奴人游牧文化与汉人文化交融的特殊地域的景点,如统万城遗址,尚属空白。与此同时,统万城遗址旅游景区的建设已形成了一定的旅游环境,形成了良好的旅游网络,具备建设大型旅游景点的有利条件。

3 发展与保护的规划思想

3.1 保护为首和科学发展思路

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统万城集独特性、完整性、唯一性于一体,因此保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无疑是当务之急。科学开发是指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进行有限、适度的开发。与此同时,也要减少旅游开发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和负担,给景区的后续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走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2 传承历史和社会进步思路

追寻历史的印迹,感知历史的脚步,揭示历史的记忆,传承历史的信息,是历史人文景区最基本的功能。所以,统万城的旅游规划必须在保留其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认真设计出能与古迹和谐共存,并能与匈奴文化相融合的旅游产品。既然历史是向前的,社会是向前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统万城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体验式高品质服务。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发挥旅游业的推动力和减贫功能,推动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此来体现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脉搏。

3.3 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思想

以前的统万城富丽堂皇,现在的它虽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残破的城墙,还有那一望无际的沙漠,仍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所以,在空间布置、工程布置上,均应将统万城按照汉长安城建的宏伟景象展现出来,突出其承载的大草原的浩瀚之气。这样,就可以让这些点缀在周围的风景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可以为整个风景名胜增添色彩。放眼望去,统万城中,一股恢宏壮阔的气势扑面而来,凌云的豪情顿时升腾而起。

3.4 创建品牌,打造观光示范的思想

统万城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座匈奴王都,它已具备了成为中外知名商标的良好基础与条件。为此,需要在规划上进行创新,挖掘统万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展示匈奴人的生产与生活特点,并充分发挥其周围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优势,开发出具有创意的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城市品牌。并在此基礎上,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高档假日服务及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科学的景区经营机制,使统万城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级旅游示范点。

4 对统万城遗址的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统万城遗址的保护和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物质的实体空间,而是要从认知角度出发,以更多的文化方式来展现其文献考证、文物考古、比较研究等作用,逐渐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研究体系,并对其保护和发展的方法进行探讨,进而将其扩展到学术、文化和旅游等领域,达到产学融合。

4.1 统万城的保护措施

一是提升理论上的认识。人文景观是自然和人共同形塑的,它是人的活动的具体化和具象化。一些专家和学者指出文化和自然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成果的遗存,是历史演化的实物证据,它超出了文物的范畴,是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存在,是一种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存在,这种观念也是认知事实。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不仅要保持其原有的形式,更要对其进行可持续的认知、理解与管理,使其成为一种文化景观。此外,以保护为先,以开发为后。只有对它进行有效的保护,它的价值才能得到持续。文化和经济不一样,它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润,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感情的传承。因此,对遗址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必须从粗放式的发展,向精耕细作的发展转变。

4.2 对统万城进行保护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由于市场的利益驱动,文物古迹开发与文物古迹保护之间的平衡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一是要对统万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设想和建议,不然就会对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保护性发展的错误解读和破坏。

二是要加强对统万城的保护和经营。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中。遗产的保护与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区位条件存在着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应在遵循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寻求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的发展保护路径。如果过分强调文化景观的核心,严重忽视当地实况,就会造成遗产保护的片面性,进而影响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统万城为中心,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加强文物和文物的内在关联,使文物成为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兴起,文物的完整性保护面临着市场经济、政府行为和商业资本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将文物保护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四是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没有一项保护计划是完美的,保护计划是对古迹价值的再一次肯定,不仅会受到各个时代理论发展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实际的制约。统万城见证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曾经的兴衰荣辱,若不加以保护,纵然治理沙漠化取得了成功,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了经济,也将留下深深的悔恨。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必须把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保护好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5 结束语

统万城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大夏国的都城,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迄今仅存的匈奴人都城。统万城遗址是人类文明的丰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性见证,如何对其进行良好保护与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易筱雅,何依.欠发达地区“文化扶贫”规划模式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岚县古迹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践经验为例[J].城市建筑,2023(12):69-75.

[2]汪明.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发展[J].卷宗,2019(32):367.

[3]宋存国.对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8(3):290.

[4]肖平.浅谈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J].卷宗,2016(1):784-784.

[5]刘长松.历史古迹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冲突与融合[J].青年时代,2021(7):71-74,89.

[6]王凯.对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162-163.

[7]张珊珊.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3(27):150.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文化传承保护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汉英误译现象剖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